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转)
  我那天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乾乾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髮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若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5:27 | 只看该作者
    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髮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6:10 | 只看该作者
    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9-5 20:23 编辑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
  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7:56 | 只看该作者
    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36: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有点意思吧?可是,有点问题的是,好像是抄袭的。源出于下面这个外国故事,从语言风格来看,应该是苏联的讽刺小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3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9-5 21:29 编辑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我乘车到大学去的途中,听见有个小伙子问道:“请问,这辆车去火车站吗?”
一位围狐狸皮围脖的太太说:“是的。”
       “怎么会去火车站呢?”另一位穿人造皮大衣的太太立刻反驳她说,“这辆车回去的时候才经过火车站!现在去肉食联合加工厂。世上竟有这种人——不知道还乱说!”
       好嘛!干吗非要说这多余的最后一句话!那位太太搞错了,记昏了方向,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谁没有这种时候!——给她纠正过来就得了,何必挖苦她?
       “是的,我搞错了方向。”围狐狸围脖的太太回答。如果她说到这儿就打住,也就平安无事了。但是她加了一句:“敢情您是个下贱货!”
       穿人造皮大衣的太太紧跟着就回敬了一句:“跟我说话的人才是呢!”
       围狐狸皮围脖的太太大叫起来:“你是个大笨蛋!”
       总而言之,从她俩嘴里冒出来的,全都是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车上有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想对乘客们起点文明作用。“请你们别吵了,”他用几乎是温柔的声调说,“告诉年轻人车往哪儿走,就该谢谢你们了。都别说了,两位太太看上去挺叫人产生好感的......"
       唉!如果可尊可敬的大学教师只说这几句就好了!如果那样的话,他的金子般的话就可能被大家正确地接受,车上就可能恢复宜人的安静,可惜他认为有必要把话说完:——
       “看上去挺叫人产生好感的,想不到竟是如此令人发指的不文明!”
       两位太太气得简直要从她们的冬装里跳出来了:
       “从哪儿蹦出来这么个文明人!”
       “大知识分子,怎么不坐出租车!”
       “你干啥说我是知识分子?说不定我和你们一样下贱呢!”
       不由自主地引出这出闹剧的“罪魁祸首”——年轻人,试图恢复车上的秩序。“我很感激,你们向我说明了到火车站应该怎么走。”他说。本来说到这里可以打住,但是他接着说了下去:“要是我知道你们会大吵大闹,与其问你们,我还不如上吊呢!”
       围狐狸围脖的太太一听,就炸了,决定揍这个小伙子。
       到这时,我不能不干预了。“朋友们!”我说道:“你们全是好人,你们说的话,全是好话。糟糕的是:你们不能把伤害别人的最后一句话咽回去。你们应该学会不说这种多余的最后一句话。那就万事大吉了。”
       “怎么又蹦出一个人!”两位太太合唱般异口同声地说。
       “最好别教训人!”大知识分子补充一句。
       年轻人突然大发脾气。他冲着全车的乘客大声喊道:"你们都住口!"他看看戴着眼镜的我,转而说道:“这辆车上的乘客,除了你之外,全是傻瓜,是吧?眼镜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6 10:51:40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9-5 20:17
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 ...

故事有趣且现实。常言道:是非常为多开口。祸从口出。[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6 16:38:33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抄袭的也好,改编的也好,上面那个故事比下面那个故事自然、好笑,同样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16:44:22 | 只看该作者
江丽华 发表于 2012-9-6 16:38
不管是抄袭的也好,改编的也好,上面那个故事比下面那个故事自然、好笑,同样现实!   ...

把“北京人”换作任何城市人拢合适——中国人的通病(这句多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9-7 11:5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9-7 17:25 编辑

   第一篇写得好,笔调轻松诙谐,对话写得太精彩了!标题也起得妙,“多余的最后一句话”,的确害人不浅。
  
    在公共场合,常看到有人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你一言,我一语,都咽不下一口气,要说出“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最终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两败俱伤。
   
   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要讲礼让,多一点善意和宽容,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第二篇不如第一篇好,语言不够流畅,可能是翻译的原因。
   
   如果第二篇写在先,第一篇可能是借鉴第二篇的立意构思,应该不算抄袭吧,顶多算模仿。据说如果有30﹪以上的相似度才算抄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1-8 15:52:44 | 只看该作者
既真实形象又滑稽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19:28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