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5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远山的呼唤(1班)林建云(合并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8:3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远山的呼唤
1班)林建云

      今天又是“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智慧、财富与幸福”……这些诗歌一样的词句一直激励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劳动很大程度是为了生活,有些劳动往往还伴随着危险与痛苦。
      
      我是村里小字辈中抓鱼高手,自从8岁起就开始挖蚯蚓、拉长线钓鱼了;一般是于傍晚沿河布放带有数十个鱼钩的长线,清晨就去收钓。别看是小打小闹,有时收获颇丰。
      有一回,天气沉闷,我在顶方村下的河里收钓,收到水深处时,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把我往深处拖,一阵惊慌使我赶快回游上岸,在岸上再慢慢地拉回钓绳。一会儿,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主动向我游了过来,拉近一看,一只体色墨绿色的大鳖!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鳖,不敢直接去抓它,只有用盛钓绳的篮子倒扣住,刚好满满一篮子……家中的水桶放不下,只好跟邻居借个大木桶才能使大鳖动弹。鱼钩取不出来了,只能剪断连线,可是,第二天鱼钩竟然从鳖大便中被拉了出来……
      大鳖引来了不少参观者,也引起我父亲对我捕技的关注,于是乎,从沿海给我买回几条鱼网。从此,我捕鱼的技能又上了一台阶!由于鱼网比起钓绳昂贵得多,一般夜间撒网都是待到夜深人静时才悄悄地出村、下河撒网,而且,整个过程不打手电、光着脚——一旦踩到蛇时有感觉可迅速作出反应。从此之后,我家餐桌上的鱼都不用去买了。
      可由于鱼网昂贵怕被偷,在大桥头这条河撒网一般是选择在白天,农闲没事时有时会白天去抓抓鱼。但白天撒网抓鱼不能是静态,而需要惊鱼,使之乱窜,也就是所谓的乱中取利、或称为“浑水摸鱼”!
      我的童年,就是在农村那种氛围,在劳动过程中,学到很多城里小孩所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胆量、智慧和体力。
      回顾青少年时的峥嵘岁月,大山是永恒记忆——她无私奉献给我们的是资源,同时也带给了快乐与痛苦!上高山砍柴割草,或许是我最为难忘的劳动之一。
      柴草是当年生存的主要能源。由于后埔人多山少,柴火十有七八需要越境到快接近平和县、尚无人管理的深山去砍伐。每当天蒙蒙发亮,母亲从稀饭中捞取浓一点的、且另外放着冷却时,就意味着今天我又要上山了。经常结伴的“长枪队员”们扛着“尖担”与柴刀在村头聚集;太阳尚未露出颜脸、露水依然挂在枝叶上时,光着脚丫的我们迎着清新寒冷的晨风、有说有笑地上路了。我曾经一度是“长枪队”的最小队员——累赘!
      走出后埔、越过高田村的田野与山地、翻过乌营林场辖区,终于走到了可以砍伐的深山,此时,太阳已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上。砍完柴火、捆扎后已是饥肠辘辘,“长枪队员”们稍事集中点名后,挑起自己给自己寻找的压力——百多斤的柴火,就开始翻山越岭,原路返回。
      上山容易、下山难,况且肩负着沉重的负担。爬坡时一步一蹬一喘气,路稍平时可以加快步伐;下坡时一步一颤,靠着厚实的脚皮与山地的阻力步步颤颤挑了下来。随着走回路程的增加,队伍的距离拉大、拉散了,肩上担子越感沉重,歇脚点的距离却越变越短,时常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就撂挑了。此时经常后悔,后悔刚才砍柴时不该那么贪心;也经常幻想,期待突然出现个“神仙”帮我挑一段路程;就在这种渺茫的幻想中,红虎岗、乌营林场、蜈淇塘、赤岭逐渐被抛在了身后——负重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到了高田村田野的山沟,总是要把担子撂下,双手捧起清澈的山沟水喝个够,将已充满汗臭味的“手巾”(腰巾)洗一洗、擦个凉;然后在草地上躺下,让血液回流到供血已严重不足的脑袋,眯眼看着已过中点的太阳,感觉真是舒畅,好想就此睡一觉。但此地不可久留,因为回家的路还长着呢!走在田野时,眼睛总是不时地乱转,有什么可以充饥?此时,不管是地瓜还是瓜果,只要没人在时总会偷摘,稍洗一下便边走边啃……人到了生存底线时,道德底线也在下降!
      田野的路也起伏,经常要经过沟沟坎坎;但总比在山上的感觉好得多了。最后的田野路是引到后埔村这条水渠的渠岸,算是最为平坦的田野路了
      然而,从渠岸要爬上后埔至高田的乡道还需要攀爬这一段既陡又窄的坡。此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一步一蹬,小腿肌肉在撕裂、在颤抖。当咬紧牙关负重登上乡道时,往往感觉快要虚脱了……
      到此地点,总是要找个树荫,作个较长时间的休息。
      上了乡道,虽距离家中还有2km左右,但内心已经有了安全感——快要到家了!
      劳动光荣,在当时毫无此感觉;劳动幸福,当时考虑的是最好不要这种幸福!然而,人生经过这种艰苦体力劳动历练的我们,深深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艰辛、什么是幸福;学会了如何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崇山峻岭也铸就了我们宽阔的胸怀与健壮的体魄。
      每当回到家乡,踏上这块亲切的热土,总能依稀听到她的呼唤——这就是曾经投入大山怀抱的劳动者,那种和远处深山的深情牵挂!
      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年代大多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艰难与困苦。然而,把这些往事讲给年轻人听时,他们会感觉困惑——那都是旧社会的故事,你们也经历过?
      为何“光着脚丫”走山路,总不至于连“解放鞋”也买不起吧?  实话实说,或许当年我家“解放鞋”能买得起,但大多农民们买不起!他们都习惯于光着脚丫上山下地,从小就跟着他们一样的我不能例外;否则,就难以合群了。
      记得好像是上初中时才开始穿起拖鞋吧。
      至于当年的劳动方式与劳动价值就不必问我了,参加过“白花洋”水库林区的间伐的知青们应当都很清楚。
20130501
      附:有感远山的呼唤
          (2班)汤耀龙
      建功立业儿时苦,
      云雾山中步艰辛。
      好酒乃得甘泉水,
      样可激励后来人。
               (201305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3-10 20:5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3-11 09:19 编辑

