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抬把子·塔哈尔·扁担(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2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抬把子·塔哈尔·扁担(转贴)
200706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是三种不同地域的人力运输工具,它们构成了一段荒唐的往日趣闻。
    40岁以上的新疆人大都用过,起码见过抬把子。这是新疆独有的运输工具,类似担架,但较短,用柳条编成,供两人一前一后用手抬物。我当学生时,年年都得抬“抬把子”,不是下乡锻炼,就是学校劳动,不是抬砖,就是抬土。我当时就想,是谁发明了这么个笨拙的工具?占两个劳力不说,几十公斤重量,全部压在两人共十六根细细的手指上(大拇指使不上劲儿),说实话走不了多长的路。其它地区的负重习惯不是用肩就是用背,或者用头,全身运动器官中数手指最软弱,却偏偏要它挑重担,是何道理?干一天下来,所有手指都僵硬得伸不直,握不拢了。如果碰上个学钢琴、学提琴的,那手指就算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21:10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和田地区下乡再教育。南疆也有抬把子,但略不同,北疆抬把子编成凹下去的盆状,便于装物,而南疆抬把子似乎在工艺上更简单粗糙,一马平川,装不了多少。维吾尔族老乡不用抬把子,而是用“塔哈尔”,它类似麻袋,但更大更长,不是用麻织的,而是用棉线织的,很厚。不管是土还是粪,全用塔哈尔背。我当然也不能例外,塔哈尔虽然不像抬把子那样直接靠手指负重,但也还是得用手攥紧塔哈尔的口儿才能背起来,一天下来,手指同样是僵硬得伸不直,握不拢。女社员背不动,就用裙子兜。先不说大姑娘、小媳妇的花裙满是粪渍粪味多么影响形象,光那裙子的布就得买结实的。
    有一天,我发现老乡忽然全部改用扁担了,惊讶不已。一打听才知道是这么回事儿:大寨副书记贾承让最近来和田参观指导,传经送宝。他惊奇地发现,和田农民居然用这么落后的工具劳动——塔哈尔压得农民弯腰驼背,一副“解放前模样”,再说女社员用裙子兜粪也实在不卫生。和田全是松泡虚浮的沙壤土,没法搞车子化,但可以搞扁担化呀。大寨不就有个著名的“铁肩膀”梁便良嘛,一次挑个几百斤不成问题。
    就这样,和田搞起了“扁担化”,这大概是大寨向和田送的唯一的“宝”。谁不用扁担谁就是“反对学大寨”!和田老乡从没见过扁担,但运动一来,就得赶制扁担。于是,什么洋相都出来了,所有的扁担没一根是“扁”的,全是歪七扭八、粗细不等的树棍儿。至于挑筐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大多是卖杏子的小筐儿。和田老乡的肩膀上从没放过扁担,挑筐里的土,连筐底儿还没盖满,就压得一个个左摇右晃,前仰后合,逗得我直乐。树棍儿硌得老乡们龇牙咧嘴,痛苦不堪。没三天,“扁担化”就告失败,又重新背上塔哈尔,兜起裙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24:51 | 只看该作者
又过了几年,换了一茬新知青。其中有位湖北小伙儿,不愿背塔哈尔,自己整了一副扁担挑筐干活。这一下老乡不愿意了,说他“偷尖耍滑”,不好好干活。湖北小伙儿说,要不咱们赛赛看,是你的塔哈尔背得多,还是我的扁担挑得多?老乡不管那一套,大概他们早忘了大寨老英雄的开导,一看这小子不再弯腰驼背吭哧吭哧地下死劲儿,而是直起腰板,轻松自如,就要对知青实行一下“再教育”。反正不管你能完成多少任务,只要不像“下苦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三样人力运输工具认真论起来,明显是扁担先进,不但挑得多,而且挺直腰板有利健康,还可以换肩轮休,甚至能腾出手来擦汗、扇凉、抽烟。富有弹性的扁担随着步子一闪一闪,简直就是韵律舞蹈,优美省力,正如晋陕民歌所唱:“一根扁担软溜溜,挑起扁担走绛州。”每一步内,都有短暂间歇。就像蛙泳,有规律的间歇,故能长距不疲。而抬抬把子、背塔哈尔一秒钟间歇也没有,重负死死地勒着手指,或压着肩背。内地灾民逃荒时,一根扁担能挑起全部家当和孩子,走成百上千里地。所以老人说,宁挑千斤,不提一斤(抬把子恰恰是“提”)。一根简单的扁担,体现了等强度梁、固有频率、受迫振动等诸多力学原理,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但要想真正学会挑扁担,却非一日之功。我一开始挑扁担,也和维吾尔族老乡一样,压在肩膀上,却连带着半边头颈疼,滋味不好受,后来学会了,也能挑起上百公斤。而背塔哈尔,抬抬把子几乎用不着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26:10 | 只看该作者
   据考证,“汤人(商汤的祖先)因居天山,取水于天河,汤人旦部为减轻山地负重,发明了‘竹扁担’,因而扁担成为旦人的专利。”(摘自《汤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汤人与竹文化》)照此推算,扁担已有数千年历史。
    多年来,我一直想不通的是,扁担似乎主要为中国汉族人使用,世界各国都未见推广。中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的文化甚多,蚕丝、织造、陶瓷、农耕、金银器、茶叶,甚至围棋,唯独扁担传播不到西域,这是为什么?是新疆没竹子吗?是新疆先民生活在平原吗?是新疆毛驴多用不着扁担吗?是新疆地广人稀农事轻松劳动强度不大吗?那么其它国家呢?又是什么原因?
    抬把子不知发明于何年何月,似乎只流行于新疆,既不见于我国内地,也不见于与新疆自然地理人文相似的中亚及阿拉伯国家,这又是为什么?是发明得太晚吗?是优越性不足吗?是中亚缺少柳条吗?
    简单的三样工具,有许多文化值得我们沉思。
【来源: 浙江在线-天山网  作者:王力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33:06 | 只看该作者
“扁担似乎主要为中国汉族人使用,世界各国都未见推广”,错误。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也用扁担,如壮族、傣族、苗族、畲族。东南亚有的国家也用,越南就系用扁担,小日本也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17 21:2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10 05:10 , Processed in 1.2636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