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7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黄金屋与死胡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23:2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9-2 07:04 编辑

                                                                   黄金屋与死胡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 这几句早已被读书人奉为至理名言而津津乐道。
      自古传世之书,都是先人的心血与经历凝聚而成。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几千年的人间智慧,凝集成一部部著作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群书,因而读书就是与先哲和智者对话,就能获取许多宝贵的间接经验,从而获取知识,提升我们思想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勤学、苦读、博览造就了枚不胜数的人才,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将军,以及多少为人师表的诸子大儒,无不因为勤学苦读而成就一番事业。自古以来,读书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谁也不能否认,读书与博学为无数人铺就了成才之路。
      读书,不但要勤读还须贯通融会,结合实践。古人云:“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孙子兵书》写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理论,但孙子对用兵却不敢掉以轻心,敦敦告诫人们“兵者,存亡之道也”,告诉人们用兵时不但要谨慎,更重要的是灵活、善变,强调“兵无常势,犹如水无常形”的现象。林彪元帅也说过活学活用的话,邓副总理提出实践检验真理。读书只有勤读巧读才能拥有书中的黄金屋,否则,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死胡同。
      勤读却死读,不如不读;一味死读,书读得越多越却不开窍,最终走进死胡同而不自知,以至于越走越深,最终无法出来,何其悲也!类似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战国时期赵括因纸上谈兵以至于长平之战全军覆没,三国时期马谡死读兵书而失街亭等事例,无不印证了死读书的可悲结局。
      我们提倡博览群书,但读书首先要懂得感悟,要悟出书中的精髓所在。比如读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水浒传》等,有人说他们读过几遍红楼梦,说起红楼梦的故事口若悬河,如入真境,百说不厌地大谈特谈公子哥儿和小姐们如何如何,在他们的脑海里,《红楼梦》只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殊不知,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十九世纪满清王朝的缩影,是一部揭露官场险恶、人间黑暗、人生无奈的社会百科综合巨著;有的人认为《水浒传》是英雄好汉聚义水泊、称兄道弟、劫富济贫、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章回故事。这样的认识,是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更不要说小说的精髓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枉费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有人在读诸子百家全书时,也往往浅尝辄止,不做深入思考,比如读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理解为智者和仁者喜欢山水,如果那么容易就能成为智者和仁者,那么多跑几座山,多徘徊几趟水就能成为仁智之人了。其实孔夫子所说的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才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对人生充满自信、对生活充满乐趣的人。有些人却简单肢解孔夫子的至圣名言,如果老夫子泉下有知,该会作何感慨?
      人要博古通今,就得勤读书,博览群书,读有所悟,善于理解,并结合当今社会,才能辨别是非,悟出人生的道理。不然,摆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黄金屋而是死胡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9-2 17:16: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联州同学的观点,读书并非越多越好,囫囵吞枣,而是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亲身工作和生活体验多思考,想出点道,悟出些理来,从而对自己的朦胧看法能够多一点肯定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9-3 11:19:1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对。读书不仅要博览,更要读经典好书,学习领会,融会贯通。结合实际思考理解,明辨是非汲取营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5:3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9-4 08:36 编辑

        我这篇短文是几年前自己对读书的体会,在今天对照社会很不适时宜,有人看了会说:一篇浅谈谬论,不识天高地厚,胡言乱语。确实如此,过去的知识份子跟现在的知识分子已大相径庭,他们取向不同,所以,这样的读书体会也就落后了。
       以前的知识份子学位高的很少,他们都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前辈,都静心地在做学问学,学识渊博,诲人不倦;一般的知识份子知识都很全面,他们修养很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都以自己的才干默默无私地在为社会做奉献,不辱知识分子的称谓。
       而今天的知识分子,学位高的很多,而且学位来的也容易,造假的很多,靠关系、用金钱、盗窃论文得来的学位也不胜枚举,连院士都如此。浮躁的社会造就浮华的知识分子,在潜心做学问的已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浪,忙着自己的金钱利益,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尊严不再,道德风气败坏的也很多,真正有学问的已不多。
       很多人都在问:现在社会怎么啦?是什么使然,大家稍微思考就会明白的,全社会都在追求金钱利益,都在捞虚名,都在作假,知识份子安能列外?传统道德观念已江河日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5:41:19 | 只看该作者
877315305 发表于 2014-9-2 17:16
非常赞同联州同学的观点,读书并非越多越好,囫囵吞枣,而是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亲身工作和生活体验多思 ...

是的,读要能悟,久之朦胧就顿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5:47:05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9-3 11:19
说的对。读书不仅要博览,更要读经典好书,学习领会,融会贯通。结合实际思考理解,明辨是非汲取营养 ...

