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1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育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0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知道您有在国内外最好大学的教育经历,首先想请您来谈一下您个人的教育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您个人的影响。
阚凯力:确实可以说,我一直都在中国最好的学校读书,不只是后来念了清华,又去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从小学开始,我念的是北京实验二小,中学六年是北京四中,1964年考上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后来由于文革开始,只念了一年半就中断了。
我们那时候的学校,尤其是小学和中学,确实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我觉得这一点是素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现在的学校教育太功利了,上小学是为什么?为了考一个比较好的中学,上中学又是为什么?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大学为了什么?为了将来考研,然后出去能找到一个挣钱多的工作,或者是铁饭碗的工作。这种学习目标,本身就极端地害人,是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追求功利的手段。课业负担也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天然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被摧毁了,教育的核心就坏掉了。
小孩子天生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只要善于引导,学习本身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每天学到了新东西,以前不懂的弄懂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感。甚至有时候,上课学的东西不解渴,自然而然还会到图书馆去,或者到网上去寻求进一步的答案。我们那时候,经常要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比如上生物课,在自己家里养几只蚕,或者观察院子里的蚂蚁;上物理课,学凸透镜的原理,就拿一个放大镜,在太阳底下聚焦,把纸点着了;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要自己去独立思考,为什么唯心主义是不对的?要通过读书、辩论和独立思考,自己最后想透了才能得出结论。我觉得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经历。

后来我上了清华,当时是六年制,1966年我大二还没念完,就文化大革命了。1978年恢复招考研究生,我考了北京邮电大学。因为成绩比较好,又加试了英语,结果我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我就去斯坦福读了通信技术。

30多年过去了,斯坦福教给我的课程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留下了电信技术的基础。后来我做电信政策研究,至少在技术上谁也蒙不了我。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斯坦福的精神文化。

近年来,我在学校里给学生讲,斯坦福大学给我留下了什么?课堂里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些东西,却融化到了血液里面。我在斯坦福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是“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被称为是硅谷的母校。有资料显示,硅谷大大小小公司的高管,尤其是创始人和CEO,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斯坦福毕业的。甚至像Google和雅虎这些公司,创始人在斯坦福都没毕业就出去创业了,把技术变成了现实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我当时由于是公派留学生,所以从出国的第一天起,就想着回到中国要干什么。那时候,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所以教育部对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点都不了解,也就没有限制我们出去学什么,想学什么都可以。我想,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当时全国才几百万部电话,有的地方一个单位都不见得有一部电话,更不要说个人家里有电话了。而在国外电话的那种普及程度,让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就选择了学习电信。所以,我觉得学习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后来,我在电信领域转向了管理,又转向了电信政策和电信体制改革研究,都是服务于这种社会需求。说的大一点,这样的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在学校里教书,所以比较了解现在的学生怎么想。现在的学生主要考虑的不是社会需求,而是哪个行业挣钱多或者是有铁饭碗。这是从个人功利的角度出发去学习,而不是真正地理解和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导致他们学东西特别死,知识面特别窄,根本没办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GLOBAL OUTLOOK:今天中国学生的共性问题也一定就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您觉得中国的教育有什么系统性问题?

我在2000年从电信研究院调到北京邮电大学,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上任之后,我们就发生了非常大的争论,在学校到底谁为谁服务?是老师为学生服务,还是学生为老师服务?以现在中国大学里的普遍情况来看,不仅是学生为老师服务,即使念到了研究生,学生也还是在为老师打工!

教授搞到了项目,挣到钱就进自己腰包了,然后把任务分配出去,让学生给自己做项目。有的教授自己开公司,研究生到教授的公司去上班,甚至还要打卡。有的教授自己没拿到项目,也没办公司,那怎么办?让学生去公司兼职,把学生给“出租”了。公司一个月给教授四五千,而学生只拿到四五百,变成包身工了。

    很明显,这些老师就是在赚学生的钱,难怪很多研究生都在背后把自己的教授称为“老板”。这些现象在中国1949年以前的大学,甚至80年代以前的大学都是闻所未闻的。这个社会的腐败、学术的腐败和大学的腐败,简直是一塌糊涂、岂有此理!

