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黄 小说连载四 了如
首先说明:本故事情节发生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还没认真提倡动物保护
阿黄并不会明白“军民鱼水情”的,伟大政治意义。和“军民团结共建活
动”的,长远经济利益。它每天还是高翘着尾巴,把头抬得高高的,踏着它那
潇洒帅气的小碎步,巡防它的地盘。
自从有了“军民团结共建”以后,每到礼拜六,礼拜天。就会有几个老乡
的小孩,结伙到连队的油茶树林玩耍。阿黄巡逻经过时,都会听到,小孩友好
地叫唤阿黄,阿黄也不显摆,耍大牌。都会特意跑进油茶树林,向小朋友们摇
摇尾巴,然后继续巡逻。小朋友也很快就散了回家。
后来每到礼拜六,礼拜天。老乡的小孩,结伙到连队的油茶树林,玩耍的人数,越来
越多。一打听,这群小朋友中,有些小朋友的家,离我们连队好几十里,是专门来目睹
神奇阿黄的。在这些小孩的口口传播下,在他们的眼中,阿黄简直就成了他们,心中的
偶像,成了大明星。不远几十里地,带着干粮(蒸熟的地瓜),守候在油茶树林里,为
的就是想看看阿黄。这些小朋友们俨然就是——最早批的,最简单的追星族。
偶像和粉丝,关系是要双向的。架不住孩子们的期待,阿黄也理解粉丝们的心情。
慢慢的,把在油茶树林里,和粉丝们的互动时间拉长,整个中午,都会在油茶树林里,
相互嬉闹。
一天,那个老族长的孙子,来找连长,说今年冬天特别冷,估计过两天会下雪,如
果下雪了,他们全村的大人小孩,都会把所有的大狗小狗,带去围猎,想邀请我带阿黄
去参加,让阿黄跟他们全村土狗去搜山。
连长很豪爽,一口就答应下来。说是要让阿黄出去锻炼锻炼。
可是我却觉得,毕竟阿黄是护卫型的工作犬,没学过追踪野兽,和跟野兽打斗的经
验,在山上追逐狂奔,我怕阿黄受伤。
老族长的孙子,看我面有难色,很诚恳地告诉我:“叔叔,别担心,阿黄的工作很
轻松,不用在山上追野兽,到时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下午,铅灰色的天空中,零零粹粹飘下了雪花,雪花还夹杂着,半个米粒大
小的小冰雹,老乡们说,这种小冰雹叫“米雪”。晚上,肯定会下更大的雪。
果然夜里雪越下越大,天没亮,皑皑白雪,就覆盖了地面上的,所以一切。
按照老族长的交代,我早早地,就把阿黄带去和老乡们集结,晒谷场上,周边村庄
的社员们,也是大人小孩都来,也把大狗小狗都带来。有几个大人,肩上扛着打铁砂的
火药枪,头上戴着,清朝士兵头上戴的那种帽子,腰间围系着一条长汗巾。左右各挎着
,用水牛角做成的火药罐,和铁砂罐。背后还挂着,一把砍柴刀。装束打扮,简直就是
清朝时期的鸟铳队。有的大人手里,只有一根一人多高的钢叉,腰间也是背着一把砍刀
。打着绑腿,棉鞋上还外套着草鞋,说是好跑好跳,不打滑。最有趣的是那些,乱哄哄
的小孩们,有的一手拿着一根尺把长的木棍,另一手拿着什么空油桶,破脸盆之类的能
敲响的玩艺。咋咋呼呼地凑在一起,摩拳擦掌,比赛着,各自带来的“响器”。
“围猎兵团”出发了,我和老族长几人走一起。他们肩上扛的火药枪,外形比“清
朝士兵”的铁砂枪笨重,打的是杀伤力很大的铁条,老族长一边走,一边向我布置任务
,和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也给我讲了很多围猎故事和经验。讲着走着,走着讲着就到围
猎点了。一个大山口。
老族长找了个稍高的土堆站上去,开始向所有围猎参与者做任务分工。
难怪说老族长有那么高的群众威望。只见他平静的,有条不紊的指派:“某某村来
多少人?到左边来……,好……,现在你们人多,狗多要先上山。到某点,某点后,听
号角几长,几短后就把狗放开,往下搜山,号急搜急,号慢搜慢”如此这般老族长根据
他们的人员和装备状况,把他们分成好几拨,让他们各自领了不同的任务,到不同的地
点,去静听号令。
老乡都安排走了,只剩下我和老族长,还有其他四个扛大鸟铳的老乡,他们手里也都
牵着一条狗,淡定地站在山口前,看着那些兴致高昂的“围猎兵团”快速地向山顶移动。
过了一会老族长自己去砍了两棵碗口粗的带着树梢的松树枝扛到山口,左右各插一
根,入地约两尺左右。相距离二十来米。说是叫讯号树。来了两位扛大鸟铳的老乡各守
一棵讯号树。
老族长的身边,只还有我和两个扛大鸟铳的老乡,仔细一看这两位老乡,体型魁梧,
双眼有神,短打装束,手里的大鸟铳枪口上,还安了一把带有血槽的刺刀。好像是整个
“围猎兵团”里的大将军.
很快,最早上山的老乡已到达山顶,因为漫山皆白,围猎兵团的每个人的位置在山下
都可看得清清楚楚,老族长站在两颗讯号树中间,指挥两颗讯号树前后左右地摇摆,山
上的老乡就好像训练有素的战士,迅速改变位置.
