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的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
【小学语文第4册课文】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5-8-24 16:18
捞月亮
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他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咱们快把它捞上来!”
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头,小猴子挂在最下边。
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
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在天上,他喘着气,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小学语文第4册课文】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5-8-24 16:42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6 22:12
三过黄泥坡
前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野兔多,
荒山冷落无人到,杂草丛丛长满坡。
昨天路过黄泥坡,黄泥坡上人马多,
男女老少齐开荒,梯田层层遍山坡。
今天路过黄泥坡,坡上姑娘唱山歌,
人民公社力量大,荒山变成米粮坡。
(小学语文第四册)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6 22:19
拔萝卜
有个老公公,种了个萝卜。那个萝卜长得很大很大。老公公心里很喜欢。
有一天,老公公去拔大萝卜。拔呀拔,拔不起来。老婆婆就来帮忙。
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大萝卜。拔呀拔,还是拔不起来。小孩子也来帮忙。
小孩子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大萝卜。拔呀拔,还是拔不起来。小花狗也来帮忙。
小花狗拉着小孩子,小孩子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大萝卜。拔呀拔,还是拔不起来。小黑猫也来帮忙。
小黑猫拉着小花狗,小花狗拉着小孩子,小孩子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大萝卜。拔呀拔,拔呀拔,拔起来了。
(小学语文第一册,1955年版)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6 22:21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学一年级语文,1959年版)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6 22:56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
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
大豆粒粒饱,
高粱涨红了脸,
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蔬菜长得好,
冬瓜披白纱,
茄子穿紫袍,
白菜一片绿油油,
又青又红是辣椒。
秋天到,秋天到,
园里果树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
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
红彤彤的是枣。
秋天到,秋天到,
咱社今年收成好。
人人干劲足,
处处歌声高,
声声唱的丰收年,
声声唱的公社好。
(小学语文第4册)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6 23:00
好姑姑
小斑鸠,咕咕咕,
我家来了个好姑姑。
同我吃的一锅饭,
同我住的一间屋。
白天下地搞生产,
回来扫地又喂猪。
有空教我学文化,
还帮妈妈做衣服。
妈妈问她苦不苦?
她说不苦不苦很幸福。
要问她是哪一个?
她是下放的好干部。
(小学语文第3册)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5-8-28 11:37
60年前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如今却是1~2岁幼儿的儿歌了。[attach]27240[/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17
称象
三国时候有个人叫曹冲。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跟他父亲曹操去看一只大象。
许多人正在估计大象的重量,有的说一千斤,有的说两千斤,彼此争执不休。曹操问,“这只大象究竟有多少斤重?”这一问把大家难住了,一时答不上来。要准确地知道大象有多重,得用秤来称,可是哪有这么大的秤呢?
这时候,曹冲想出个好法子。他说:“把大象牵到大船上,看船吃水有多深,就在船边刻上个记号。再把大象牵上岸,把许多石头搬上船。等船吃水也那么深了,就把船上的石头卸下来,分开来称。把称得的重量加起来,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
大家听了,都说:“对,对,真是个好办法!”
(小学语文第7册第21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19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6-3-12 21:30 编辑
[attach]28334[/attach]
课文配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23
电线杆上的火花
有一天晚上,天下着雨。我和姚剑钧冒着雨回家去,走过一条偏僻的马路,忽然发现电线杆上的变压器一闪一闪地冒着火花。我对姚剑钧说:“看!变压器跑电了,得有人看着,还得赶快去报告电业局!”姚剑钧向四周看了看,马路上一个人影也没有,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再没有旁的声音。他不由得胆怯起来,说:“我们还是赶快走吧,在这里很危险。”
“不,我留在这里看守,不让行人走近,免得出事故。你马上去报告,让电业局派人来抢修。好吗?”
姚剑钧听了我的话,少先队员的责任感使他胆壮起来,他说:“我在这里看守,你去报告吧,你跑得快。”
我撒开腿就跑。跑了一截路,找不着有公用电话的地方,急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忽然看到路口有一位民警叔叔,我立刻跑过去拉住他说:“叔叔!快!快!着火了!那边的变压器着火了!”
