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记忆中的美食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9 09:41
标题: 记忆中的美食


       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饥饿的童少年。城里娃不比乡下娃,有那么多的昆虫和动植物资源可以食用。记的很小的时候,吃过炒米糠,地瓜干丝,以及麦寥刺壳做的野菜粿,甚至用龙眼核磨浆蒸的粿也吃过。因为饿,当时多么眼馋街头巷尾那些“浮虾爹,油扎粿”,以及卤猪肺,发煎等。偶尔有点零钱买着吃吃,感觉已是天下最好的美食。小时候最喜欢随母亲到乡下作客,因为可以跟在小表哥表姐后面去放牛,可以采摘到一些野果吃,比如多尼,野莓等,有时候还能烧到黄蜂巢,把黄蜂熏跑,拿下它们的巢,就可以吃到里面鲜美的蜂蛹。有时候还到田沟或小溪里摸些鱼虾改善生活。
      因为曾经饿过苦过,所以练就了很好的消化功能。对于干饭菜饭,特别情有独钟。上山下乡的时候,一顿经常吃2份饭,而且不用喝一口汤,菜也只有咸菜脯。记得有一年重阳节,我在知青点吃了一份八两米的饭,过了一会,村里初中同学郭访银,拿了一大碗公菜饭来给我吃,我接着吃了。又过了一会,家里托下乡在一起的邻居也拿来一大钵头芋头煮的饭,我接着也全吃了。这一顿,陆陆续续,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碗饭。
       如今,随着全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鸡鸭鱼肉已是饭桌上平常的菜肴。但是,偶有看到 “虾爹”或 发煎,我也要买些吃吃,以解小时候的馋。
      时代真的变了,过年过节买来拜公的饼啊糖果啊,水果等等我们小时候想也不敢想得到的吃食,现在的孩子多已经不稀罕了。跟他们说起我们小时候的苦日子,他们甚至连听都不爱听,吃东西喜欢挑着吃,买东西拣最好的买。哎,如果让他们回到我们曾经过去的年代,他们怎么过?他们经得住饥饿,经的住艰苦吗?

                                       2013,7.23.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13-8-9 10:33
   美文!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8-9 12:16

   写得很真实,读来很亲切,唤起童年的记忆。

   又穷又饿的时候,很平常的食品也成了美味佳肴。
   小时候我住外婆家,外婆很疼我。初一、十五“拜公”,难得吃上干饭,没啥好菜,外婆就做蛋炒饭给我吃。在铁锅里加点油,打个鸡蛋煎一下,将饭倒进锅里炒几炒,就成了香喷喷的蛋炒饭,好吃极了,简直是天下极品美味!




作者: zbs    时间: 2013-8-9 14:33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3-11-20 14:32 编辑


我也有一段那时的记忆

                                                   美食中的美食
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问我说:“爸.你说什么是你认为是最好吃的?”我想了想说:“好

像是米糠。”接着,讲了一个吃米糠的往事。
  咱云霄人把三年自然灾害叫“渡荒”或者叫“瓜菜代”真实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起来了。记得

那时我在幼儿园读大班,在读大班时我不知怎么的会是全班最大个头的“吊头代”。当时这个
“头代”是要用武力打拼出来的,“二代”是我们班的亚军。
   老师每天除了上课以外,其它课外时间都让我和“二代”统领那些“小的们”在地上“做土艺”

玩泥巴。由于“小的们”经常打架,甚至还打群架,在治安力量明显不足的形势下,“三代”也
就应运而生了。
    “三代”不是靠武力打拼出来的,而是由“头代”封赏的,一但当上“三代”哪怕他武功多

么平庸,立马就能耀武扬威的震住那些不乖的二三流竟争对手。因为他上面有人。
    所以,为了争夺三代的头衔,一个姓方的小同学最懂的“云霄册”。每天早早的就先来我家

和我一起上学,路上偷偷递给我一小包用写字簿的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大约有一汤匙的炒米糠。
    人穷志短啊,我一看到那米糠,立刻,来不得半点迟疑,解开,对折,把头仰成四十五度角

,让那丁点第一美食轻轻地倒进嘴里,完了还要把包装纸舔干净,最后还要用食指把沾在嘴角
的米糠都刮来让舌头舔。
    一到幼儿园,我就立即宣布:“今天‘吊三代’的是***”
    腐败啊  腐败,为了那么一汤匙的米糠就干出那个“卖官”的勾当。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9 14:47
yftx2012 发表于 2013-8-9 12:16
写得很真实,读来很亲切,唤起童年的记忆。
   又穷又饿的时候,很平常的食品也成了美味佳肴。   小时 ...