远山的呼唤
(1班)林建云

   
        今天又是“五一”劳动节,“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智慧、财富与幸福”……这些诗歌一样的词句一直激励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劳动很大程度是为了生活,有些劳动在带来收获与快乐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痛苦与危险。

       回顾青少年时代的峥嵘岁月,大山是永恒记忆!她无私奉献给我们的是资源——滋生着涓涓细流的泉水,流淌汇集成小溪,灌溉滋润着赖以生存的庄稼;繁生着茂盛的树木与百草,给人类提供了天然食物与能源;……。大山,在提供给人类资源与快乐的同时,也给摄取资源者带了艰辛、痛苦,乃至生命危险!

      自大帽山山脉、梁山山脉衍生的清澈山泉,经林草中流淌、山涧间奔腾、汇集成后埔村东西二条小河,并在以Y字形汇合,形成了漳江支流。欢快的小河水时而潺潺奔腾、溅起白色的浪花;时而静止如镜,远处青山与浮云的倒影清晰可辨。谁说水至清则无鱼?自小我就喜欢趴在水边看着小鱼成群追逐嬉戏;河里最常见的是溪梭、鲫、鲤、草鱼、泥鳅、黄鳝、土虱、乌鳢、河蟹、小虾……。

      我是村里小字辈中的捕鱼高手,自从8岁起就开始挖蚯蚓、拉长线钓鱼了;一般是于傍晚沿河布放带有数十个鱼钩的长线,清晨去收钓。别看是小打小闹,有时收获还是颇丰——“狗母”、土虱、黄鳝、鳗鲡等肉食性鱼类居多。一个天气沉闷的清晨,当我收钓收到水较深处时,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我往更深处拖,不由自主的惊慌使我赶快回游上岸,在岸上再慢慢地拉回钓绳。一会儿,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主动向我游了过来,拉近一看,是一只体色墨绿色的大鳖,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鳖!不敢直接去抓它,只好用盛钓绳的篮子倒扣住,刚好满满一篮子……;家中的水桶放不下,只得与邻居借个大木桶才能使大鳖动弹。

       我的捕鱼爱好引起了我父亲的关注。于是乎,他从沿海给我买回几条鱼网。从此,我捕鱼的技能又上了一台阶!由于鱼网比起钓绳昂贵得多,一般夜间撒网都得待到夜深人静时才悄悄地出村、下河撒网;由于担心鱼网被偷,整个过程不打手电、光着脚行动——一旦踩到蛇时可凭感觉作出快速反应。自此之后,我家餐桌上的鱼都不用去买了。只是到了秋冬季,下水和上岸时会被冻得直打哆嗦,尤其是鱼网缠上了树枝或水蛇时那就很惨,只能在冰冷河水里用颤抖的手一点一点地解脱,……。农闲时,有时也会于白天捕鱼,但白天撒网抓鱼不能是静态,而是需要惊鱼,使之惊慌乱窜,也就是所谓的乱中取利、或为“浑水摸鱼”。

