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烟灰乱谭(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1-4 16:55
标题: 烟灰乱谭(转载)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4 16:56 编辑

烟灰乱谭
浦城:刘秀清

【上】
      人们总感叹,往事如烟,世事如烟,人生如烟。实际上,人生是不如烟的。余19岁开始学抽烟,已有30多个年头了,无论人们对烟是珍爱有加还是口诛笔伐,我依然是个瘾君子,烟的情节愈结愈浓,逼得我总想提笔为烟写点什么。但如今抽烟已沦为大众舆论嗤之、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境地,地确有点不合时宜。世事如烟,烟也如世事,烟也同样有过辉煌,有过沦落,有过许多难堪,亦有过许多令人回味之美妙,我不妨抽着不合时宜的烟,一边弹着烟灰,随着袅袅烟雾,惭入烟境……
      1492年,一个叫哥伦布的意大利人发现了神秘的美洲大陆。从此,欧洲人开始了400多年对印第安人的征服和掠夺。当充满血腥的历史在自由女神的光环照耀下渐渐被人淡忘,而一种叫“淡芭菰”的植物、这种印第安部落人用来去病除痛的植物被哥伦布以及他的同伴从美洲大陆引向全世界。后人在评价哥伦布的功过时,曾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一大贡献,而贩卖黑奴和发现烟草是两大罪过。如今世界上战火硝烟已不再浓烈,黑种人在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发布了奴隶解放令之后,就取得了人格的尊严。 而这种植物燃烧发出的淡绿色的含有尼古丁芳香的草香,却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弥漫。有人称之为相思草,有人称之为忘忧草。而从此,不管达官显贵还是商人贩卒、农夫工匠,只分为两种人:吸烟的与不吸烟的,而世界社会发展史也就写上了一笔禁烟与反禁烟的历史。中国历经朝代更替,也是在禁烟与开禁烟中延续,可以说,历代政府对烟草的娄禁娄放,就形成了烟草的文化史。
       在中国最早禁烟的皇帝是明崇祯皇帝,禁烟的理由是极其荒唐的。古北京称“燕京”,烟与燕谐音,“吃烟”,不是要推翻大明天下么?于是,下了一道禁令,“吃烟者死”,当时确有犯禁而遭砍头的,堪称“以身殉烟”。然而,京城乃至全国的吸烟者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大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抽烟故,二者皆可抛”之境界。于是,大明江山处处烟。我想,如若当时北京不叫燕京而叫米京或粮京,崇祯皇帝下一道“吃粮者死”的圣旨,吃也死不吃也死,那可就惨了。清代也禁烟,但慈禧太后却是烟枪,有其主必有其奴,有其奴必有其民,烟何以得禁?
       大凡禁烟总有以下几个理由:抽烟与人们生计无益;抽烟有害健康;抽烟不利淳朴民风。不管什么理由,历届政府禁烟并不真禁,而是在禁烟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先是禁,禁而不止后就“寓禁于征”,高额征税的结果是高税制却在无形中刺激了烟草业的迅速发展,每一道禁烟政策的出台,必然跟着一个取而代之的加税妙计,结果“烟草税”成了政府手中的聚宝盆。高额税制理由堂而皇之:加税必然加价,加价必然抑制吸烟者。不过,古往今来,有大米加价吃不上饭的、有棉布加价穿不上衣的,却没有因香烟加价而不吸烟的。人家砍头都不怕,还怕加价吗?无形中,加价使香烟成为奢侈品,更增加了吸烟者的身价与派头。所谓禁者自禁,种者照种,卖者照卖,吸者照吸。一些城市在一些公共场合设了“禁烟”牌又设了“吸烟室”,这只是给了一些维护公共秩序的人增加了一创收项目、给吸烟者一个休闲和交流的场所,也给不吸烟者以不吸二手烟的权利,别无大碍。然后,政府又订出条律,禁止香烟在公共媒体上做广告。然而,不少公共媒体恐怕离开了香烟就难以为计。于是,香烟广告照样在媒体上登堂入室,当然不是赤身祼体,而是乔装打扮、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如“爱我中华”,多么富有爱国之心;比如,“武夷山水甲天下”,多美的诗情画意;比如“鶴舞白沙,我心飞翔”,多有浪漫情调;比如“这里是万宝路的世界”多么富有雄性豪情;比如“杭州利群,永远利益群众”,这更不用说了,简直就成了党和国家的的代言人。你说是香烟广告,他说是集团公司品牌的展现。