人家蛋炒饭系先炒饭,然后倒进打好的蛋继续炒一阵,你家做法独特,应该叫饭炒蛋。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9 14:51
zbs 发表于 2013-8-9 14:33
我也有一段那时的记忆

                                                   美食中的美食

那个时代,在省会米糠(细)属于特供物资,干部凭等级按月分配若干斤,你天天享受特供,相当于省委书记了,卖官不稀奇。
作者: zbs    时间: 2013-8-9 15:08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8-9 14:51
那个时代,在省会米糠(细)属于特供物资,干部凭等级按月分配若干斤,你天天享受特供,相当于省委书记了 ...

云霄是得水肿病的人有分配两斤。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13-8-9 15:17
zbs 发表于 2013-8-9 14:33
我也有一段那时的记忆

                                                   美食中的美食

     妙文,同学文集需要这样的妙文。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8-9 17:3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8-9 17:40 编辑
zbs 发表于 2013-8-9 14:33
我也有一段那时的记忆

                                                   美食中的美食

   这是什么幼儿班,智力太超常了,小小年纪就知道“权粮交易”之妙用了。是编的故事吧?
   近代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说过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幼儿腐败,则社会腐败。
   最后一句是老百姓添加的。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8-9 17:58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8-9 14:47
人家蛋炒饭系先炒饭,然后倒进打好的蛋继续炒一阵,你家做法独特,应该叫饭炒蛋。 ...

先将蛋用油炒一下比较香,且蛋凝固成型,看得见,色香味俱全。
蛋先下锅,名称中将蛋放在前面应该是对的吧。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9 18:15
zbs 发表于 2013-8-9 15:08
云霄是得水肿病的人有分配两斤。

系啊,米糠治水肿病有特效。现在猪因为吃米糠不得水肿病,所以要注水。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9 18:32
江南风在哪里插队的?练出这样大肚量。
我们产田埔场,一日三顿就4两暗麦,农忙经特批可以一顿吃8两米,拢系闷菜饭,有高丽菜、挂菜、菜豆、菜头、菜花、寒薯等,很少油。春季榨菜籽油,也可以闷米饭,油汪汪黄色干饭非常香。那时天天想吃饭,偶尔有人不在剩1份就替销。有一次8两米的1钵高丽菜饭吃完意犹未足,正好有个农村青年回家剩下1钵,佤拿来吃了。这第2钵菜饭下肚就吃撑了,胃胀得非常难受。这是佤饭量最高记录,仅此一次,1.6斤米受不了。看来还是江南风肚量大啊。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10 08:42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8-9 18:32
江南风在哪里插队的?练出这样大肚量。
我们产田埔场,一日三顿就4两暗麦,农忙经特批可以一顿吃8两米,拢 ...

       我在上坑知青点。我们班的张健民和赞和班长都曾在一起。赞和后来到三明去了,以后就没有音信。当时知青点是商业局和供销系统办的。去的多是系统子女。
作者: zbs    时间: 2013-8-10 13:12
yftx2012 发表于 2013-8-9 17:38
这是什么幼儿班,智力太超常了,小小年纪就知道“权粮交易”之妙用了。是编的故事吧?   近代中国著名 ...

      到了八几年我建设兵团回来后,遇到那个“吊三代”,在笑谈幼儿趣事时,我这个记忆最深刻的“米糠腐败案”他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但是,他还念念不忘有一把“白壳”小刀被我弄丢,害得他挨他爸胖揍的往事。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10 14:23
【4两不是现在的大两,当时是小两=现在的125克,】小两约31克。
我们农场是4大两米,每月每人固定口粮50斤稻谷,折36斤米,一天1.2斤,一顿4两。农忙另外加餐,每人每天加4两米,可以上午10点半、下午3点半各送一顿2两稀饭(大锅饭)到田间,也可以合成8两米闷一顿菜饭。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3-8-10 16:18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3-8-10 16:57 编辑


    要说美食,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能去远足,能和同学们一起去玩已经很开心了,还可以带上妈妈做的美食,也就是当年的捞饭,稀饭煮好后,先捞一些比较干的放盆里,再打下一个鸡蛋,然后再放上一些葱油、虾油,最后再盖上一层捞饭。再做好保温措施。
   

    放假时,我们姐妹俩经常喜欢很早起来和邻居一起去比较近的山上割草、捡柴雷、扫松柏须,也是带上同样的美食,这样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当年家里姐妹3、4个,大家都在长个子的时候,也很会吃,粮食吃不够,我老爸就要去不知哪里批条,买很多有点粗又有点黑的面粉来做面疙瘩,油先下锅,放些葱蒜之类的,再放些包菜炒一炒,然后放一锅水,等汤开了,大家七手八脚的“节”面疙瘩,煮好后,大家也吃的津津有味。[attach]14979[/attach]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3-8-10 22:51
江南风 发表于 2013-8-10 08:42
我在上坑知青点。我们班的张健民和赞和班长都曾在一起。赞和后来到三明去了,以后就没有音信。当 ...

