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少年家玩收藏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2 15:39
标题: 少年家玩收藏
       7牵8牵,惊日忽想起赤脚大仙刚上一中,在班级里的一个印象。
       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海岸风雷》有个细节:几个兄弟,弟弟都参加游击队,老大游手好闲,有天去咖啡馆潇洒走一回,可惜身无分文,坐着正发愁,忽见地上有张遗落的钞票,大喜,悄悄侧身去拾,此刻忽有一只皮鞋踩住钞票,传来冷冷一声:“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老大抬头瞧去,系个政府密探……后来为了钱被收买,密告弟弟行踪……最后被弟弟“代表人民”杀死。
       那时不管样板戏还是电影故事片,某些台词会成为少年家达达挂嘴上的流行语。赤脚大仙也赶时尚,尤其动不动好念叨“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碰到谁橡皮擦掉地上,或者一张纸飘落下来,人家去捡,伊大赤脚就踩过来,同时煞有介事的来一句“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普通唠得很流利顺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此再三,乐此不疲。再以后,即使人没去捡东西,伊堵着虾米借抄别人作业等代志,也会来句“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看伊嘴撅撅,皮笑肉不笑的贡出介句话,真系很滑稽。
       本家有闲去看望老中医时,问问伊看,夭A记得这代志末?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17:23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2 15:39
7牵8牵,惊日忽想起赤脚大仙刚上一中,在班级里的一个印象。
       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海岸风雷》 ...

     “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了!”这句台词夭记忆如新,我都夭会锯,何况老中医?我最近3不5时去他那泡茶,顺便向他传达(汇报?)网上的代志,看来他对你的一些超前做法(如收藏),羡慕并后悔不已!羡慕你在寸土寸金的京都还有地方收藏如此之多的宝贝;后悔不该让你上他的老厝楼上拾遗(这是我的揣测)!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17:26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2 15:39
7牵8牵,惊日忽想起赤脚大仙刚上一中,在班级里的一个印象。
       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海岸风雷》 ...

这句台词是来自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没错,但好像不是这个片名?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2 17:52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2 17:26
这句台词是来自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没错,但好像不是这个片名?

应该系,《海岸风雷》算比较早在中国放映的,好像在70年吧?
老中医的老厝上,没有多少好料,记得只翻到一张丹顶鹤8分邮票(贴过的)算比较稀罕,如果伊老哥那一堆50、60年代《人民教育》没扔掉,倒是可以发大财的。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17:58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2 17:52
应该系,《海岸风雷》算比较早在中国放映的,好像在70年吧?
老中医的老厝上,没有多少好料,记得只翻到 ...

估计早就卖掉换糖敲?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4 09:47
本帖最后由 刘炎昭 于 2012-4-24 09:48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2 17:52
应该系,《海岸风雷》算比较早在中国放映的,好像在70年吧?
老中医的老厝上,没有多少好料,记得只翻到 ...