政府有关机构就这么傻的可爱,因为通篇广告没有一个烟字,更没有烟的画面,就像小偷额头上没有刻一个“贼”字,你尽管登堂入室好了;街头卖笑的烟花女子,额头上没有刻一个“娼”字,你尽管搔首弄姿好了,个中缘由“钱”字作崇。广告背后是滚滚财源,广告背后是多少仁人志士的聪明才智、英雄本色的展现。无论怎么说,浓浓的烟香转化为政府机器的润滑剂,滋润着社会发展的车轮,载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滚滚向前。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1-4 16:58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4 19:48 编辑

【中】
      有一句古话:“士不吸烟饮酒 ,其人必无风味”,此话有人不爱听,也稍有偏颇。不过,阅览古今,中外伟人、名人嗜烟者众。不妨从头叙来:
      无产阶级革命的老祖宗马克思嗜烟如命,有人说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把图书馆的地砖磨凹了许多;也有人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劣质香烟熏出来的,他吸烟又快又猛,吸的不过瘾时,把另一半放在嘴里嚼,当他发现一种烟每盒便宜一个先令时,欣喜有加,就改吸这便宜的烟,并向周围的人宣传,说这种烟吸得越多节约越多,这位“剩余价值”理论的创始人关于抽烟的价值学说,大概没有多少人愿意恭维。
      大家都说吸烟影响健康,列宁却说是健康影响他吸烟,他17岁开始吸烟,后遇刺,因身体原因,医生告诫,才不得已戒之,并在会议室上贴出“禁止吸烟”的条子,但每逢开会,与会者照样呑云吐雾,列宁当众把条子撕下,说:制度无人执行,如同废纸。与会者自然就不敢放肆了。
      斯大林烟龄50余年,他的烟斗陪伴了他功过的一生,有人评价他时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唯一不被猜疑的伴侣是他的烟斗。”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生命临终前的一刻,还将一支烟装在烟嘴里,抽上一口烟,然后说了一句:我头非常痛。溘然长逝。有人说:人在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事。想不到一个大国总统,在他生命最后一刻的举动,竟是如此大众。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很爱吸烟,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当众宣布戒烟,他的晚年很痛苦,承认这个承诺折磨了他很久,要不然在退休后,口含雪茄,怡然自得地写他的回忆录,多么惬意。他告诉那些有意戒烟的人:千万不要把决定公诸于众,以免受其束缚。这句话其含义不光是说戒烟,可以引伸很广: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了诺、允诺,让自己很痛苦;失诺,又很没面子。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二位国人皆知的风云人物,政治上势不两立,在对待烟上也是吸烟派与非吸烟派两大阵营,后来吸烟派成了胜利者,“中华”烟便成了胜利者的象征、成功者的标志。大凡权势者或商贾们皆以抽“中华”烟为荣,而台湾人也只好吸吸“长寿”牌香烟聊以自慰了。邓小平嗜烟。一次,与新加坡总理朗伊会谈时,一面抽着熊猫牌香烟,一面说自己戒不了烟,朗伊幽默地说:“如果你抽的是熊猫牌香烟,要戒掉是不难的”。邓小平听后笑了。的确,据说当时熊猫牌香烟每年只生产四箱,属特供品。其实,伟人抽烟能产生什么样的政治或经济效益并不重要,更与其德政无关联,重要的是伟人与普通人一样,他们在心理上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有一种附丽。
      说起名人,不由让我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文豪鲁迅。我想,如果鲁迅不吸烟,那眉是竖不起来的,那指骂千夫的手指,若不夹着烟,那指亦无甚力量,那“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篇,只有配以先生持烟沉思凝望、缭绕氤氲的肖像,才有雷霆万钧之气势。在许广平的回忆录中,有一段凝聚爱与悔的叙说,说鲁迅抽烟不太讲究,并告诉夫人不必买贵的烟,说他自己吸烟是不吸进去的,结果,任劣质的香烟熏了先生一生,最后把肺熏坏了。说起此事,许广平后悔不已。以其当时家庭生活条件而言,抽稍好一点的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说香烟是力量的源泉,那是戏言,说香烟里有真情,那是实话。