      下河捕鱼属于技巧性较强、不是太辛苦的劳动。而上高山砍柴割草,则是我认为最为艰辛、最难忘却的劳动之一。

       柴草是当年乡下人生存的主要能源。由于后埔人多山少,柴火十有七八需要越境到接近平和县、或漳浦县尚无人管理的深山去砍伐。每当天蒙蒙发亮,母亲从稀饭中捞取浓一点的稀饭单独给我吃时,就意味着今天我又要上山了。经常结伴的“长枪队员”们扛着“尖担”与柴刀在村头聚集;太阳尚未露出颜脸、露水依然挂在枝叶上时,光着脚丫的我们迎着清新寒冷的晨风、有说有笑地上路了。我曾经一度是“长枪队”的最小队员——累赘!

       走出后埔、越过高田村的田野与山地、翻过乌营林场辖区,终于走到了可以砍伐的深山,此时,太阳已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上。砍完柴火、捆扎后已是饥肠辘辘,“长枪队员”们稍事集中点名后,便挑起自己给自己寻找的压力——百多斤的柴火,开始翻山越岭,原路返回。

       上山容易、下山难,况且肩负着沉重的负担。爬坡时一步一蹬一喘气,路稍平时可以加快步伐;下坡时一步一颤,靠着厚实的脚皮与山地的阻力步步颤颤挑了下来。随着走回路程的增加,队伍的距离拉大、拉散了;肩上担子越感沉重,歇脚点的距离却越变越短,时常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便撂挑。此时经常后悔,后悔刚才砍柴时不该那么贪心;也经常出现幻想,期待突然出现个“神仙”帮我挑一段路程。就在这种渺茫的幻想中,红虎岗、乌营林场、蜈淇塘、赤岭逐渐被抛在了身后——负重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到了高田村田野的山沟,经常把担子撂下,双手捧起清澈的山沟水喝个够,将已充满汗臭味的“手巾”(腰巾)洗一洗、擦个凉;然后在草地上躺下,让血液回流到供血已严重不足的脑袋;眯眼看着已过中点的太阳,感觉真是舒畅,好想就此睡一觉。但此地不可久留,因为回家的路还长着呢!走在田野时,眼睛总是不时地乱转,有什么可以充饥?此时,不管是地瓜还是瓜果,只要没人在时总会偷摘,稍洗一下便边走边啃……人到了生存底线时,道德底线也在下降!

       田野的路也起伏,经常要经过沟沟坎坎;但总比在山路的感觉好得多了。最后的田野路是引到后埔村这条水渠的渠岸,算是最为平坦的田野路了。然而,从渠岸要爬上后埔至高田的乡道还需要攀爬这一段既陡又窄的坡。此时,体力已消耗殆尽,一步一蹬,小腿肌肉在颤抖、在撕裂……。

      当咬紧牙关负重登上乡道时,往往感觉快要虚脱了。此时,总是要找个树荫,作个较长时间的休息。上了乡道虽距离家中还有2km左右,但内心已经有了安全感——快要到家了!

     “劳动光荣”,但在当时却毫无此感觉;“劳动幸福”,当时所考虑的是最好不要有这种幸福。然而,生活的基本需求无法让你选择要或不要这样的劳动!不过,人生经受过这种艰苦体力劳动历练的我们,都能深深懂得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艰辛、什么是幸福;也学会了如何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崇山峻岭、冰冷河水也铸就了我们宽阔的胸怀与健壮的体魄。

       每当回到故乡、踏上这块热土时,总能依稀听到远山的呼唤。这块曾经让我快乐与痛苦的山河却成为魂牵梦萦的乡恋——这就是曾经投入过这些大山、河流怀抱的索取者的感恩与怀念——其间也回荡着我的青春与梦想。大山、小河、田园所组成的家园感已成为我们心灵中最为持久、强烈的冲动之源。远山的呼唤——时不时地勾起似梦非梦的甜蜜回味,这就是游子的思乡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10 21:0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3-10 21:33 编辑

      刘兄,应要求对“远山的呼唤”进行合并与修改,修改稿请编委再次审定。如有文字问题敬请直接修改。

      另外,“独游再金山庄”与“重走盘陀岭”二篇游记就不要滥竽充数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1 21:06:35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3-10 21:06
刘兄,应要求对“远山的呼唤”进行合并与修改,修改稿请编委再次审定。如有文字问题敬请直接修改。

...

经过这么新“整合”更见建云的文字功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12 20:04:59 | 只看该作者
zbs 发表于 2014-3-11 21:06
经过这么新“整合”更见建云的文字功底,


           过奖了。不过,作为亲身体验过的经历,印象会比较深。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5-4 21:55 , Processed in 1.1856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