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6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回乡的历程(一)——种蘑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1:3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8-6 15:56 编辑

       高中最后一学期,由于学习压力相对小了,我便开始接触同学、同时也寻觅一些感觉兴趣的事。一中操场下面一间神秘房子引起我的注意——里面一位‘聪明绝顶’的老师经常在里面拨弄瓶瓶罐罐,似乎在培育着什么;经接触后才知道,他是在进行食用真菌的培植。不知怎地,我立刻对食用真菌也有了兴趣,有些应用性的知识还常跑到他家中请教。
       高中毕业后的我,目标非常明确——种蘑菇!于是,一返回家乡就开始进行原材料的筹备。稻草算最方便的原料之一,牛粪可是件头疼的事。我不但自己每天挑着畚箕到放牛的地方检牛粪,还动员我的弟妹加入检牛粪的行列,每当生产队的牛放养回来绑在树下时,我们就在那边等着牛拉大便,有时还得抢——因为当时的牛粪是庄稼的宝,还可以换工分!
       经过我三兄妹的共同努力,材料基本凑齐,可以建堆发酵了。第一次试验总是不放心,我再次到周老师家中请教、并请了个‘技术顾问’——张合成同学一起到我老家帮我建堆发酵。记得还是盛夏时节,在烈日下铺草、撒牛粪、浇水,忙乎了一整天,合成和我都大汗淋漓、累得狗熊!总算完成了首次建堆发酵的艰巨任务。而后的6次翻堆同样艰辛,因为已经发酵的物料的温度都有约60℃,但当时年轻体壮、干劲十足,艰苦不在话下。
       在堆料发酵的同时,我又必须考虑建蘑菇床。木头必须到十几里以外的深山去砍,就连同铺垫菇床底的芦苇杆亦然。有一回,考虑偷懒,跑到‘岭脚林场’林区去砍芦苇杆时被林场值勤的‘傻朝宗’抓个正着;后来跟他说明芦苇对树木的生长不利、我又是利用芦杆去作为种蘑菇种植试验用的等大道理后才准许放行。   一切就绪后,必须把发酵后的培养基料一担又一担挑到蘑菇房上架、灭菌。而后,到周老师那边买来蘑菇菌种,进行点播式接菌。接完菌种后心中仍然忐忑不安,一有空,就去查看菌丝的生长。看到白色菌丝逐渐扩展时,心中充满着成功的快乐!
       菌体长到一定时需要覆盖土块。从渠沟挖出淤泥,挑回家晒干、敲成碎块;筛分粗与细,先把粗泥块上架铺盖在已长菌丝的基料上,十余天后,待菌丝开始爬上土块时再覆盖细土块。大工程这样基本结束了,余下的是控制水分、湿度、温度,……。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终于看到菌丝形成了菇蕾、绿豆大的小菇、最终成为直径4-5公分大的成品蘑菇。此后,每天一大早就开始采菇、切菇,然后用白布包裹,用自行车运到县城的外贸收购站卖菇。采菇、卖菇,每天收入十几或几十元,那个感觉实在可是太好啦!  天道酬勤。当年,我的蘑菇长得实在好——没有杂菌侵袭、菇期又较长。经过几个月的种菇,我不仅从一个穷学生变为“有钱人”,且每天都还有一些暴菇、歪菇赠送给乡邻们尝鲜。
       有了种蘑菇的经验后,紧接着我开始种白木耳。除了上山砍种木耳的阔叶树比较辛苦外,种木耳比起种蘑菇轻松的多了。一切依然很顺利,且木耳不用像蘑菇一样天天采收、天天卖。只是遇到长时间阴雨天不能晒干时,只好把鲜木耳送给大家去品尝了。可以说,村里不少人是在我种植木耳、蘑菇后才尝到其风味的。于是,大家看到我时,脸上都很灿烂。

