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初夏生态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8:17
标题: 初夏生态
初夏生态
[attach]23695[/attach]
夏   日
    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自身以2327分的倾角自转。正是因为这个自转倾角的存在,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的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处于北半球的我国进入了夏季。
[attach]23696[/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8:2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2 18:23 编辑

[attach]23697[/attach]
       百花争艳、充满骄气的春天已经过去了,大自然换上了端庄的夏日色彩——绿。山上树木野草挂上了青绿色的果实,翠绿的叶子已逐渐转变为深绿、墨绿;田野间水稻、蔬菜、果树,有的呈现的是浅绿、有的是翠绿、有的则是浓绿,……。在说不清的‘绿’的背景里,大自然充满着勃勃生机。
[attach]23698[/attach]
“多尼树”挂满浅绿色的果子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8:3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2 18:38 编辑

[attach]23699[/attach]
大苇莺雏鸟——初飞
    夏日里,工作、劳动之余,当你走到了绿色的大自然,放慢脚步,你会看到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蜻蜓;会看到雏鸟已经离了窝,跟随父母学着飞翔;会看到花朵上勤劳采蜜、在隐秘地方构建巢穴的蜂类;会看到躲藏在绿叶背面正在啃食叶肉的虫子;会看到树杈间正在编织大网的蜘蛛,草地上活蹦乱跳的蟋蟀、蝈蝈。  再仔细看一看,你的身边有许多不知名的动物,以各自的生存状态欣赏着夏日。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群体构建了具有特别活力、勃勃生机的夏日生态。
[attach]23700[/attach]
俺家阳台外的旧巢处,黄蜂又筑起了新窝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8:44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2 18:46 编辑

昆  虫

    昆虫,无脊椎动物,列为节肢动物门;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为近百万种昆虫命了名(是植物类三倍),但还经常发现了一些新的种类。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南北极,从几千米的深海到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昆虫的生长、繁殖有各自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地,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降低温度则延缓。然而,超过最高适宜温度时,其生长发育速度则受到抑制。春末初夏,气温适中、植被丰裕,是大多昆虫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昆虫在大自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虫媒花类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所采集的蜂蜜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一些地方,很多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大多昆虫则对人类的生产与生存产生了危害与威胁,如蝗虫、稻螟虫、果蝇、蚜虫、白蚁……;以及疾病的传播者——蚊子、苍蝇、跳蚤等害虫。尽管人类想尽一切办法消灭之,但害虫的广泛分布、惊人的适应能力与繁殖能力成为其种类繁衍的生态基础。  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9:03
幼虫期
       昆虫幼体从卵的孵化到出现成虫特征(蛹或飞虫)所经历的时期,称幼期(幼虫或若虫期)。幼期是昆虫取食和生长期,大多昆虫的幼虫期会啃食大量的植物叶片为成虫期储存营养,因此,幼虫期是昆虫的主要危害时期。   由于昆虫外皮(甲壳素)不能随昆虫的生长而生长,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须将旧表皮蜕去,重新形成新的表皮,并继续生长,这种现象叫脱皮,蜕下的旧皮,称为蜕。昆虫的生长过程都要经过若干次的脱皮,每次脱皮都是幼虫或若虫期个体的快速增长过程。
[attach]23701[/attach]
在初夏,昆虫幼期最常见的是各式各样形态十分丑陋的毛毛虫
[attach]23702[/attach]
[attach]23703[/attach]
[attach]23704[/attach]
[attach]23705[/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9:1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2 19:13 编辑

[attach]23706[/attach]
几乎各种植物都有相应的虫类在啃食着嫩叶
[attach]23707[/attach]

[attach]23708[/attach]
漂亮的小虫
……
[attach]23709[/attach]
另类的虫子——山蚂蝗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9:2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2 19:27 编辑

化  蛹

    蛹期是完全变态昆虫所特有的发育阶段。由幼虫转变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从化蛹到变为成虫(飞虫)所经过的时期称蛹期。蛹期的昆虫表面不食不动,但内部进行着旧器官的分解、新器官的组成等剧烈新陈代谢活动。
[attach]23710[/attach]
化蛹
[attach]23711[/attach]
已羽化后的空蛹
[attach]23712[/attach]
[attach]23713[/attach]
用各类树叶粘接成茧
[attach]23714[/attach]

[attach]23715[/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2 19:5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2:25 编辑

羽  化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最后的一个阶段。不全变态的若虫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的表皮或甲壳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成虫是昆虫的有性阶段,主要进行交配产卵;因此,成虫期是昆虫的生殖期 。成虫在完成繁殖后代后将死去,其所生产的大量卵又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是昆虫新一轮生命活动的开始。
[attach]23716[/attach]
羽化
[attach]23717[/attach]
叶面上毛毛虫化的蛹已裂开,碟或蛾的头部开始显现出来
[attach]23718[/attach]
若虫的蝉正在脱壳羽化为成虫的蝉
[attach]23719[/attach]
交配是成虫的历史任务
[attach]23720[/attach]

