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可持续发展观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4-26 15:53
标题: 可持续发展观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6 02:46
上面说的,跟挑百斤以上担子满山跑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先说明,在山区、山路挑担子,跟平地平路挑担子,有很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为了自己能持续发展?也天诛地灭?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7 01:06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4-26 15:53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为了自己能持续发展?也天诛地灭?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使得英名永垂不朽,这也系自己的一种可持续发展(伊当然没工夫这么想,客观上是这样的)。
2、如果伊没有炸掉碉堡,回去交不了差,可能受处分,这就系一种不可持续发展。
3、如果伊觉得没法炸,往回撤,在敌人机枪封锁下基本无退路了;如果继续站桥下思考,敌人已往桥下面扔手榴弹,可能白白牺牲;那边冲锋号已吹响,许多战士也可能白白牺牲;这拢系不可持续发展。
为了自己完成任务,为了自己部队进攻和胜利,伊只能舍身炸碉堡。
实际上,战争中,这样的事情不算罕见。抗战中,也有国民党士兵身缠手榴弹,滚到日军坦克下同归于尽。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3 22:05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7 01:06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使得英名永垂不朽,这也系自己的一种可持续发展(伊当然没工夫这么想,客观上是这 ...

人都炸没了,……他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3 23:39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3 22:05
人都炸没了,……他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

什么意思?忘了董存瑞最后一刻吼什么了吗?——为了新中国,前进!
新中国当然系自己的,难道系别人的?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4 08:58
本帖最后由 黄厦选 于 2012-5-14 09:22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3 23:39
什么意思?忘了董存瑞最后一刻吼什么了吗?——为了新中国,前进!
新中国当然系自己的,难道系别人的? ...


如果这样说,中国人民银行里面的钱也是你自己的,难道是别人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4:10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4 08:58
如果这样说,中国人民银行里面的钱也是你自己的,难道是别人的?

黄老师是不是习惯偷换概念?“人民”虽由一个个活人构成,但一个人(先不计好人坏人)不能算“人民”嘛,只算人民的一分子。所以,中国人民银行里面如果有钱(现在有没有佤不清楚,请教郑明),我只能有1分,其余都是别人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4:21
黄文骅 发表于 2012-5-14 09:42
董存瑞最后一吼是艺术加工,他被战友骗了,那战友说要去找根棍子支撑,找不到就溜了。总攻时间到了,不炸回 ...

这段子更系艺术伪造,还有贡炸药包两面被班长涂了不干胶;还有贡系敌人机枪打得太猛了,引起桥体共振突然塌了,结果把董存瑞一起都压死了。
现在有个问题:桥头堡里的敌人明知桥下有人要炸碉堡了,还坚持打机关枪,死活不逃命,系不系视死如归?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4 16:12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4 14:10
黄老师是不是习惯偷换概念?“人民”虽由一个个活人构成,但一个人(先不计好人坏人)不能算“人民”嘛, ...

既然你有1份,去拿呀。能给你?如果不给你,就说明新中国不是某一个人的,也不阿刘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6:39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4 16:12
既然你有1份,去拿呀。能给你?如果不给你,就说明新中国不是某一个人的,也不阿刘的。 ...

又偷换概念。佤贡系1“分”(元角分的分),被你一偷换成了1“份”。就算1份吧,要取来也可以,按照手续办就系了。黄老师贡“去拿呀”,似乎就像翻自己家抽屉习惯了,伸手就拿?那叫抢银行。可见偷换概念到什么程度。
后面一样偷换概念。1,说“自己的新中国”不等于说“新中国系我的”。你的明白?2、不能抢银行,跟说明新中国归于谁,没有逻辑关系。就像黄老师号称“人民教师”,但并非是负责教育中国13亿的“人民”;号称“小学教师”,也并非全国所有的小学都由你一人教。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4 16:52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4 16:39
又偷换概念。佤贡系1“分”(元角分的分),被你一偷换成了1“份”。就算1份吧,要取来也可以,按照手续 ...

一分就一分,你领得出来?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7:04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4 16:52
一分就一分,你领得出来?