不是说学生不能在学习之余工作赚钱,而是说学生赚了钱归教授,这在西方绝对是非法的,不可理喻的。但是在我国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甚至教育部都出了规定,每个教授带研究生,要给学校交钱。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学生帮教授赚钱了,所以教授从学生身上赚到的钱,要分一部分交给学校——这就是教育部的规定,带一个研究生一年要交几千块。

这种教育部的规定,不就是和珅规定的“养廉银”吗?贪官污吏在地方上搜刮百姓,朝廷不但管不了,而且要交给朝廷一部分。这就是说,你如果不去当贪官污吏,连这个给朝廷的养廉银都交不起,实在是浑蛋逻辑。

1949年以前,我们的老清华、老北大,或者西南联大,教授和学生的关系真是情同父子。老师就是盼着学生成才,遇到特别贫困的学生,教授会拿出自己的薪水来贴补学生。那可真是精心培育,现在却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或者说,学生在教授这里打工几年,给教授赚够了钱,才给你毕业,这就是一种官方合法的卖学历。

当然,还有很多非法的卖学历。全中国有多少“在职博士”?很多是国企老总、高管。私企老板要不要学历无所谓,但是体制内的人不行,升官要看你的学历。有几个高官不是博士,但是你看他们又有几个人来上过课?

他们的博士怎么来的?无非是拿钱买的,而且是拿国家的钱买的。他们以国企或政府部门的名义,给教授一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项目,做不做得出来无所谓,这是辛苦费嘛!钱归教授,找点儿发票凑一凑就报销出来了。这样,教授就让其他的学生替这些人上课、考试、写论文,或者干脆“外包”出去。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产业链,就是论文代写。价格也不贵,几千块钱一份,还有信誉保证,不通过不收钱。美国一年才出三万多博士,中国现在一年就出五六万博士,世界第一。这不是活见鬼嘛?十个有九个是假的!

合法的腐败和灰色的腐败,做的全都是卖文凭的生意,这就是中国。整个大学教育,乃至研究生的硕士、博士教育就是这个样子。

GLOBAL OUTLOOK:那么您个人在学校里这么多年,有没有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期待?

阚凯力:难呀!大学是什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也。”

我2000年到北邮经管院作院长,当时也是满腔雄心壮志。在我们院的成立大会上,我讲话的题目就是“为建立中国的斯坦福大学而奋斗”。我说,清华号称是中国的麻省理工,北大号称是中国的哈佛,我们北邮要为成为中国的斯坦福而奋斗。结果没过两个月,我就不敢再提这事儿了。

我当时做院长,开始还在院里讨论“到底是学生为老师服务,还是老师为学生服务”,后来也讨论不下去了。这就像我们从80年代就开始讨论官员是不是要公布个人财产。道理是明摆着的,但是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结果。现行体制下,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很难触动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体制结构了。

南方科大的校长朱清时说过,中国大学要改革,第一就是要去行政化,第二就是要实现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现在的体制不行,校长都是上面指派下来的。转业来个什么政工干部,没地方安置了,就在学校里面添个副校长,然后他就等着混到退休了。

按照我国的《高教法》,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评论就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校长是负得了这个责,还是负不了这个责?

我同意朱清时的看法,去行政化,教授治校。邓小平搞农村体制改革,包产到户,说穿了就是一句话:“相信农民会种地。”一样的道理,政府要相信教授会教书,而不是靠教育部的官员、中央的官员来指挥。因此,我们的大学教育改革必须沿着去行政化、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这条路走下去,才有希望。

现在我们的大学既然主要是公立大学,那么政府就有出钱的义务。为什么?因为办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无权干预学校内部从行政到学术的各种事务,连北洋军阀时代都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喊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但是,全世界有靠教育赚钱的吗?教育本身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目标。西方的名牌大学,即使很多私立学校,也绝对没有给股东分红的事。私立大学的董事会,都是聘请的社会名流,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由他们来决定我们的办学方针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最好地服务社会。

现在中国大学变成了一个赚钱的系统,学校领导都是官,分什么副部级的、局级的。这样下来,中国的大学就是两个字的目标:一个是权、一个是钱。钱学森的“世纪之问”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里培养不出大师?”靠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大师,简直是扯淡。我们的大学已经变成了养猪场,养猪卖钱,完全失去了大学的精神。

GLOBAL OUTLOOK: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中国学生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在现行体制下,你会给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什么建议呢?

