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梁晓声: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打印本页]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5-1-9 11:34
标题: 梁晓声: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5-1-9 11:38 编辑
梁晓声: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
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
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拒腐蚀性也很强。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它们极容易生锈,像体质弱的人极容易伤风感冒。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
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但我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
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
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都是需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5-1-9 11:39
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放式的对待。仅仅因为他这个十四岁闯关东的人,在哈尔滨学会了几句日语和俄语,便被怀疑是日俄双料潜伏特务。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
近五十岁的男人了,我的父亲,他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
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
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种能力。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5-1-9 11:41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5-1-9 11:53 编辑
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
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余年。他的心经受过双重的寂寞的伤害。胡风先生逝世后,我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她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
但我心中暗想,胡风先生其实太够得上是特殊材料的人了啊!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故有值得一再梳理之思想。若换了我的父亲,仅仅靠拆了劳保手套织东西,肯定是要在漫长的寂寞伤害之下疯了的吧?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吉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的或文学的花朵。
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
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信不信,随你……
(全文完)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5-1-11 18:04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1-11 22:26 编辑
我觉得读书不应是为了‘抵抗寂寞’,读书更应当是为了充实自己!如果活到“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的地步,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或许是书读得太多的结果。如若此般,读书确实也只能是为了抵抗寂寞罢了。我相信梁晓声该不会活到此般寂寞的地步吧?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5-1-12 12:19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这话千真万确。梁晓声说读书可以排解寂寞,这话也对。读书的作用当然不止于此,读书还有许许多多的功用和美妙之处。
读书能打开知识宝库,令人大开眼界;读书能抚慰心灵,陶冶情操;读书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启发思想,感悟不同的人生……
当人们失去自由、行动不便时,当远离亲人朋友时,难免感到寂寞冷清甚至无助。此时,或许书籍确实是最好的朋友,读书成了排解孤单寂寞的最好方式。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5-1-14 14:32
最简单办法就是禅修。眼观鼻准,收视回光反照,舌顶上颚,耳反听于体内,六根不动,五心向上,自有奇妙胜景。百天,百年都不会无趣。再有和万物交朋友。日月星空,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江河湖海,动物都可以和我们无声交流。天天见,年年见,都和我们不离不弃,百年和好。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5-1-14 14:37
我在美国纽约大都市时,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人心能静下,万物自然和我们一体。所以,虽然一无所有,但内心就像国王一样富有,其实比国王更富有。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5-1-14 15:26
人的本质,一个老人告诉我,我是世界的一个照相。一个细胞可以克隆一个人。一花一叶一世界。世界与我并无二异。存在都是合理的。世间人造共业,共承业报。你欠我,我欠你,来回不停的还来还去。世界由此相续。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5-1-14 19:4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1-14 20:19 编辑
老弟啊,现在股市行情千变万化,你的心能静下来吗? 我总觉得你是个十分矛盾的人,说你有信仰,看不出是信道、信佛、还是信基督?似乎很杂。 基督信徒似乎不太像;若说是信道、信佛,可你的经济头脑有十分活跃,似乎很难达到六根清净。你何能“六根不动,五心向上”,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清醒、清醒吧,还是让自己“返回”人世间,与家人亲友幸福地融合为一体吧! 人生几何?既然此辈为凡人,还是让此生过得实在、快乐、幸福些,包括自己的亲人。如若有来生,让一切随缘吧!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5-1-14 22:13
入世出世都要修啊。只有在人群中,在潮起潮落中才能真修出来啊。修出自己的定力,判断力, 磨出慧眼和对事物的预判能力。道在万事万物中。本立而道生。正知正见,才能收获十倍的果实。但只要不为物所累。做到手中有,心中无。再多数字,仍然是布衣素食。这样法门,修得比出家还扎实。若落入邪见,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市场就会把我给开除了。做得是股市,修得是自己一颗心。心法不到,羊入虎口。就不可能战胜市场。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5-1-14 22:22
无字天书最重要。邓小平讲,我读书不多,就四个字,事实求是。死读书,反被书误。人一辈子真的没有太多时间读书。开心机,悟,开慧更重要。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5-1-16 19:21
财神学问太深了,看得懂“无字天书”,一般人哪读得了。
咱普通人喜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不看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看也看不懂。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