以后你多推荐一些经典好书给我,不然我读错了书,不但不能汲取营养,还会是非不明,那就不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4 12: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4 16:20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9-3 15:47
以后你多推荐一些经典好书给我,不然我读错了书,不但不能汲取营养,还会是非不明,那就不好了。 ...

    老同学都写出洋洋洒洒“读书论”了,哪还需要他人推荐经典好书。再说每人读书口味各不相同,无一定之规。
   依个人浅见,经典好书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品味,符合人类社会普世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好书通常会得到业界及公众好评认可,经得起岁月淘洗及历史检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5 17:21:07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人给不读书人提包包。“博览群书”是古人为科举而拼命读书,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只读文科。现代人不可能“博览群书”,一是没时间,要工作要养家糊口;二是社会分工明确,术业专攻,读无关的书浪费时间;三是少年时社会引诱多静不下心,青壮年时要打拼没心情,老年时脑力不行,读过就忘了,读书速度慢了,读不了多少书。四是现代科技发达,不用知识储备,电脑里什么都有,想要再查。
     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说书读得不够多,而是说要用的时候所读的知识用不上。至于读书能“辨是非,悟人生”更是自我解嘲。大文人是大恶人、大汉奸助纣为虐,为害社会的例子还少吗?高级知识分子不赡养父母、公婆的就更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46:21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9-4 12:11
老同学都写出洋洋洒洒“读书论”了,哪还需要他人推荐经典好书。再说每人读书口味各不相同,无一定之 ...

张谊毕竟是深层次的专家,可以当很多门功课的教授,不管讲什么都有理论,而且有哲理,能跟你交流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黄文骅 发表于 2014-9-5 17:21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人给不读书人提包包。“博览群书”是古人为科举而拼命读书,目标是明确的,而且 ...

文骅同学说到点子上了,也悟的最透彻,评论东西要看时代,现在社会一切都变了,变得扑朔迷离,无从何说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9-6 08:58:22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9-5 18:54
文骅同学说到点子上了,也悟的最透彻,评论东西要看时代,现在社会一切都变了,变得扑朔迷离,无从何说起 ...

     现在读书是纯消遣,消磨时间,特别是我们这种年龄。年轻的没时间读书,我想这应该是小说日渐式微的原因吧。长篇小说基本没人看,什么世界名著看不下去,就剩散文、八卦文章还有人浏览,最多的是拇指文学。

点评

zbs
认同你对看书的见解,  发表于 2014-9-8 10: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9-6 17: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6 17:43 编辑
黄文骅 发表于 2014-9-5 17:21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人给不读书人提包包。“博览群书”是古人为科举而拼命读书,目标是明确的,而且 ...

   黄老师对读书大彻大悟,说得很准很透。但若说读书与明辨是非无关,对此不敢苟同。
   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从小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实践都有关,也离不开读书潜移默化的作用。
   像小说塑造各种人物,有正反面;好的散文诗歌杂文,营造各种意境抒发感受,形象阐释真善美的情感和信念;思想政治类书籍更不用说,直接表达是非观念标准……从小读好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中能明辨是非。
   知识分子中也有走歪路的,毕竟较少数,不读书走弯路的更多。这和人生价值取向有关,教育会有失误,读书选择不当,也会读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9-6 18:01:51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9-5 18:46
张谊毕竟是深层次的专家,可以当很多门功课的教授,不管讲什么都有理论,而且有哲理,能跟你交流真好。:v ...


   快别冷嘲热讽了,俺天天都在当学生,争取学点新东西,以免脑筋僵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9:52:22 | 只看该作者
黄文骅 发表于 2014-9-6 08:58
现在读书是纯消遣,消磨时间,特别是我们这种年龄。年轻的没时间读书,我想这应该是小说日渐式微的 ...

现在不单是我们这年纪的人读书多数像你说的那样,年青人也很多如此,但不乏把读书当做一种兴趣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9:59:06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9-6 18:01
快别冷嘲热讽了,俺天天都在当学生,争取学点新东西,以免脑筋僵化了。
...

  我岂是对你冷嘲热讽呢?你的确是潜心在读书,而且是有选择性地读,难能可贵的是有研究性地读,是真的从内心钦佩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9-7 07:55:53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9-6 19:59
我岂是对你冷嘲热讽呢?你的确是潜心在读书,而且是有选择性地读,难能可贵的是有研究性地读,是真的 ...

   
  谢谢老同学太过奖了,实在不敢当。说句实在话,年轻时读书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愉悦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19:28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