从到达山口开始,一直到调度所有人员到位停当,前后也就三,四十分钟。古代战场
上的排兵布阵我看也大致如此。
山上的狗叫声越来越大,围猎的人们开始骚动往下压了。只见老族长从腰间解下牛角
长号对着山顶“嘟……嘟嘟,嘟……嘟嘟”吹响,古老的围猎序幕拉开了。
搜山的程序是由最高处往下放狗,大狗小狗仗着狗多声大,后面有人群助威。都会
叫唤着钻进树林和灌木丛乱吠,再加上小孩们把手中的响器乱敲,跟在乱吠的狗群后面
乱喊,一般野兽就会选择往山下逃避。
躲藏在茂密草丛里的山羊,山麂,和山獐因为生性警觉,一听到动静就会赶紧往山
下逃命。
很快,山上的山羊,山麂,和山獐都玩命的向山口奔来,老族长从腰间又拔出一个
小牛角号,朝天吹响“滴滴滴 滴滴,滴滴滴 滴滴”只见埋伏左山口的老乡迅速站起
来敲打,呐喊,逃命的山羊山獐一见到左山口有埋伏,急忙往右边逃窜。其实右山口我
们埋伏的人数最多,火力最猛,只要一进埋伏圈,往山上逃跑是不可能的那是陡峭的山
坡。
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要开始了。我解下拴阿黄皮带,用手抓住项圈,只要有老族
长的一声令下,阿黄就会冲在最前面。阿黄已急得嗷嗷叫。
这时好几只山羊和山獐眼看就要跑进埋伏圈了,突然来了个急刹车,不跑了,停下
来,慌张的东张西望,后面跟着跑下来的好几只也跟着停下来,挤在一起,那是一群的
猎物啊。它们在圈口犹豫。
老族长的小牛角号又吹响了,这回他吹的是“滴滴滴 滴滴滴” “滴滴滴 滴滴滴”
埋伏在左山口的老乡嘎然停止了杂乱的呐喊和敲击声,改成一起同时呐喊,同时敲击。
“吼”“吼”“吼”整齐的吼声。震慑了还在犹豫的猎物。它们开始跑进我们的埋伏圈
。
第一只山羊踏着小跑,停停跑跑,警觉地环顾四周,后面几只,都保持一段距离小
心翼翼,进圈了。
这时老族长的眼睛切不朝山口看,直盯着山上还在搜山追逐的的狗群和呐喊的人们
。右手向下,朝守右边讯号树的老乡比划几下,老乡马上把讯号树向右山口方向放倒了
。一瞬间,进埋伏圈的山羊,山麂,和山獐竟然“ 梭,梭,梭”豪无阻拦地窜出埋伏
圈,跑了!跑得无影无踪!
雪地残留下猎物们的脚印。老族长把围内的猎物放跑了。
我不解的看着老族长的眼神,他眼睛里已不像刚才那样淡定,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
半山腰。搜山行动正在进入白热化,一大群山猪逐渐地都被狗群逐出灌木丛,这是一群
特大的山猪群,大大小小有三四十只。
我这下清楚了,今天要围的猎,就是这个山猪群啊!而不是只想围下,刚才那几只
山羊山獐的小行动。是大手笔啊。
山猪群要往山上逃。狗群吠叫着要把山猪群往下压。山猪群围成约四五十米直径一
个圈,小的山猪在圈里,大的在圈外和狗群对峙,一只特别大个的公山猪在圈外冲刺,
向狗群反扑。所到之处尤入“无狗之境”。这只大个的公山猪就是人们常说的“山猪公
”两个尺来长的獠牙从嘴角突出,向上翘起,奔跑和攻击能力极强,山区里有一句俗话
叫做:“惹熊惹虎,不敢惹山猪哥”成年的山猪公一般三百斤以上。老乡们的土狗们好
像都知道山猪公的厉害都会避开和山猪公正面交锋,绕到猪群侧面去驱赶和攻击中小山
猪,逐渐的猪群被狗群冲散了。开始往下逃窜。山猪公为了保护猪群,在圈外向狗的进
攻中也逐渐随猪群向山下逃窜。慢慢地猪狗快混战到山口了。
老族长又吹起长牛角号:“嘟……嘟……嘟都嘟” “嘟……嘟……嘟都嘟”
从山上往下赶的,和在左山边埋伏的老乡又同时 “吼”“吼”“吼”整齐的吼喊,
有几个老乡开始朝天开枪。
山猪群已不可逆转的被群狗向埋伏圈驱赶,在后面断后的山猪公,突然闖离猪群,
直奔埋伏圈口,也就是刚才山羊山獐犹豫的地方停下来。后面的山猪很快的都随着奔跑
过来了。
好像山上的野兽都会察看地形,也会揣摩人类的行为意图。山猪公把住埋伏圈口,不
让其它山猪进埋伏圈,后面的中小山猪也都陆陆续续带着创伤加入猪群。来到山猪公面
前,然后调转头,又围成一个圈,警惕怒视着逐渐靠近的狗群,摆出要决一死战的阵势
。
老乡们吆喝着和群狗吠叫着,搜山队伍已慢慢收拢,压向山口埋伏圈……。
胜利在望了吧?决战还在后头呢……太紧张了,歇歇。待续
小说, 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