[attach]23721[/attach]
最终历史使命——
[attach]23722[/attach]
死而后已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4-6-23 0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2:29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2:32 编辑

蝴  蝶


       初夏季节,蝴蝶的品种与数量均为全年最多;每当在太阳初升或西斜的时候,山谷坡地到处是翩翩起舞、飞姿优美的蝶群。蝶群优美壮观,故而常以此取名为‘蝴蝶谷’或‘蝴蝶山’。


       蝴蝶,属于完全变态类的昆虫,一生中具有四个明显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蝴蝶)。从形态学上来看,这四个发育阶段所表现的体态毫无共同之处。蝴蝶是这四阶段中的有性阶段,其历史任务是交配产卵。因此,羽化出来之后,雄蝶就四处翩飞,忙于寻找雌蝶交尾;雌蝶除了寻找配偶之外,还要忙于寻找适合作为幼虫食物的植物准备产卵、繁衍后代。

       蝴蝶(成虫)一般是吸食花蜜、嗜食花蕾或成熟果肉,对农作物危害不大。蝴蝶大多都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各样的花斑和五彩缤纷的图案。其振翅随风飞翔、翩翩起舞的优美飞姿令人陶醉。蝴蝶积极求偶、似乎形影不离的行为触动了不少多情文人的激情与思绪,以之为象征、比喻为人类的美好爱情。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2:3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3:01 编辑

[attach]23727[/attach]
     玉带凤蝶为中大型凤蝶,它们的幼虫以柑橘类、双面刺、过山香、花椒、山椒等芸香科植物的叶为食,被认为是农业上的害虫
[attach]23728[/attach]
凤蝶
[attach]23729[/attach]
     玉带凤蝶被传说是由“梁、祝”幻化而成,故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然而,玉带凤蝶并不忠贞,偶遇到同类时,都会抛弃旧情蝶、积极追逐新的异性。
[attach]23730[/attach]
追逐嬉戏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2:48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3:03 编辑

[attach]23731[/attach]
五彩缤纷的蝴蝶
[attach]23732[/attach]

[attach]23733[/attach]

[attach]23735[/attach]

[attach]23734[/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2:54
[attach]23744[/attach]

[attach]23745[/attach]

[attach]23743[/attach]

[attach]23742[/attach]

[attach]23741[/attach]

[attach]23740[/attach]

[attach]23738[/attach]

[attach]23737[/attach]

[attach]23736[/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3:00
[attach]23751[/attach]

[attach]23752[/attach]

[attach]23749[/attach]

[attach]23746[/attach]

[attach]23747[/attach]

[attach]23748[/attach]

[attach]23753[/attach]

[attach]23750[/attach]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3 13:04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6-23 12:48

   海洋学家看来对昆虫和植物也充满好奇心,观察敏锐而细致。拍摄这么多昆虫活动照片,是否对昆虫喷熏了麻醉烟雾,蝴蝶怎么会原地待命、配合拍摄?
   对自然界生物如此感兴趣 ,建议退休后去从事科普创作。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3:10

    蛾,与蝴蝶相似的昆虫。蛾体比蝶粗壮,色暗淡;但也有不少鲜艳美丽的个体。蛾的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翅、体和足均覆以一触即落的粉末状鳞片。静止时,或翅左右平放,或包覆整个身体;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一般为毛毛虫,大多是属农作物的害虫。
[attach]23756[/attach]

[attach]23754[/attach]

[attach]23755[/attach]

[attach]23757[/attach]

[attach]23758[/attach]

[attach]23759[/attach]

[attach]23760[/attach]

[attach]23761[/attach]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6-23 13:27
林同学,是您辛勤的付出,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这大自然的昆虫益鸟!
作者: 柯旭1955    时间: 2014-6-23 15:44
,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真是大亓眼界,开心?开心。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7:4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7:58 编辑

(知了)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形态而变为成虫。  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
   “蝉”,于去年夏天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深刻、严谨的讨论,本无需重述了。可是,蝉总是一边用它那尖细的口器吮吸树汁作为饮料的同时,一边以激昂高亢的歌声‘声声叫着夏天’。其嘹亮的歌声同时也告知人们不能忘却它的真实存在。
[attach]23767[/attach]
[attach]23769[/attach]
在陪伴维和‘驴队’爬山时,见到了今年新的蝉脱;时隔2天后,便听到从后山传来的蝉鸣声[attach]23768[/attach]
再到周末爬山时,已看到了小灌木上的不少蝉脱
[attach]23770[/attach]
不是所有的若虫都能够顺利地蜕皮化蝉
这只若虫的背部因无法自行裂开,蝉只能永远定格在最后的若虫状态
[attach]23771[/attach]
     而这只若虫虽能自行裂开背壳、钻出了上半身,而其所选择脱壳的环境(树叶)却无法帮其用力自行解脱下本身,故在耗尽体力后死亡
[attach]23772[/attach]
但是,昆虫总是有其数量的优势,强大的高音队伍仍然在声声叫着夏天
[attach]23773[/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3 17:59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8:15 编辑