       正在我得意洋洋,准备再接再厉的时候,我的父亲从陈岱公社骑自行车风风火火赶回家来。我父亲问我蘑菇、木耳种的怎么样?我告诉他:“收入不会比你当公社书记的差”;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后,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你已经被人家告了,不是直接告你,而是告陈岱公社党委书记的儿子带头走资本主义道路!”我木然了,但也理解现实。
       我父亲没有责备我,还夸我有‘字部七’;但他也强调这些不能再搞了,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政治上要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我理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乎,很快就放弃了一切经济上的活动,全身心投入于大队的‘政界’事务——宣传、墙报、标语等。很快,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青年突击队长等头衔都挂满一身。最让我经受历练的是当了二年的果业队长,其实与青年突击队是同一帮人,都是年轻人,我们很团结、勤奋、顽强;我自认为很有向心力,因为本队除了年轻人有共同语言外,还经常有咸肉饭可吃!而我感觉最有意义的事是办了一年半的扫盲夜校,使村里一大批年轻姑娘上城市时不至于走错厕所!所以,我现在叫我‘舅舅’的人很多,因为那些姑娘都令其小孩叫我‘舅舅’。
       回想起在回乡的往事,我总有一种不可逾越的亲切感:在人生路的关键点上有父母的指引;在初次创业中有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后来更有一帮好兄弟姐妹们的鼎力支持,其中几位是我们的同学(林三定、林绍有、林蒜花)。 “美丽的我家乡   不能不令我回头望; 碧水与青山间   有我的青春在回荡”都是内心的感受和呼喊。回乡的历程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其中自信、自强、诚信和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5-10 22:25:42 | 只看该作者
   林兄,你是时代的幸运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2:34:58 | 只看该作者
阳光明媚 发表于 2012-5-10 22:25
   林兄,你是时代的幸运儿。

谢谢!我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2:36:3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明媚 发表于 2012-5-10 22:25
   林兄,你是时代的幸运儿。

谢谢!我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10 22:4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2-5-11 00:13 编辑

       很亲切很感人的文章!
       每次阅读建云的随笔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同龄,因为我们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有共鸣。
       种蘑菇的事我要比你早,那是在高一暑假时,我们班就把教室当菇房,象你描述的那样种植,每天看着蘑菇长大,新奇无比,而且是首战告捷,大获成功,就忘了那些采下来的蘑菇最后到哪去?是卖了当班费?可能得忠耿、建平才知道。当教师是上山下乡第二年的事,可能比你慢。我曾受聘为下河中学的“工农兵讲师”(现在还珍藏着当年的聘书,他们大概把我当成“农”吧)去给学生上了几天的美术课,现如今也有些40来岁的下河人叫我“老师”,怪亲切的!
    过去你是农村优秀青年的代表 如今成为城市海洋科研的柱石
勤奋+机遇+人脉是你成功与辉煌的保障
向你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8:59:54 | 只看该作者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5-10 22:42
很亲切很感人的文章!
       每次阅读建云的随笔都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同龄,因为我们有过类似的经 ...

谢谢!谢谢您的谬夸奖,海洋科研柱石不敢当。我们这代人很难以成为柱石级,只能是起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罢了。确实,“努力+机遇+人脉”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尤其是当今年代,人脉和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其实我很羡慕您的艺术天才!“再金山庄”一会儿就被您‘copy'在画纸上,惟妙惟肖,……。敬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2-5-11 14:44: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12 21:2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1:23:13 | 只看该作者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5-12 21:21

顶,顶什么呀?都顶得头上长角,屁股长出尾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14 12:05:55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5-14 11:23
顶,顶什么呀?都顶得头上长角,屁股长出尾巴了,……。

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替它着什么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8-6 15:01:4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时代特色的老镜头,一个个朝气蓬勃,豪情满怀!
校友论坛至今第一次出现回乡知青的群体光辉形象,具有震撼性,考古价值非常突出,不仅是后埔村史有特殊意义的时代镜头,更是温烧县史难得的宝贵史料。
建云还有多少好料,希望多多奉献出来共享。热烈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8-6 15:04:3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猛料沉在底下可惜了,应该另开一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5-5 02:12 , Processed in 1.1232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