这又有何难?佤系中国人,到中国人民的银行,拿存折、排队、按手续办,不就行了?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民一分子,当然领不出来。
但如果系中国人民一分子,所有的钱却放在国外银行,却要跑中国人民的银行拿钱,当然也领不出来。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4 17:19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4 17:04
这又有何难?佤系中国人,到中国人民的银行,拿存折、排队、按手续办,不就行了?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民一分 ...

真是你的银行,不用存款就能能直接拿存折,然后排队、按手续办、领钱。但我不相信有这种事。这种事既然不可能发生,那么董存瑞炸碉堡就不是为了自己。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7:33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5-14 17:43 编辑

厦选到银行拿钱,佤想起一件往事。
佤刚去读厦大时,有次到厦选家,王老师提起一事,说偶然翻出厦门人民银行某储蓄所一活期存折(很早以前的,好像系50年代末还是60年代初期,反正系黄家搬到温烧之前),里面只有5毛余额,过了这么多年,不知那家储蓄所还在不在,让不让领取?托佤拿存折去问问。
当时5毛也算一笔钱,够一天生活费还有余。佤就拿存折找去了。好在那时厦门不发达,很多年了那储蓄所还在原处,一问就找到,营业员从身后圆盘架子一转一翻,还真找到原存底,核对无误,把5毛付给我,存折结清,收回销账户。那时银行一切账目、手续都是手工的,居然还妥善保留着这笔陈年账目。营业员贡,只要有余额,就会一直保留账号,但1元以下存款不计利息,所以这5毛尽管在中国人民银行存这么多年了,还是5毛(就是不可持续发展,当然也丝毫没贬值),如果是1元以上,存了这么多年,该翻几倍了(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回温烧后,把这5毛交给王老师了,她想不到还真能拿得回来。现在想想,当时还不如佤掏5毛给王老师,把存折留下来,到如今就是一份重要文物了,肯定价值超过5毛几百倍(就是大大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19:29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4 17:19
真是你的银行,不用存款就能能直接拿存折,然后排队、按手续办、领钱。但我不相信有这种事。这种事既然不 ...

看不懂这是什么逻辑。估计偷换概念行不通,就开始逻辑混乱了。
人家外国银行家自己开的银行,也不是直接去柜台拿钱的。
估计厦选玩六合彩玩晕了,自己不用存款就能直接领钱,所以动不动就想到银行领钱。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4 22:56
本帖最后由 黄厦选 于 2012-5-14 22:56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4 19:29
看不懂这是什么逻辑。估计偷换概念行不通,就开始逻辑混乱了。
人家外国银行家自己开的银行,也不是直接 ...


自己都觉得乱了。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你自己说的,看看下面你的回贴内容。
“这又有何难?佤系中国人,到中国人民的银行,拿存折、排队、按手续办,不就行了?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民一分子,当然领不出来。”
是不是先拿存折?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4 23:31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4 22:56
自己都觉得乱了。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你自己说的,看看下面你的回贴内容。
“这又有何难?佤系中国人, ...

黄老师肯定不是教语文的,就是楞要教也会被拿下来。
1乱,“不用存款就能能直接拿存折”,你不存款哪来什么存折?不存款准备去抢银行要什么存折?
2乱,人家银行家就算要自己拿自己银行的钱,拢系开支票、转账,排什么队?
3乱,黄老师抢不到中国人民银行就非说自己不是中国人?

作者: 郑明    时间: 2012-5-15 08:20
答嘴古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5 11:07
黄文骅 发表于 2012-5-14 09:42
董存瑞最后一吼是艺术加工,他被战友骗了,那战友说要去找根棍子支撑,找不到就溜了。总攻时间到了,不炸回 ...

哪里听来的?没听说过。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5 11:57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5 11:07
哪里听来的?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的代志多得很。知影黄继光本名不叫黄继光,是牺牲后被搞错了,几十年将错就错就这样叫了吗?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5 14:52
哦?!那他本名叫什么?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5-15 15: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5-15 16:37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5-15 15:44
黄际广

看来不懂的代志夭卖少,怪不得说应该活到老学(应+看或听或其他虾米)到老?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5 22:44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5-15 15:44
黄际广

真的假的。你不会也跟着在忽悠,以后弄得这个网站上没句真话就麻烦大了。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5-16 09: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6 12:08
本帖最后由 黄厦选 于 2012-5-16 12:10 编辑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5-16 09:24
查一下百度就知道真假了。


