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8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冬日之温情——“火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6:3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冬日之温情——“火笼”

       闽南之气候,夏长冬短。若以物候指标定论,冬天只是个匆匆过客。今年入秋至今,闽南地区还没有出现‘连续五天以上平均气温低于10℃’的入冬气候,若以物候指标为标准,现在闽南之物候还是处于秋之状态。然而,节气的步伐已迈过了“冬至”、向着“小寒”挺进;2014年即将成为历史。  此时的太阳还停留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形成了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日照影子最长,黑夜漫长的 “三九”严寒季节。

       还好近些日子的几场寒流频频直击闽南,寒流所带来的小幅度降温以及毛毛细雨导致的阴冷,才使人们感觉到冬天已经来临。可每当寒流一过,海上的暖湿气流又将迅速杀回,白天的气温又很快地向着20℃攀爬。南下寒流与北上暖湿气团的频频交锋,使得雾霾成为这个季节的常客;天空时而天高云淡、时而充满雾气。  根据闽南所处的经纬度及其气候规律,若要以“连续五天以上平均气温低于10℃” 作为冬之标准,入冬是有点为难!然而,本地的节气规律告诉闽南人:“冬天已经到了!”

    闽南的冬季无雪,无雪的山野、田园不会荒芜。但四季有雨,冬雨所带来的阴冷使人们感觉到自内而外的寒意。有时气温骤降时,山野植物的叶子上会铺上一层薄薄的霜,山沟的浅水区也会结出小块小块的冰!有些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如香蕉、荔枝、烟草等会被冰霜所伤害。而人们则会穿足防寒衣物,甚至裹起大衣,把头缩在领子里面防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6:3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30 17:39 编辑

    在那布料既紧张又昂贵的童年时代,农村中的多数人一般只能穿三件衣服——一件内衣、一件厚实的外衣、中间一件或是棉袄或是毛衣勉强御寒。早晚被冻得浑身发抖、牙齿一直在哆嗦打战是经常事。于是乎,一种远比衣服便宜、远比衣服管用的取暖方法——“火笼”在俺乡下盛行。

      “火笼”,是冬天乡下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内有一个类似花盆形的陶盆器具,外侧用竹片编织成灯笼形状,并在外侧中间位置加一弯形手柄。寒冬时节,可以在陶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炭,以便取暖之用,故而得名。“火笼”是往日冬天乡村老人必备的御寒工具。冬天的清晨、夜晚,当感觉无法抵挡寒冷时,就把平日里烧柴时累积的木炭(“阴火炭”)部分烧红,转移到“火笼”的陶盆里,烤烤手,烤烤脚,很快就产生了一种暖洋洋的舒服感觉。冬天的被窝与室温一样寒冷,有时似乎把棉被给冻硬了,睡前用“火笼”盖在被里烘一会儿,钻进被窝时就不再那么痛苦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6:4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28 16:46 编辑

      “火笼”是大多乡下老人必备的御寒工具,寒冬时老人家提着“火笼”聚集在一起时,成为当年乡村的一道靓丽景色;但“火笼”并不是老人家的专利产品,寒冬夜晚归来时,手脚总是十分冰冷的我,奶奶总会把手中的“火笼”递了过来,让我温暖温暖。奶奶早睡,临睡前她总是往“火笼”再加点炭,放在还在看书或做作业的我的脚下。每当此时,一股暖流从脚底、心头同时升起,……。“火笼”,就这样在乡下的冬季里最大限度地为缺衣少食的农民提供着温暖,成为俺乡下人的挚爱!

      当今,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不断更新,丰富并方便着人们的冬季保暖。这种靠木炭取暖的“
火笼”已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这种充满民间智慧的手工艺品依然带给我难以忘却的温暖情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30 16:42:06 | 只看该作者
这“冬日之'三温暖'"拜读了,写得好。“火笼”城里较少,在农村可是必备的家什,小时候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31 12:58:19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28 16:39
在那布料既紧张又昂贵的童年时代,农村中的多数人一般只能穿三件衣服——一件内衣、一件厚实的外衣、中 ...


  《冬日之温情》三部曲写得很温馨,写出了浓郁的乡情。
   60~70年代,那时日用品匮乏,许多家庭必需品都是竹编制品,也很实用。记得那时过年,外婆家有几个半米直径大的吊篮,里面装满节日才有的好菜——虾喋、肉灌、烟枪等等,高高悬挂在屋顶木梁垂下的铁钩上,小孩个矮够不着,眼巴巴盯着,想吃只能苦等大人有空赏赐,把一群小馋猫馋得直咽口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 23:22:38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种查人火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5-5 02:14 , Processed in 1.2480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