阚凯力:这个建议还真不太好说,恐怕还是能出去就出去。

以前我主张,在国内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应该先在中国工作几年,对社会状况有所了解,然后再出国去读研究生。这样可以带着中国的问题到国外去学习,学完回来能够有用武之地。当时,对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这样。但是,今天中国社会环境之恶劣,学校里的腐败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80年代。所以,我现在主张在国内上完初中就把孩子送出去。这时候,他对中国的文化和基础知识已经接触的差不多了,又不需要接受高考的折磨,浪费青春。

更大的问题是,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培养子女的基本道德了。我有一位若干年前的毕业生,她的孩子三四岁了,送去全托的幼儿园。这还是一家比较好的幼儿园,花了他们不少钱,星期一早上送去,星期五下午接回家。但是,每个星期一早上,这个孩子都是哭着闹着不肯去。有一次,孩子又在幼儿园的门口抱着妈妈的腿,哭闹着不肯进去。这时,幼儿园阿姨出来了。孩子一看老师出来了,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把眼泪擦干,对阿姨说:“老师,我来了,可想你了!”可想而知,家长在旁边看着所受到的心灵震撼:我们的孩子,这么小的年纪,都已经学会说假话、拍马屁了!他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就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环境里生存。
我还有一个早年的“海归”朋友,在国内办了十几年的公司,而且很成功。但是,他终于还是带着全家离开了中国。我问他为什么,他的答复是:为了孩子。他说,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名成家,即使做一个清洁工都可以。但是,要让他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快乐的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发现,这在国内的环境里已经很难了,甚至教给孩子讲真话都不行。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很容易成为两面派。不要说快乐了,有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都难。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有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06:4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国民进步的基础。我们的教育是进步还是出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34:4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时,相当于小学6年纪。刚到美国,英文都不懂。二年,成为该所中学第一个考上纽约STEVANSHEN重点高中的学生。他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出题目,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找书写自己感兴趣课题。当时,他已可以写10几页英语的论文。老师只看学生作业是否材料,推理,引证严格合理。读英语,给的是ONE BY ONE,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本来在小学只是个中上等学生。回国,中文不会,数学也不大会,属于差生,不到一年学习成就全年级第一,一直保持到毕业。三家省内最好高中都争着要他。到日本读研究生是一堂课,一个教授教一个学生。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去给老师当义工的事发生。我的孩子,在厦大大学学习,图书馆的书是从A看到Z.通读一遍。没有所谓的专注于专业课。提出和英语系比英语,和中文系比历史比哲学,和历史系比中文,比经济学等。英语成人CCTV竞赛,厦门第一,福建第二。现在,日语四年,应该超过专业研究生水平。但麻烦也来了。在日本,一天读一份英文亚洲华尔街十多页报纸。到哪去给他找工作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2 21:35:39 | 只看该作者
tianch 发表于 2012-11-2 21:06
教育是国民进步的基础。我们的教育是进步还是出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绝对是问题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41:25 | 只看该作者
合适工作是什么?古文,历史,哲学,经济学,数学,国外同年人英语日语水平,做一般工作都不需要。世界各地发生的经济民生国际关系大事,天天关心,当老百姓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46:23 | 只看该作者
只有公司高层才需要文化,科技,国际资讯交流,公司管理,政治经济一揽子统筹。老百姓哪有那个机会?去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0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ianch 于 2012-11-2 22:07 编辑

现在28岁了,还没有过女朋友,生活观念停留在70年代。不招花惹蝶。他可还是省重点高中的班长。厦大大学英语播音员。学习成绩也一贯是A。家里也从不缺钱。口袋里有的是钱。不合时代潮流和青年人的世界观吧?从修道的角度,和从中国古文化角度,倒是个合格的好青年。但是不是书呆子?不过在日本,他可是所有的演出,展览和活动,旅游都认真参加观览的。明年还想在日本学习一年。回来时,都快三十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6:54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生,学分已读完了,成绩是满A。论文也进行了好几个月。在中国,学生论文绝对不是问题。但他提出论文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自己的东西。老天爷,中国多少留学回来教授,几十年出过自己的真正论文? 更遑论学生了。那么大的课题,学生咋搞懂啊?几十年专家都没有弄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最主要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能引领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带头人,能推出新体系,新思想,新理论的引路人。没有他们,我们的文明难以突破。培养老师,同学,上级喜欢我说什么的奴才和利己主义,私欲为重的人才(祸害),对国民进步没有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2-11-3 11:37: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8:06:5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啊,还没有学会自力更生。还在书堆里。能不能成长起来,还是个问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1-4 18:1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11-4 18:39 编辑
tianch 发表于 2012-11-2 21:34
我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时,相当于小学6年纪。刚到美国,英文都不懂。二年,成为该所中学第一个考上纽约STEVANS ...