      本家,进水新厝有点空课,佤昨荒去,贡到电影台词,他记忆犹新,不过伊贡也被人踩过,无贡是你。另外我也和他讲起你到他老厝抄(淘)旧货的代志,伊一点都无埋怨你,真的,无骗你!至于杂志早就无去了。顺便告知,他的老厝不仅仅是你一个光顾(并顺手牵羊,此句是我另+的),人家卢志勇也去过,据主人贡,伊带走的密件比你夭卡多!后悔吧?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4 16:44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10-8 10:11 编辑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4 09:47
本家,进水新厝有点空课,佤昨荒去,贡到电影台词,他记忆犹新,不过伊贡也被人踩过,无贡是你。另 ...
呵呵,老中医记性夭金好啊。谢谢伊当年的慷慨支持,虽然只系抄一次,能记一辈子,尤其在佤住院时带杂志来解闷,似乎就像昨天代志。卢志勇系佤老厝脚(楼下),伊很有经营头脑,看合的密件肯定多。
我嘎志勇故事也金贼。比如贡,最早志勇知影佤集邮,送佤20多张旧邮票作为交朋友见面礼。不久伊老妈从箱底翻出80多张品相很好的老纪特信销票(伊在人委管信访),其中有几张系黄山、金鱼、解放军连队等著名邮票,全给了志勇。佤眼巴巴的以为志勇会再分送佤一部分,但伊贡嘎低也要集邮了。本来这系好事,不料志勇反过来向我讨回那20几张旧票,没变,只好统统退还伊……
佤嘎志勇自67年认识,楼上楼下,关系好好坏坏,好的时候形影不离,伊养蚕,我随伊去下港尾伊月嫲厝帮采桑叶,伊养鹅,佤帮伊放到野外吃草,等等;关系不好时,天天相骂,伊在大厅横梁绑一副吊环,每天早晨练一把,佤在楼上弄个石墩,一日举三回,都在练臂力,摩拳擦掌,准备大打出手,呵呵。
佤和志勇抄过住客房间,伊抄老中医不少密件可能很得意,却至今唔栽,伊密件也被佤抄过。那时伊厝占据大厅半壁江山煮食,有个中午,我发现炉边木炭篓里塞着一卷旧报纸,估计系引火用的,趁四下无人翻看,发现有些系过期的中国少年报,心想金末采,而且上面还有毛主席像呢,敢烧?够胆大。那时跟志勇已断交,也不跟他客气了,干脆不声不响全抄走。起先有点担心卢家发现了会骂,但后来没啥动静。卢家企图引火自焚的这些少年报,40多年至今,犹好好保存在佤箱底。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4 18:15
[attach]2480[/attach]
少年冤家拢变作老家伙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5 15:44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2-4-24 16:44
呵呵,老中医记性夭金好啊。谢谢伊当年的慷慨支持,虽然只系抄一次,能记一辈子,尤其在佤住院时带杂志来 ...

原来如猫。我跟伊卖真熟,但堵到夭是会相借问。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5 15:48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2-4-24 18:15
少年冤家拢变作老家伙

看相片,该同志甘会比你(我们)加岁?少年时人家也是帅哥一个的,你贡呢?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4-25 1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6 10:01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5 15:48
看相片,该同志甘会比你(我们)加岁?少年时人家也是帅哥一个的,你贡呢? ...

志勇好像跟我同岁或少1岁,少年那时比相片的形象还胖一点,不知为何没有随大流先胖起来反而显瘦。
伊初中系1排,也是读高一时去参军的一员,所以本家不太熟悉。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6 10:17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4-25 18:26
很小很小的时候,大约7--8岁,我看张小俐哥哥和他的的一帮朋友集邮,那么漂亮的画画真吸引人。

    ...

看来卢志勇养蚕生涯很早就开始了。关于蚕换邮票的好买卖,那时听伊炫耀过,但没说跟谁,也可能说了我不认识没记住。有维和这样憨金那上当,难怪伊集邮后来居上。
我帮助志勇养蚕时,换桑叶得用毛笔扫小蚕(黑黑的),志勇有时扫不干净或者是不在乎,总有些小蚕留在吃过的桑叶里扔了。后来我发现,捡回去自己养,逐渐有了几十只。志勇知道了不高兴,以为我偷拿他的,这是后来发生矛盾的起因之一。可见搞集体经济总会有私心杂念,邮票系别人的好,蚕系自己的好。
把自己的小蚕养大了,听了志勇经验,佤也曾拿部分去换旧邮票,系旧人委邻居李美云的弟弟,外号大头,伊那时好像也在10岁以下,可见骗未成年小金那很容易。不过我买卖公平,三五只换一张,换来没几张,还都是破邮票。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4-26 10:43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2-6-9 08:03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6 10:17
看来卢志勇养蚕生涯很早就开始了。关于蚕换邮票的好买卖,那时听伊炫耀过,但没说跟谁,也可能说了我不认 ...