      说烟话,不得不提起朱自清,人们大都读过他的《荷塘月色》,其文之清美令人拍案。其实,他写的《谈抽烟》一文却更真实自然,他把抽烟的意境描写的绝对不亚于《荷塘月色》。不妨录上三麟两爪与君共享。他说,抽卷烟时不妨“打开匣子或罐子,抽出烟来,在桌子上顿几下,衔上,擦洋火,这其间每个动作都带着劲儿,象做戏一般……再说那吐出的烟雾,袅袅地缭绕着,也够你一回两回地捉摸……,一叼上烟,真能悠然遐想,他霎时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身子,无论他是靠在沙发上的绅士还是蹲在台阶前的瓦匠”。他还写道:“抽烟是一个伴儿,回家抽上烟,水一样的空房子借点暖气。黄昏,点上一支烟,香烟头一闪一闪的,象余密密低语。生气了,使劲抽上十来口,就算迁怒一下了。客来了,若不想说话,可以拈上一支烟将嘴堵上等待对面的人,若他也这么办,便尽时间在烟子里爬过去。”最后他说:“烟有好有坏,味有浓有淡,能够辨出味的是内行,不择烟而抽的是大方之家”,这几句总结说的很妙,说的是烟,讲的却是人生的思辨,所谓大方之家应是无可选择罢了,什么是好东西,无可选择的唯一是最好的,如果有千万种选择,就没有一样是好的。所谓这山看着那山高,何止抽烟,世事皆如此。
      我原有一上司喜烟,由于家口多,且烟瘾大,一天要抽好几盒,经济上不允许抽好烟,一直抽一种“友谊”牌无嘴烟,三五元可买上一条,无论谁敬烟,他一概不受,这样既不失尊严,也怡然自得,心理便能保持平衡。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来所有的烟都有了过滤嘴了怎么办?他只好把过滤嘴摘掉,这样又过了一、二年,其间职务升了,有一回见面,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抽烟这么多年有一个重大发现。我好奇地问有何高见,他说:这大中华的确比友谊牌烟好抽。我听了哑然失笑,说:你还会升官,因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需求促进生产,而烟品的需求恰恰可以刺激往上攀的欲望。当然我的话有点刻薄,只当玩笑。他并不是名人,但有名言,不妨顺便捎上。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1-4 17:00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4 19:46 编辑

【下】
      《烟草谱》云,烟有四德:醒能使醉,醉能使醉,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灼以管而吸之,食己气候令人醉,亦若饮酒,然盖醒能使之醉也;酒后食之则宽气下疾,余醒顿解,盖醉能使之醒也;饥而食之,则充,然气盛若有绝,意盖饥能使之饱也;饭后食之,则食消化,不致停积,盖饱能使之饥也。对于嗜烟者来说,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烟。
      说起抽烟之德,记得插队山下青山时,还不会吸烟,第一次插秧,看一些插秧把式,很快地插完属于他的几行秧,然后在田埂上有的拿出竹烟筒,有的卷起报纸喇叭烟,边吸烟,边看着那些手脚慢还没有到岸的人手忙脚乱地赶,还不时地批评人家没有插直,那种怡然自得的神情,那种成就感,真让我羡慕不已。心想:要是想学会插秧,必须学会抽烟,要不然,插得快又有何用?插完了自己的份,坐在田埂上干什么?发傻么?当然会抽烟又另当别论了。我后来烟是学会了,可最终没有成为插秧把式,至今想起来,还真有些遗憾。
      人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大海的宽阔,我想一支烟亦可见社会。烟情即人情。盖凡吸烟者心理需求,远大于生理需求。抽好烟,抽名烟,抽的是一种派,如同穿着打扮,满足一种虚荣心。当然,如今社会,买好烟者并非皆抽好烟人,抽好烟者亦并非皆买好烟人,不过,这买好烟而不抽者,并非不想抽好烟,而是为了将来能买更多的好烟,甚至烟以外的东西,最好能成为不买烟而能抽好烟者。这抽好烟而不买者,每日所想所为则是为了抽更多的好烟而永远不要去买好烟。这好像是相声演员的绕口令。所以,你只要看,有点小权力的人拿出烟来,一看牌子,就知道是不是买的。无权无职的拿出烟来,一看牌子,你就知道他是否要求你办事,信不信由你,反正烟若人生,无法免俗。既然抽烟抽的是一种派,就使得制贩、贩烟有了市场,试想,经济实力不如人或者地位不如人但又要上得了场面,不妨买上几包假烟,拿出手的是牌子,至于吸进去是什么味道无关紧要,都是过眼烟云,逢场作戏。派也装了,钱也省了,制假者钱也赚了,三全其美。只是苦了政府,少了润滑剂。
