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老批壳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4 23:43
标题: 老批壳
从前没手机没电邮没论坛,就靠手写信互通消息。佤还保存70、80年代一些老同学寄来的信件,发几件请自己来认。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4 23:45
[attach]4281[/attach]
72年,吴克回福州后有一段还通信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4 23:50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7-24 23:51 编辑
[attach]4282[/attach]
刚回福州情况多,一写几张信纸(72、10、11)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4 23:53
[attach]4283[/attach]
财神从读册到初工作,联系密切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4 23:56
[attach]4284[/attach]
老长钢笔字练得不错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5 00:01
[attach]4285[/attach]
黄老师龙师来信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7-25 09: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长乐 时间: 2012-7-25 1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彭伊 时间: 2012-7-25 21:36
应该还有吧?别掖着藏着的。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7-25 22:25
女同学的一定不会公开,阿刘心细着呢。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7-25 23:09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7-25 22:25 
女同学的一定不会公开,阿刘心细着呢。
黄老师,什么叫“隐私”?那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一点东西,请尊重刘兄的隐私吧!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5 23:13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7-25 09:50 
没有女同学的?
维和部队肯定有很多女同学的信,晒出来?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5 23:20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7-25 23:22 编辑
彭伊 发表于 2012-7-25 21:36 
应该还有吧?别掖着藏着的。
[attach]4293[/attach]
拢系82年旧信,无女同学的
厦选、明光、忠耿、鲁宏、阿川、旭生、健君、阿庆、新元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5 23:25
[attach]4294[/attach]
黄老师探听市场价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7-26 21:02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5 23:20 
拢系82年旧信,无女同学的厦选、明光、忠耿、鲁宏、阿川、旭生、健君、阿庆、新元 ...
寄给你信件、相片的同学们都很幸运,你帮他们收藏得很好,很珍贵。上面一封那一撇一捺那么长,别具一格的书法,是谁的笔迹?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6 21:47
江丽华 发表于 2012-7-26 21:02 
寄给你信件、相片的同学们都很幸运,你帮他们收藏得很好,很珍贵。上面一封那一撇一捺那么长,别具一格的 ...
佤当时集邮,所以鼓励老同学多多写信,可惜,大部分还是用长城北京饭店。
长长的笔划系沈鲁宏手迹,字如其人,从中可见伊不安分守己,喜欢尽力向外发展。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7-26 22:11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6 21:47 
佤当时集邮,所以鼓励老同学多多写信,可惜,大部分还是用长城北京饭店。
长长的笔划系沈鲁宏手迹,字如 ...
什么叫大部分还是用长城北京饭店?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6 22:20
江丽华 发表于 2012-7-26 22:11 
什么叫大部分还是用长城北京饭店?
佤希望他们寄信用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但大多很懒惰,用普通邮票,没有集邮价值。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7 11:15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5 23:25 
黄老师探听市场价
黄老师而今贡无话题?试看80年代时感兴趣的真不少,早在82年就伍载刁哈电视机,金本事;
按此信记载,82年温烧猪肉价1斤1元8,小白带鱼1斤1元多。
当时北京冬季供应的撮堆大白菜,便宜到大约1斤3分3厘。
作者: 彭伊 时间: 2012-7-27 23:36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5 23:20 
拢系82年旧信,无女同学的厦选、明光、忠耿、鲁宏、阿川、旭生、健君、阿庆、新元 ...
这么多同学来信,说明你人缘不错呀!吴佩孚,吴佩孚!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7 23:43
彭伊 发表于 2012-7-27 23:36 
这么多同学来信,说明你人缘不错呀!吴佩孚,吴佩孚!
哪里,就这几位通信,基本上是小圈子,不算多。来信太多的话,一张张写回信也很累啊,不像现在发个短信、电邮就行了。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7-28 0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8 09:47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7-28 09:39 
我还保留了几百封朋友来信,几十年了,几乎都还在。
就是就是。这才是大有人缘的,女生的应该不少吧。赶快挑一些来晒一晒,
作者: 彭伊 时间: 2012-7-28 11:09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7-28 09:39 
我还保留了几百封朋友来信,几十年了,几乎都还在。
还是维和部队强大!几十年了,实属不易。我怀疑你是考古出身。
作者: 彭伊 时间: 2012-7-28 11:13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8 09:47 
就是就是。这才是大有人缘的,女生的应该不少吧。赶快挑一些来晒一晒, ...
别为难维和了.都是老同学,。。。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7-28 11:19
彭伊 发表于 2012-7-28 11:13 
别为难维和了.都是老同学,。。。
40多年期限过去,绝密档案都可以解密了,晒一晒批壳惊啥米?不然一直留着干嘛?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27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6 22:20 
佤希望他们寄信用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但大多很懒惰,用普通邮票,没有集邮价值。 ...
这些盖过邮戳的邮票,有几张是国外的,其中有3、4张是中华民国的。我对集邮一窍不通,有空帮我看看,所有这些都属于你说过的邮票中的哪一种?(老纪特信销票、信销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有没有收藏价值?
[attach]7882[/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28
[attach]7883[/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29
[attach]7884[/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29
[attach]7885[/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30
[attach]7886[/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31
[attach]7887[/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32
[attach]7888[/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1 22:33
[attach]7889[/attach]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12-2 16:28
时代发展的足迹!珍贵友谊的见证!
刘兄的"l老批壳"勾起大家许多美好的回忆,心里暖暖的!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27 10:35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4 23:56 
老长钢笔字练得不错
[attach]8542[/attach] 怎么长乐同学寄给德庆同学的信也在你那里?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12-27 10:43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7-25 23:25 
黄老师探听市场价
原来厦选同学很早就有幽默细胞,难怪现在是幽默大师。他请你“写篇报道或散文“登”在我抽屉报上好吗?”[attach]8543[/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1-20 17:47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7-28 09:39 
我还保留了几百封朋友来信,几十年了,几乎都还在。
查看看,其中有没有贴80年猴票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1-20 18:06
江丽华 发表于 2012-12-1 22:27 
这些盖过邮戳的邮票,有几张是国外的,其中有3、4张是中华民国的。我对集邮一窍不通,有空帮我看看,所有 ...
这些邮票,没有老纪特票(文革以前的),也没有文革票、编号票(文革中的),没有早期J\T票,多是近些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信销票;那些民居、长城是普通邮票。一般来说,没用过的新邮票比信销票价格高,有收藏价值。但是随着写信、寄信大量减少,信销票少见,反而更不容易收集。实际上真正集邮应该是集信销票和实寄封、片。这些信销票都是零星的,不成套,如能成套更有欣赏价值,就像电话卡银行卡一样。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1-20 18:30
[attach]9281[/attach]
早先佤厝有一堆旧信封,主要系50年代、60年代的亲戚通信,多数来信马马马虎虎贴一枚普通邮票。佤为了集邮把这些旧信封有用的信销票剪下,见一些信封左下角印着装饰图,也剪下来,把旧信封连信都给烧了(那时不懂啥实寄封)。剪下来的小画面剩余十几片,虽然有的简略,有的粗糙,却都能看出50多年前的艺术品味和时代风格。凑一堆传上,聊作欣赏品。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1-20 18:44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1-20 18:30 
早先佤厝有一堆旧信封,主要系50年代、60年代的亲戚通信,多数来信马马马虎虎贴一枚普通邮票。佤 ...
[attach]9282[/attach]
可惜太少了。从信封装饰图可以看出,
50年代流行艺术色彩,60年代趋向政治挂帅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