你说的这些都脱离中国现实,不看(或者不了解)目前中国国情。中国要能做到人人有书读,起码都读到高中,就很不错了,就是中华民族伟大进步了。
黄股神能不能根据自己这大半生,得出中国教育,或者温烧一中教育、厦大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呢?
另外,把厦大图书馆的书从A到Z通读一遍?可能吗?厦大图书馆有多少藏书?当年我们在校时,就没听说谁会去通读完(也不会这样做,除非系黄股神),现在藏书应该增加几倍了吧?怎么通读?四年1460天,每天24小时都读,一天平均读10本好吧,也就14600本,一个重点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怎可能才这个数字?每天读100本,146000,也不止这些藏书。而且还是通读。你是不是说把藏书目都查了一遍?那还有各种文字的问题。
你的公子看来受你影响很深,文科各系专业都很通?不是佤看低了你公子,如果提出与人比这个比那个,就说明恐怕多是些常识性的书本知识了,否则岂不是百科全书式人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1-4 18:36:03 | 只看该作者
再则,黄股神谈到的美国式中小教育方式,很多人也都介绍过,觉得如何先进科学。实际上不稀奇,应该还有印象吧?我们这一代都经历过这种教育方式。
文革(包括文革前几年)搞教育革命,实际上就是想尝试这种灵活弹性开放的教育方式,但受到教育方针和政治的影响,走了弯路,没有成功。那时也提出鼓励独立思考,学生自己搞社会调查,结合三大革命实践学习课本知识等等,但在中国,禁区太多,学生很难甚至基本上不可能独立思考,只能靠抄、乱编,很快就没啥兴趣和干劲了。抄还缺资料,不像美日图书资料信息丰富,借阅方便。
不管怎么说,在思路上,形式上,实践上,这种教育方式并非美国的专利。
而当今中国的应试教育更糟糕,完全是科举制度的复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1-4 18:51:53 | 只看该作者
tianch 发表于 2012-11-2 21:34
我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时,相当于小学6年纪。刚到美国,英文都不懂。二年,成为该所中学第一个考上纽约STEVANS ...

看来黄股神把后代培养得不错,有其父必有其子。你不妨把贵公子的大学读书经历跟李敖做个比较,看起来有几分相似,李敖读台大历史系,也是喜欢找各文科的辩论,读了一年级就休学自学。钱钟书也是这样,看不上清华大学,他可能是中国读书最多的人,至今没人超过,而且记忆力特别强,过目不忘,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找某本书某段落全凭记忆,十拿九准。如果黄公子的确把厦大图书馆的藏书都通读完,那数量上有可能与钱钟书并驾齐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1-4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11-4 23:04 编辑

查了一下,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逾250万册(其中外文文献藏量达50多万册),年新增文献藏量10万册以上。(这应该是总馆的数字,就算扣掉重复的书(每种10册),也该有25万种吧?)。截止2005年9月底,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为409万册(这是所有分馆、资料室合计)。
黄公子哪年在厦大?估计读哲学系吧,不考虑外语因素,就说把25万册,或少算点,对半,12.5万册书,4年通读一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就算什么事都不做,每天24小时都在读,连读4年,也通读不完(查书目、办借还书手续时间一概不算,部分书借不到也不算)。
当年厦大的文科阅览室有部分图书专供文科生借阅,都是中文的,文学类较多,4年就算把这里书目上的1~2千种图书都通读一遍也难。很多书借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11-4 19:56:13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11-4 18:18
你说的这些都脱离中国现实,不看(或者不了解)目前中国国情。中国要能做到人人有书读,起码都读到高中, ...

    支持刘兄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1:54:4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每一个字母,都选读。每天都去图书馆。没有花时间谈女朋友。读的是经济系,财金专业。在美国,老师每门课引导学生自学,通过纽约图书馆,查找资料,自己找问题,找答案。以每个学生自己为学习的主体。日本也是。研究生自己设定课题,老师提供帮助,介绍参考书,供阅读。如果指导老师不熟,由其他老师负责。不是学生帮老师搞课题。所以,每个学生培养出来都不一样。有独立的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2:10:2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经济学包括各学科,哲学,古文,数学,历史,中文,英语,东西方文化,实际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大系统的分支。也是学生完成自己对世界认识和人格形成的知识体系。我们是没有那个条件。纽约图书馆差不多可以查到一般所有问题专家各层次的答案。云霄至今没有一个像样得图书馆。更没有连网体系回答学生所能提出的问题。美日学生读书更多是靠完备图书信息体系。另外,人家可以做到一堂课一个教授一个学生。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家人。国内博士生也做不到。研究生一班几十个。老师成天想外快,。哪有心思教学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2:12:30 | 只看该作者
在美国可以见到许多来自各个阶层的人到大学来给学生上课。我们很少。教育与生活脱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2:16: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真正花在学生的学习条件上的钱不多。大部分都拿去养人,盖楼,养不需要的人。经费和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也不配。大师,教学,图书都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0:43 , Processed in 1.185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