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12-25 12:07 编辑
关于劳动的随想 (张谊)
知青岁月已渐行渐远。脑海里有个疑问,曾经百思不解。 古往今来,劳动的伟大意义备受赞颂,劳动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然而,知青们上山下乡劳动锻炼,为什么体验到的却多是沉重与艰辛? 用历史的宏观的眼光去看客观世界,毫无疑问,劳动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必由之路;是开发利用自然的必要手段;是产生思想智慧的重要途径。社会因劳动而发展进步,生活因劳动而丰富充实。劳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使人们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欢欣。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另外的角度看,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劳动必须量力而行、劳逸结合,方能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体力充沛,劳动可持续。劳动者应该得到与劳动强度、劳动难度、劳动时间相适应的劳动报酬,获得良好的劳动保护。如果劳动强度过大,超出劳动者承受能力的限度,劳动可能变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是痛苦的磨砺。 为使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依靠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机器设备,代替人类工作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洗衣机代替双手洗衣服; 自来水自动送水到千家万户,不论楼有多高都能送到; 车辆、船舶、飞机等等交通工具的制造运转,帮助人们快捷运输各种设备物资,助人轻松远行; 农机具替人插秧播种、犁田耕地、收割加工; 工业生产流水线源源不断生产出五花八门的生活必需品; …… 如今,当我在公园散步或晨练时,看到园林工人的劳动方式已经大有改进。修剪多余树枝,用的是电锯,锯树枝像切豆腐一样省力;用电动割草机除草,不一会儿就横扫一大片;年轻工人有的边劳动边听音乐,一派欢乐气氛。看着他们劳动时开心快乐的模样,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如果当年林场白花洋间伐劳动提倡循序渐进,挑担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左倾”,超出体力负荷限度拼命蛮干;或者适当改进劳动方式,比如修建小型车道,推车运送木柴,减轻劳动强度,劳动就不至于难以承受,甚至损害健康。 如果能够公开公平地为知青多提供一些学习、就业、提升的机会,让大家对工作职业拥有选择的权利,奋斗有目标,前途有希望,对人生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艰苦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熬…… 适当适度的劳动可以学习知识,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人们切身体会到劳动创造的艰辛,因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远离奢侈和浪费。然而物极必反,艰苦劳动的强度如果超出人们的体力耐受能力,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不到改善和希望,则会令人感到心情压抑,消沉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 中学毕业正值大好青春年华,本该是年轻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日后更好服务于社会的时期。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年许多知青只是被简单当作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种作法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造就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无疑都是一种耽误和损失。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回顾历史,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或许是国家领导层不得已而为之的决策。因为经历十年文革,各行各业许多生产活动限于停顿,生产力停滞不前,缺乏各种就业岗位。国民经济发展迟缓,导致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因而也就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待遇,更无力改善劳动环境条件。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终究在不断发展进步。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较大改善。如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劳动者对于学习、就业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空间,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并不断改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能切实感受到: 劳动是光荣而快乐的! 工作者是美丽而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