网上查到的资料:
黄继光 - 黄继光生前活着的战友
    黄继光生前两位战友唐杰才和王精忠,至今唐老讲叙:1962年10月20日,黄继光牺牲10周年之际,他们一起访问了英雄的家乡,并第三次与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见面。
    黄继光于1931年1月8日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兴发乡发财垭岔沟西坡上的一户农家。从乡亲们的回忆中,王精忠了解到,黄继光的小名叫“火元子”,家中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是“际”字辈。黄继光出生后,接族谱起名“黄际广”。黄继光参军登记时,文书将他的名字听成并登记成“黄继光”了。
    那时黄继光还不识字,没能及时更正。当负责接新兵、后在其所在连队担任指导员的冯玉庆发现有误时,对黄继光说:“继光,继光,继承光荣传统嘛,多好的名字啊,就叫黄继光吧!”所以直至牺牲,黄继光一直没用真名。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6 18:28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6 12:08
网上查到的资料:
黄继光 - 黄继光生前活着的战友
    黄继光生前两位战友唐杰才和王精忠,至今唐老讲叙 ...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牺牲后烈士登记,被部队文书写错了。
佤觉得被部队写错可能性更大。乡里文书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即使写错,可能会把名字改得更土,比如黄厦选写成黄下雪;部队文书革命性强,写错名字也是照着拔高的来,比如黄厦选写成黄霞炫。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6 19:08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5-16 23:11 编辑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5 22:44
真的假的。你不会也跟着在忽悠,以后弄得这个网站上没句真话就麻烦大了。 ...


你还不知道吧,忽悠的事多得很。比如,小学课文都写着,黄继光堵住枪眼后,志愿军部队高呼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上去,消灭了地堡里的敌人,夺回了阵地,把红旗插上山头。
据亲临其境的老志愿军叙述,当时情况是,志愿军坚守在坑道里,夜间摸出来消灭敌人,夺回阵地。黄继光牺牲的那场战斗,就是这样。当时这个高地上,志愿军分队遇到地堡火力封锁,伤亡很大,战斗员都牺牲了,只剩下营参谋长和连指导员,另外就是黄继光和吴三羊两个小通讯员,敌人地堡还没消灭,夺回阵地的战斗任务还没完成,但无兵可用了。当时指导员要自己去炸,黄继光和吴三羊主动请战,冲上去了。吴三羊打掩护吸引敌人火力,先牺牲;黄继光在身负重伤情况下堵住地堡枪眼,最后冲上去的实际上只有参谋长和指导员两人,消灭地堡敌人(不知是美军还是韩军)后,天快亮了,两人只好赶紧撤回坑道。所以,这场夜战是白打了。当然,这不影响黄继光事迹的壮烈和伟大。
黄继光遗体被埋在雪地里70多天,上甘岭战斗结束后才被挖出,清理后安葬。一位随军记者拍了些黄继光遗容,网上有流传。但究竟是何人拍的,至今也是谜案。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不知有没有先例(日本神风队的“人肉炸弹飞机”不好比);黄继光堵地堡枪眼是学习苏军马特诺索夫,而苏德战争中,堵敌军碉堡枪眼的苏军战士事迹,据说前前后后有几十个,重点就宣传马特诺索夫了。
这种壮举,大概只有东方人尤其共产党部队才会有(现在成了激进恐怖组织的血腥手段),西方军队不会出现。美军倒设想训练狗捆上炸药包钻入敌坦克底下同归于尽,训练海豚背炸弹靠近敌潜艇同归于尽,等等,把动物当做牺牲品。恐怖组织则是把寡妇、儿童当做牺牲品。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6 19:45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5-16 23:24 编辑

