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4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春至长泰——伍启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00: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3-2-18 01:01 编辑

                                                                        春 至 长 泰
                                                                                      伍启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与几位文友相约去春游。听说长泰有个状元阁,还有个桃花坞。雅兴正浓的大伙,沐浴着早春二月的暖阳,驱车百余公里到达目的地,着实聆听了一回状元林郎的故事,大饱了一次赏花观景的眼福。
                                                                                碧池清波映香阁

      位于长泰县城东的张氏家庙,红墙紫阁,汉白玉的石柱顶天立地,支撑着一幢约三百平方米的木质建筑物,两扇金边朱红大门,是用上好的杉木制作而成的。厚实的大门两端有幅醒目的对联“京华发物华新堂前孙子年华茂盛,元运开堂运接后代衔浪景运昌隆”。大门左下方立有一石碑,上面镌刻着“状元林震出生地——张氏家庙”几个烫金字。家庙和石碑的正前方是一湾池塘,池面上水光涟涟,浮萍点点。在这春日暖阳的光芒照耀下,整座庙宇辉映在水中,碧池清波,香烟缭绕。岸边三五株柳树,柔嫩的枝条吐着新绿在春风中摇曳,清新,悠远,一派祥和。
      我们在向导小秋老师的陪同下步入了弥漫着檀香味的状元阁,迎面是一尊高大的神像浑身镀金,显得熠熠生辉,庄严肃穆。左右墙上挂满了牌匾,在众多的匾额中,最耀眼的是“状元林郎”,这是张氏家庙,怎有林姓入内呢?小秋老师解开了谜底。原来,明朝中期,即1388年元月,嫁到长泰枋洋镇科山村林姓的张家女,元宵佳节回娘家入祠祭祖,三柱高香尚未燃尽,身怀六甲的她顿感肚疼难忍,为避他姓之嫌,她躲在家庙门外池塘边的芦苇丛里临盆生产,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响,春雷起,电光闪,整座庙宇在夜空中发出万丈光芒,瞬间金碧辉煌。族长们见状,欣喜族中有贵人降临,急忙派人寻找新生儿的居处。闻说新生儿是出嫁女的他姓后代,顿起了歹心,欲将其扼杀在襁褓中,因为担心张姓的福分被这林姓婴孩掳走。产妇带着婴孩冒着倾盆大雨逃回了数十公里外的科山村林家。命大的新生儿虽躲过了母亲族人追杀的一劫,但却难逃父亲英年早逝的灭顶之灾。带着出生不久的男婴林震,张氏只好又投奔了娘家,孤儿寡母全凭娘舅养育。
      林震自幼聪颖睿智,入学识字,过目不忘;读书写字,高人一筹,年纪轻轻便中了新科状元,入驻京城翰林院为官八年。林震用状元的桂冠,报答了娘舅张氏家族的养育之恩,张氏家庙也迎接了外甥“状元林郎”的荣耀。张姓家族因有了这颗文魁星的福荫,大兴家学,人才辈出。状元郎的故事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一段激励后学的佳话。
      小秋老师的故事动听且感人,愿香火旺盛的张氏家庙,年年有子孙科考金榜中状元。

