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 “承启”是“承上启下”的缩称。“承上启下”原为作文法,也就是文章的修辞方法之一。“承启”之于谜,则常指利用现成诗文中带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上句或下句布面,并使谜底依其下句或上句的意义予以承接,由此构成“别解”的一种成谜方法。 “承上”类型者,如: 63.笑问客从何处来(五言唐诗)生小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儿童楣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谜底“生”作承接词,“小”借指儿童。底意整个承接自谜面的上一句。 64.家祭无忘告乃翁(报纸名)宁夏日报 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谜底“宁夏”作“宁靖华夏”解,“宁夏日”即“北定中原日”。这层意思系从谜面的上一句袭来。 “启下”类型者,如: 65.问苍茫大地(足球教练)何家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谜底“何家”犹“谁人”、“哪一个”;“统”,统领,掌管。底意由“谁主沉浮”这个下句领会出来。 66.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无与伦比 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谜底据其下句,别解成意:无法与汪伦相比! “承启”类的别解谜作得好不好,关键全在于所选择诗文的上下句因果关系紧不紧。譬如笔者十七年前初涉谜津时,曾制过这样一则谜: 67.鸳鸯瓦冷霜华重(家具名称)独睡凉床 谜面取自白居易诗《长恨歌》。谜底“独睡凉床”(这是笔者所在的山区小城对单人竹床的叫法),是从谜面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推衍出来的。后来认真考察、体味一下原诗两句之间的关系,不但其中一点“因果”皆无,而且这两句本身就是各叙一事,互不相干的并列句子。由此认识到,这样的“启下”是不成立的。若要人猜,真是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的“承启”类别解谜,底面榫接自然,能够给人以高屋建瓴,一气呵成之感。可从下面两谜作些分析。 68.替人垂泪到天明(市招)通宵夜点 这谜是以普通平射手法制成的。谜面出自杜牧《赠别》诗的第二首:“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谜面承上句,知指蜡烛。既说它垂泪到天明,当然会像谜底所言:一个通宵都在点燃。谜是成立的,但我们总觉得平滑了一点,假如改用“启下”来成谜呢?那就是: 69.蜡烛有心还惜别(市招)通宵夜点 这样一改,“替人垂泪到天明”成了潜台词。两句诗的意思都有了,意境是完整的,内涵更丰富得多,而且读来既颇具气势,又有参差变化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