喝合X喝?到三明是叫赞河,以后(牺牲了,)就没有音信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11 08:51
刘炎昭 发表于 2013-8-10 22:51
喝合X喝?到三明是叫赞河,以后(牺牲了,)就没有音信。

      是赞河,你说对了。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11 08:55
江丽华 发表于 2013-8-10 16:18
要说美食,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能去远足,能和同学们一起去玩已经很开心了,还可以带上妈妈做的美食, ...

  说起来,小时候下乡或远足都是值的高兴的事。远足可以带上闷蛋饭。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11 09:01
zbs 发表于 2013-8-9 14:33
我也有一段那时的记忆

                                                   美食中的美食

美食中的美食,可以作为自己的主题发表。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3-8-11 22:11
江南风 发表于 2013-8-11 08:51
是赞河,你说对了。

谢谢?不过赞河什么时候是你的班长?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11 22:13
江丽华 发表于 2013-8-10 16:18
要说美食,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能去远足,能和同学们一起去玩已经很开心了,还可以带上妈妈做的美食, ...

这个做饭法也有点奇怪。做面疙瘩系最初级阶段的面食类,对北贡而言,系没手路的懒汉才做这号面食,比较末采面粉。更等而下之的系河南人的面糊糊。
做面疙瘩也有点讲究。“节”出来的系南蛮的发明创造,不容易煮熟,进味。正港做法系把面粉搅拌成浓稠糊状,要放点盐,越稠越好,水(包括配料)开了,用筷子一小团一小团挑到锅里,挑的时候两支筷子要略叉开,使面糊拉长一点薄一点,或挑起一团面糊使其自然的垂落,变成团的形态为拉长的状态,较好煮熟并且入味。“节”则是面粉揉成湿面团,一点点节,速度既慢又不好熟,实心的较硬,还欠味道。这是将南方做汤圆法生搬硬套到做面疙瘩了。
作者: 方乌联    时间: 2013-8-11 22:22
写的介好讲的真实吃的正粗活的够惨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11 23:22
方乌联 发表于 2013-8-11 22:22
写的介好讲的真实吃的正粗活的够惨

小学那时,我们班去过白塔、和平农场远足,夭A记得末?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3-8-11 23:55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3-8-12 08:28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8-11 22:13
这个做饭法也有点奇怪。做面疙瘩系最初级阶段的面食类,对北贡而言,系没手路的懒汉才做这号面食,比较末 ...



我不会描述,说准确点可能不算面疙瘩,本地话叫“面夫粿”,云霄的做法是,将面粉揉成象要擀面条的那样,不能湿湿的。然后“节”(本地话)成小豆腐干片的,要薄薄的不能厚,厚了不好煮就像你说的也不好入味。[attach]15002[/attach]
作者: 江南风    时间: 2013-8-12 09:43
本帖最后由 江南风 于 2013-8-12 09:45 编辑
刘炎昭 发表于 2013-8-11 22:11
谢谢?不过赞河什么时候是你的班长?

   跟着别人叫呗,是不是这样有错?这是对赞河一种尊敬,应该没错吧。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3-8-12 10:08
江丽华 发表于 2013-8-11 23:55
我不会描述,说准确点可能不算面疙瘩,本地话叫“面夫粿”,云霄的做法是,将面粉揉成象要擀面条的那样 ...

“面夫粿”,就系面疙瘩,这就是南蛮不如北贡会做面食的表现。费劲“节”出来的薄片,相当于刀削面,不过刀削面很快,厚度也很平均。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3-8-12 15:29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8-12 10:08
“面夫粿”,就系面疙瘩,这就是南蛮不如北贡会做面食的表现。费劲“节”出来的薄片,相当于刀削面,不过 ...


有点象刀削面,形容得很准确。就是做的速度比刀削面慢多了,厚薄也没有那么均匀。昨天我是一直想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还是你聪明!北方做面食确实是厉害,还有那拉面更是堪称一绝!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3-8-12 23:02
江南风 发表于 2013-8-12 09:43
跟着别人叫呗,是不是这样有错?这是对赞河一种尊敬,应该没错吧。 ...

原来如猫!害佤以为你们同班过。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