我军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烈士还有不少,但也是重点宣传几个。在董存瑞之后、黄继光之前,有一位烈士,他一人就集中了董存瑞、黄继光的事迹。资料如下:
【梁士英,1922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1946年进入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当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梁士英被派到攻打锦州战斗的尖刀连当战斗组长。总攻发起前,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交上了自己最后的党费。
10月14日,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当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时,梁士英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敌人一个连的反扑。部队向敌人第二道防线冲击时,遇到了敌人隐藏在暗堡内两挺重机枪的拼命抵抗。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将爆破筒塞进地堡中。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被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死死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一声巨响,地堡飞上了天,梁士英也壮烈牺牲,这一年他只有26岁。
战斗结束后,师党委授予梁士英“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梁士英的战斗故事,历来宣传的不多。实际上与董存瑞、黄继光一样,都很壮烈。
就是董存瑞、黄继光,一开始也不太引人注意。
董存瑞牺牲后,部队只顾继续战斗,没有好好去查董存瑞究竟怎么炸碉堡的,所以造成一些细节说法各异。开始也没当典型,只是战斗结束后,纵队首长程子华路过一个村子,看见几个战士拿着找到的董存瑞炸剩下的唯一痕迹——一个绣花鞋垫在哭,了解了这个战斗经过,命令写成典型材料在纵队宣传,后来才能被树为全军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程子华的重视,可能至今没什么人知道董存瑞。
黄继光牺牲后,起先只当做二级战斗英雄,是跟他同一个团的一位连长看到报道,写信向上级反映黄继光的壮举,才使得志愿军总部授予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全军至今只有两个,另一个系杨根思),否则也就默默无闻了。
也就是说,即使烈士事迹很壮烈,有无贵人相助,情况大不同。梁士英的事迹难道不够壮烈吗?但未有广泛宣传,知者不多。
同样,如没有老毛的文章、题词,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雷锋等等名字都可能鲜为人知。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6 20:34
魏巍的《谁系最可爱的人》里,写一批志愿军战士坚守一座山头,与敌人惨烈拼杀几天几夜,最后全部牺牲。那段描叙成为记叙文典型场景。但是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大作家写得也不够严谨,那批烈士里还有一位没牺牲,当时是重伤,被转移后与原部队失去联系,后来伤愈,获得功勋,复员回到老家,在贫困山区当了一辈子穷农民,没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可能连补助都没领到。直到记者根据蛛丝马迹挖掘出他的身份、光荣历史,才做了报道。这时他已七老八十了,仍然很低调,甘于做个老农民。如果不是作家写错,部队找到这个山头激战中唯一幸存者,当年就树为典型人物,也许混个军级都不在话下。

温烧献宝山的烈士墓,我们小学在清明会去扫墓,平时也常去玩。记得那里有个墓系无名的,什么人、什么原因搞不清;还有个墓系双姓名,好像安葬了两位,很奇怪。为什么?也不知原因,可能分不清谁是谁,也可能被炸成一堆遗体残骸分不开了?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5-16 22:41
很感人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6 23:41
[attach]2990[/attach]
献宝山,中有无名墓,最左边系双名墓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5-17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17 12:39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5-17 13:12 编辑

文革中,以及文革前几年,中国隔三岔五就出个闻名全国的英雄、模范或烈士(温烧则是差不多一年出一个憨人或奇怪人),主要是部队的,年四旺算一个。雷锋、王杰就不用提了,还有欧阳海、麦贤得,算名气大的,以及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刘英俊、蔡永祥、李文忠、门合等等;珍宝岛战斗出了一批以孙玉国为代表的战斗英雄和烈士;(现在解密了,珍宝岛战斗系中国秘密策划的,先开第一枪的,这个黄老师也不知道吧?)还有飞机要坠毁时,为保护地面群众不跳伞,人机同完的几个空军飞行员(名字想不起来)。工人有王进喜、郝建秀、赵梦桃、魏凤英,干部有焦裕禄,职工有徐学惠、李素文,农民有陈永贵、杨水才,知青有邢燕子、侯隽、董加耕、金训华、朱克家、张铁生,少年有刘文学、草原小姐妹、王利庆、戴碧蓉、黄帅、福建的张高谦……这些名字,现在还能被记起来的有多少?
文革前,好像一直没有树立知识分子尤其教师的光辉形象?
东山有个焦裕禄式的好书记谷文昌,生前没人注意,后来还是我大学同学做报道的。

有些系造假的。有个士兵刘学保,当年被宣传系制止坏人炸桥梁,打死坏人,自己被炸断一只胳膊。文革后才被揭露系自己想出名当英雄,把一个知识分子骗到桥下打死,自己制造负伤假象,也名噪一时。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5-28 15:52
真英雄值得崇拜!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5-28 16:01
看看真粿印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www.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