食用昆虫
      
      用昆虫作为食品,对很多人的感觉是很难以想象。其实,昆虫作为人类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作为食用的昆虫就有数十种。如蜂、蜂蛹、蝗虫、蚱蜢、螳螂、蟋蟀、蝼蛄、家蚕及其蛹、蚂蚁、龙虱(“水龟”)、蝉、蝎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爬上了中国北方各大宾馆饭店的餐桌,成了消费者争相品尝的野味菜肴,其身价一直看涨。大多是捕抓蝉若虫作为原料,随着对食用蝉需求量的增加,蝉的养殖业也正在兴起。蝉及其若虫所含的蛋白质比任何动物肉食和禽蛋都高得多;又由于它同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还有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是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

      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下,蛋白质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牛奶、鸡蛋、鱼、肉等常规蛋白质食品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要。因此,开发新型食物和寻求蛋白质新资源,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中国昆虫学会认为,中国食物消耗基本上属于“高谷物膳食”类型,“动物性食品不足,蛋白质供应明显偏低,开发昆虫蛋白质食品,正好弥补这一不足。”   昆虫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必需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数高、适于工厂化生产、资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一理想的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

       把昆虫作为美味食品,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早已开始了,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食用种类、方法和习俗。如非洲土著人喜食的种类有白蚁、蝗虫等;欧洲、北美洲人习惯吃蝗虫、金龟子、蚂蚁等昆虫;日本人喜食蝗虫、蜂幼虫、蜂蛹、蚕蛹以及毛翅目昆虫的幼虫和若虫;阿拉伯人则把蝗虫、蝎子和螳螂当作美食,……。

      中国也有很悠久的食虫历史。《周礼》和《礼记》中就有用3种昆虫加工成食品供皇帝祭祀和宴饮之用的记载。昆虫,现在不在不局限在作为在野外遇险时的首选食物;已经逐渐成为各地方特色的美味食品。有些地方的高档酒店已经将蝎子蜈蚣、屁班虫、笋子虫、蝉等食用昆虫作为特色美食向顾客推介,部分美食客已经将昆虫作为重点品尝食品。

      把昆虫作为食物吃进肚中,您的感觉如何?   但可以预计,随着对昆虫食品资源的安全性、营养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用昆虫资源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食用昆虫产业也将得到蓬勃发展。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6-23 21:10
佤看昆虫家族给林教授一宣传很危险了,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百万昆虫泪汪汪。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08:2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33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23 13:04
海洋学家看来对昆虫和植物也充满好奇心,观察敏锐而细致。拍摄这么多昆虫活动照片,是否对昆虫喷熏了 ...


      作为科学工作者充满好奇心是必要的。不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至于“观察敏锐而细致”肯定说过了头了,已经耳钝眼拙的老人家还可能“观察敏锐而细致”?   爬山,主要是为了流出一身的臭汗;带个相机可以把偶遇的事物记录留下欣赏、纪念罢了。

      拍摄飞虫,不论是蝶类还是蝉类都有点难度,因为一旦发现人类与其亲近,它们肯定逃逸的。有时为了捕获到想要的镜头是需要耐心静候、慢慢接近、连续快拍等解数的。   还好,俺是“独驴”,一旦上了山,目的就是游玩,没有顾虑、不怕耗时。

      至于‘退休后去从事科普创作’?不好玩!    或许您近来少上书店,书店摆的几乎全是‘应试类’的书籍,科技、科普类的几乎失去踪迹。   为什么?玩网络的人多、看书的人少,销路不畅呗。前几天,一位同事抱着一堆他自己翻译的科普书籍来送给我,并告知一件伤心事:他在‘厦门外图’搞了一天促销,结果连一本也没卖出去。   悲哀啊!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11:4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48 编辑
王颜萍 发表于 2014-6-23 13:27
林同学,是您辛勤的付出,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这大自然的昆虫益鸟! ...


       谢谢,谢您的欣赏!

      74高中在网的同学不多了,欣赏了大自然后要把‘她’搬到网上共享时,似乎感觉到“夏天过去了”、秋天也快要过去的寒意!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11:5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57 编辑
柯旭1955 发表于 2014-6-23 15:44
,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真是大亓眼界,开心?开心。


      大自然就是如此美丽、多娇,投入其怀抱将更加开心!谢谢您的欣赏!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17:54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7:56 编辑

蜻   蜓
[attach]23778[/attach]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attach]23775[/attach]

[attach]23774[/attach]

[attach]23776[/attach]

[attach]23777[/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18:00
甲壳虫类
[attach]23779[/attach]

[attach]23780[/attach]

[attach]23781[/attach]

[attach]23782[/attach]

[attach]23783[/attach]

[attach]23784[/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4 18:0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8:17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6-23 21:10
佤看昆虫家族给林教授一宣传很危险了,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百万昆虫泪汪汪。 ...