      说起抽烟的派头,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应该是抽烟最有派头的,号称纪大烟袋,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该有烟的一份功劳,他的特大烟锅里不但装满烟丝,而且装满智慧。有记载说:纪晓岚是乾隆皇帝唯一钦准可以在金銮殿上抽烟的人。乾隆曾发诏要群僚戒烟,独纪晓岚不奉诏。一日,乾隆皇帝视察翰林院,纪晓岚正在吸烟躲闪不及,急中生智地把烟筒藏进靴中,时间一长,烟火把祙子、靴子烧出洞来,浓烟缕缕,皇帝发现后,命晓岚作文以赎罪,纪晓岚立笔而就……帝便准于晓岚吸烟。纪戏称自己为钦赐“烟星”。电视台播的得很火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确演的不错,但主角好像缺少点什么,试想一个嗜烟如命的人,不可能牙齿雪白,红光满面,仪表堂堂,伴随他一生的烟戏做的不足,何以表现先生之风流。
      在旧文人的诗作中,不乏烟诗,虽然没有酒诗那么让人读着酣畅淋漓,一次文友相聚,冬青兄酒兴上来,即席朗诵一首他在全省烟草征文获奖的烟诗:我愿是手指间的一点红/黑暗里给你放松/只要你用心把我点燃/我就会融入你的心胸/无论夜有多深/白昼是否朦胧/我却要把握我的体贴/留在你的指缝/当你的嘴唇不再鲜红/当你的手指不再颤抖/我依然是你最忠实的弟兄……朗诵完毕,博得一片喝彩声,为了这美仑美奂的诗作,我自饮酒三杯。
      在《秋平新语》有一首诗,乃吴氏之妻作戏咏长烟袋诗,绕有风趣,不妨照录:“者个大烟袋,妆台放不开,伸时窗纸破,钩进月光来”,淑女梳装打扮,但窗台还放着长烟杆,抹一把口红,再抽一口烟,窗前月光如水,透过捅破窗纸的窗户,照在美人脸上,的确是一幅少见的美人梳妆图。若有人正好路过,一定会透过破窗偷窥,在妆台梳理的是一个娇娃还是黄牙的烟婆。其实不要去看,只要遐想,才是美妙的。实际上古代女人抽烟者众,所以古代老人教导女人要笑不露齿,若不然哈哈大笑,露出一口烟牙来,的确有失大雅。在现代社会,迫于环境、工作压力以及职业习惯,不少女士也加入抽烟行列,我们也不必去说咸说淡,各人有各人生存的方式。不过,在男人看来,女人还是多一点脂粉气,少一点烟草味为好。
      如今社会进步,文明递增,科技发达,人们逐渐看到抽烟的弊端,抽烟有害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说中国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年产12百万箱烟发展到目前上千万箱的生产量,而人均寿命从30多岁到70多岁。也虽然日本是科技发达之国、长寿之国、吸烟者却位居世界之首。这都不能说明吸烟无害健康。但我想,如今的社会,来自大自然和商品社会的种种压力与危害,远大于香烟对人的危害,医术高明对种种生理顽疾已有解除之术,然心理之疾、精神之疾又用何药治之。烟就算是画个葫芦充作瓢让人醉能使醒,醒能使醉罢。
      抽烟是,抽烟非,烟雾袅袅几百年,抽烟有抽烟的理由,不抽有不抽的理由,其实,人活在世上,就是由千万个理由撑起来的,生老病死都有理由,吃喝玩乐,都有理由,理由多了,就不需要理由了。在我结束本文时,但愿吸烟者也不要自责,吸的坦然、悠然;不吸烟者也不要指责,乐的干净、清净;往事如烟,世事如烟,人生如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善待自己就好。让我们多一点点宽容,就让这本来就不太明亮的天空能容一点点烟云;就让这本来就不那么清纯的空气里能容一点点尼古丁香;就让这本来就不那么干净的土地上能容一点点烟灰。这不合时宜的想法,定然会引起环保人士的群起而攻之,只好就此住笔,躲进小楼抽我的烟了。
[ 本帖最后由 南浦舟 2008-4-10 20:07 编辑 ]

作者: zbs    时间: 2014-1-4 19:22
极品烟论!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8 11:56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1-4 17:00
【下】      《烟草谱》云,烟有四德:醒能使醉,醉能使醉,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灼以管而吸之,食己气候令 ...

洋洋洒洒,道尽烟草是与非。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