看了你和维和的聊天,很好笑也很有趣。你这一发表和上面维和那一帖都应分割到收藏体会中才对。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6 11:24
江丽华 发表于 2012-4-26 10:43
看了你和维和的发言,很好笑。你这一发表和上面维和那一帖都应分割到收藏体会中才对。 ...

系啊,我也有这打算,只等维和再多说点故事,就可以另起“卢”灶了。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2-4-26 15:53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2-4-26 15:56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6 11:24
系啊,我也有这打算,只等维和再多说点故事,就可以另起“卢”灶了。


另啊很能扣,蒙扣蒙扣扣了七十多回,卖输一部连续剧。精彩!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6 21:35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6 10:01
志勇好像跟我同岁或少1岁,少年那时比相片的形象还胖一点,不知为何没有随大流先胖起来反而显瘦。
伊初中 ...

      对伊夭算认识,好像体育方面还不错,高中是和你同班吧?记得宝珍曾经带我到伊厝,我第一摆看到有人在二楼阳台种草好像是伊?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7 00:40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6 21:35
对伊夭算认识,好像体育方面还不错,高中是和你同班吧?记得宝珍曾经带我到伊厝,我第一摆看到有人 ...

志勇的体育方面?只记得一中运动会上手榴弹扔得不错,居前几名。高1不同班,高2 佤过去1班,伊已经参军去了(如果伊夭低1班,佤可能得考虑考虑了)。伊厝指哪里?现在的大宅?前几年我应邀去参观了一下,二楼阳台很宽阔,但没注意种啥米。如果系破厝筒时代,伊老妈倒是在志勇住的小房间的屋脊上放了几个花盆栽车前草做药。这种栽草法很奇怪。现在想起,可能系天井中欠阳光照射,屋脊上阳光充足吧。
你这一问我想起一个问题来。就是屋脊那几盆车前草,要浇水和采叶子,必须上到二楼阳台,再从我家北面的平台走到屋脊才行。(可参见“破厝筒”一文的第一图,已不完全是当年面貌。)但佤从没见伊老妈上楼来过(也许系佤上学了才上楼来?)那个屋脊原先插有很多防小偷攀爬的碎玻璃,后来全被佤敲掉卖废品了,佤就在没了碎玻璃的屋脊上走来走去,背诵毛诗词(呵呵,有毛病吧?)。被卢家摆上几个花盆后,可走的距离缩小一半,所以我很烦那几盆草。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7 07:58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7 00:40
志勇的体育方面?只记得一中运动会上手榴弹扔得不错,居前几名。高1不同班,高2 佤过去1班,伊已经参军去 ...

      我会锯伊高中是在1班(没想到你不是自底在1班?)。贡伊厝是新的所在,大概在城郊庭附近。因为第一摆看到有人在阳台绿化种草皮,是在伊厝,故影响真深。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9 11:14
68年左右,卢志勇已有200多张信销票,大部分品相不错;佤只有120多张,大部分品相残缺。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的邮票出来时,佤和伊拢收集了前2枚信销票,过一段,志勇给我看伊又收集到的一种南京长江大桥信销票,票幅比前两张小些,佤很奇怪,为什么这张看着像同系列尺寸又不同?那时邮票已取消标志,搞不清一套有几张、顺序怎样。既然志勇有,佤也得有,到处留心。好不容易找到这张小票幅的,很高兴。但志勇又给我看了伊收集的第4张信销票,也是小票幅的,不知伊从哪里搞来的,害得佤又得到处去搜罗。
当时佤有邮局买来的几张南京长江大桥前两枚新票,拢系8分的,为集邮陆续寄信贴用,请对方剪下寄回,再拿信销票去交换。还有一部分成套和不成套的新票也是这样消耗了,比如,特种邮票“解放军连队”第8张,有10来枚,后期文字票“知青在农村”一套4枚、“钢琴伴唱红灯记”一套2枚、“金训华”5枚,拢寄信用了。那时毫无收藏升值意识,8分钱的邮票不用出去,就觉得极大浪费。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