       刘兄的顾虑——“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具有药物功能、价格昂贵、且生长环境苛刻的‘冬虫夏草’(虫菌共生物)便是一例。像此类资源匮乏的昆虫资源如何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持资源保护并举,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然而,大多数昆虫具有分布广泛、世代交替短、繁殖快速等特点,真想让它‘断种’确实不易。如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的‘蝗虫’资源来说,泰国政府甚至明文规定‘严禁喷药杀灭’,因为“油炸蝗虫”在当地是一道普遍喜食的菜肴,泰国政府担心喷施农药将会给这道美食造成污染,故而规定‘蝗虫只能人工捕捉’。    不论是像我国这样高度依赖于农药,还是像泰国那样狂热捕食,蝗虫始终保持着其巨大的资源量,时不时还形成灾难。

       很多昆虫资源,包括野生‘食用昆虫’并不是被人类吃而‘断种’,而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农药污染而‘断种’的。如俺小时候经常在河道里捕捉的龙虱水龟),是南方人普遍爱吃的水生昆虫。童年时,水龟虽经常被捕食,但其资源量却不减少;而今,频繁使用的农药已使之几乎绝种了,只好依赖于人工养殖。   如果使大量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成为食品资源,或许可能会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那样的话或许也是对天然昆虫物种的最好保护。

       推广食用昆虫资源并非易事,最大的障碍是人的心理问题。要把如蚂蚱、蝉、蟋蟀之类的小动物捉来玩玩,观赏一下未尝不可;但要作为食物吃进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感觉难以想象,说不定还会恶心呕吐。记得大学毕业不久,张合成等一批云霄同学在厦大进修的时候,我曾捕捉‘蜗牛’在家中做了一道“法国”大餐宴请他们;饭后闲聊时有人说“那道螺肉的味道很不错”,我骄傲地告诉他们:是蜗牛!一听是蜗牛,有位老乡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对劲了,一会儿便开始恶心、吐个精光,……。   或许,老兄你也有此类心理问题吧?

      食用昆虫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利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邦德国首先兴起。当时其德国国内发生严重的粮荒,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维持生存,人们把某些鳞翅目幼虫,如家蚕、玉米螟虫、蝗虫等经过适当处理,加工成昆虫食品或罐头食品。随后,法国、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相继加入开发研制昆虫食品的行列。   中国则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昆虫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近些年虽有所进展,但开发与利用的速度并不理想。或许,要待到了世界粮食危机爆发时,中国的昆虫食品资源才能真正得到重视与发展。

      累积点昆虫、野菜食品的基础知识,当遇到特殊困难时期或许百利而无害处——适者生存。如果谁打算成为吃昆虫的“勇敢者”,不妨可以先用传统食用昆虫试一试吧!


作者: 877315305    时间: 2014-6-24 18:03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6-24 11:43
谢谢,谢您的欣赏!

      74高中在网的同学不多了,欣赏了大自然后要把‘她’搬到网上共享时, ...

别这么悲观,虽然传东西的不多,可上网的人还是不少,林教授将所见所闻无私奉献给大家欣赏,我们很高兴哦,谢谢啦!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5 13:07
877315305 发表于 2014-6-24 18:03
别这么悲观,虽然传东西的不多,可上网的人还是不少,林教授将所见所闻无私奉献给大家欣赏,我们很高兴哦 ...


               谢谢!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6-25 13:12
初夏暮色
[attach]23785[/attach]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作者: 陈伟芬    时间: 2014-6-25 23:46
林教授的摄影技术真不错!这些图片,加上它们的学名,给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认识是最好的了!谢谢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7 11:52
陈伟芬 发表于 2014-6-25 23:46
林教授的摄影技术真不错!这些图片,加上它们的学名,给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认识是最好的了!谢谢了! ...



   伟芬真是位好老师,时时想到幼儿园孩子们,常常琢磨着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7 11:58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6-24 08:21
作为科学工作者充满好奇心是必要的。不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至于“观察敏锐而细致”肯定说 ...

      确实,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纸质出版物受到极大冲击。不过,少儿喜欢的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等,还是阅读图书较好,容易翻阅,且不易影响视力。


作者: 陈伟芬    时间: 2014-6-27 19:27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27 11:52
伟芬真是位好老师,时时想到幼儿园孩子们,常常琢磨着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

呵呵,本能哦!谢谢你的夸奖!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