                                                                                  青山叠翠觅芳踪

      带着状元阁的书香墨韵,我们又去寻找桃花坞的芳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蒋大为歌中的“桃花环抱着秀丽的村庄”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如今这桃花坞,又是怎样的去处呢,我不禁浮想联翩。
      春暖花开,恰逢周六,弯弯的山路上,行驶的大小车辆如长龙。听说前方有一对年轻车主,惊艳山道旁盛开的桃花,跳下车只顾赏花拍照花丛间,忘了身后的车队和游人,造成了半点钟的堵车。虽说是正月二十五,却没有早春的寒意,午后的骄阳烘烤着停在路上的车辆,车内的我们满头是汗。轻推车窗,一股清风送进一丝凉爽,极目窗外,绚丽的桃花漫山遍野,我和健峰大姐已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我俩也下了车,走进了落英缤纷的花丛间。
      瞧,一簇簇淡淡的粉色,在春风中摆动,田野的翠绿秧苗,衬托着沿路的桃花,鲜艳而幽美。盛开的桃花散发着沁人扑鼻的香气,让你爱怜陶醉。阳光下,花瓣儿都是笑脸。给山村增添了妩媚。
      离开了桃花坞,我们来到了山重村,她坐落在马洋溪畔,距长泰县城约29公里,与厦门境区仅一山之隔。走进山重,只见青山叠翠,秀水涟漪,田野山麓中桃花烂漫粉似霞,溪流淙淙如玉带。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点缀在绿油油的庄稼间,甚是迷人。生机勃发的田园,花红柳绿的春装,把古韵雅致的山重村打扮得恰似一个纯真美丽的少女。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乡村小径,我们走进了千年古樟树,她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替,历经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如今还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她是山重村的“风水树”,需13个年轻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树其身。更奇妙的是,淘空的樟树内有三个树眼,可望见蓝天白云,小鸟飞翔。
      古朴的村庄,对历史的遗迹保存完好,她不仅有千年古樟,有用鹅卵石建筑的古民居,有建于1635年的薛氏小宗祠,有明嘉靖年间修造的昭灵宫,还有一个文革历史展览馆。
     “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山重人现在的小康生活。”醒目的前言,把我们引进了“古山重文革展”。两间百余平方米低矮、明亮的平房里,四壁都挂满了我们年少时熟悉的景物,毛泽东主席的各式各样的像章,八个现代样板戏的剧照,上山下乡知青“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日用品,印有“忠”字的军用水壶,草绿色背包……
      那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历史。
      咀嚼着一股淡淡的酸楚,晚霞下,我们看见了荒坡上高高的佛塔。据说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座用鹅卵石砌筑的石佛塔。它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和谐地相依相偎,构成一个坚固的圆锥形台阶式石塔,古塔刹石柱上面的题字都带有“佛”字,共7层,高8.45米,古朴、巍峨,令人惊叹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也许是缘于对古塔历经沧桑的崇敬,也许是因为那一个个圆滚滚的鹅卵石都代表着一个个英灵,我和健峰大姐不约而同地走上荒坡走进古塔,默默地从地上捡起一块小小的卵石,虔诚地慢跑着,一圈、两圈、三圈,据说这是一种最美好的祈福方式。
      带着采撷的芬芳,带着祈求的希望,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古朴的村庄。归途上,一轮火红的夕阳高悬在天际,镶嵌在连绵起伏的青山叠翠间,桃花更红了,油菜花更艳了,一路芬芳令人陶醉。
                                                                          2011、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18 11:3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2-18 17:26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18 19:52:42 | 只看该作者
林教授拜读了美文情不自禁献花啊?这是桃花还是梅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19 10:3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2-19 11:08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2-18 19:52
林教授拜读了美文情不自禁献花啊?这是桃花还是梅花?

刘兄,采摘了家乡怒放的桃花献给您!平衡了吧?
此次回家,我尽力为您寻找‘蒜花’,可难觅啊!葱花与蒜花似相似,谨此先送上葱花以缓解您的思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19 11:23: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教授兴致勃勃再献花图。后埔桃花真香艳,而且正月就盛开了,不知是有温泉滋润还是老教授施了啥米生长素催发?
那些青葱花也很茁壮茂盛,一派乡土特色。佤好歹也种过蒜,却至今没见过青蒜开花。猜想两种属不同的植物,会近似吗?也许蒜花近似水仙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2-19 14:1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2-19 14:24 编辑

蒜   花 (图下载)
       蒜花与韭菜花、葱花的形状大体相同。通常看不到蒜花,是因为我们种蒜的目的只是吃蒜而并非留种;蒜必须等待到其成熟(蒜头结成瓣、蒜杆老化)后才长蒜花。我们从菜市场买到类似于韭菜花的食用蒜花属于幼嫩状态的花蕾;随着花蕾的进一步成熟将逐渐变大、变成球形状;而后,花蕾爆裂(上图)便露出由众多小花朵所形成的花球(下图)。随着蒜花的成熟,小花朵将结成类似于水滴状(似小花朵般)的蒜籽。与韭菜、葱一样,由于其种子所长得苗太细小,故很少被作为种子使用。   蒜花,因淡雅而不受人们所关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57 , Processed in 1.123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