民警叔叔听说着火了,问清了地点,立刻到岗亭里给电业局打电话,然后跟我一起赶到出事的地点。电线杆上的火花一闪一闪的,冒得更凶了。姚剑钧淋着雨守在电线杆附近,一动也不动。
民警叔叔问:“他是你的同学吗?”
我回答说:“是的。他守在这里,不让行人走近,免得触电。”
民警叔叔抚摸着姚剑钧淋湿了的头发说:“谢谢你们,少先队员!你们快回去吧,我在这里守着。”
我和姚剑钧向民警叔叔行了个礼,冒雨跑回家去。
第二天上学,我又走过那条马路,看见电线杆上已经换上了新的变压器。
(小学语文第7册第6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24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6-3-12 21:32 编辑
[attach]28335[/attach]
课文配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27
锯是怎样发明的?
木工用的锯,传说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次,鲁班承担了一项工程,要建筑一座大宫殿。这项工程要用很多大木料,鲁班就派他的徒弟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斧子又笨又重,一天砍不了几棵树。工程的期限很紧,木料供应不上。鲁班非常着急,就到山上去看。
山很陡,鲁班用手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他心里想,一棵小草为什么这样厉害?他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两边有许多小齿,非常锋利,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把他提醒了。他想:如果仿造小草的叶子那样,打一把有齿的铁锯,不比斧子强得多吗?他马上跟铁匠一起动手,打了一把锯,拿到山上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
锯就是这样发明的。
(小学语文第5册第17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8 20:29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6-3-12 21:33 编辑
[attach]28336[/attach]
课文配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9 15:12
初 冬
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木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也不耀眼。
地里的庄稼收完了,人们正忙着在园里收白菜。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个的红灯笼。
树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小学语文第3册第35课,1960年版)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9 15:18
这篇小学课文我们68届的学过没有?佤没有印象了。不过“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个的红灯笼”这句倒是印象很深。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9 15:23
壶盖为什么会动?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国的科学家。
他小时候,有一天看见奶奶在做饭。炉子上有一壶水开了。开水在壶里翻滚,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啪啪地响。瓦特很奇怪地问:“奶奶,壶盖为什么会跳动?”
奶奶说:“水开了,壶盖就会跳动。”
瓦特又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会跳动呢?”
奶奶回答不上来。
从这以后,只要炉子上烧开水,瓦特就坐在炉子旁边仔细地观察。他看见水开了,壶里的水蒸气直往上冒,把壶盖顶得一跳一跳的啪啪响。他想,一壶水发出的水蒸气,能够推动一个壶盖,更多的开水发出的水蒸气,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
瓦特长大以后,还是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小学语文第3册第28课)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9 15:27
这篇课文,我们在二年级肯定学过了,还记得课文有幅插图,瓦特坐在水壶旁仔细观察,但好像课文没这么长,可能版本不一样。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5-8-29 17:05
一个豆瓣的旅行
我离开了豆芽筐子,就被放在锅里炒熟了。接着,盛在碗里,端到桌上,又被一双筷子夹起来,送进一个人的嘴里。人的嘴里长着两排牙齿,两排牙齿咀嚼的时候,嘴里分泌出许多唾液,把食物搅和在一起。可是那个人吃东西太快,并没细细咀嚼,就把我咽下去了。
我顺着食道溜下去,到了个很宽大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胃。胃不住地蠕动着,分泌出胃液来。嚼细的同伴们都变成了稀粥一样的糊糊。可是我在那里住了半天,还是原来的样子。
从胃里再往下,我到了一根弯弯曲曲的管子里。那根管子就是小肠。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很多肠液。像稀粥一样的同伴们到了小肠里,都被吸收了,送到人的身体的各部分去。我因为没被嚼细,白白旅行了一趟,只好同别的渣滓混在一起,顺着大肠排出体外来了。
(小学语文第5册2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