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阳光明媚 于 2013-11-11 12:54 编辑
踏 歌 夜 行 高志强 柔美的月光,淡淡地洒在肥沃广袤的土地上,初夏的微风,送来阵阵稻禾的芬芳,玉带般的漳江,蜿蜒欢快地向前奔腾欢唱着,点点星光镶嵌在美丽的原野……乘着习习的凉风,我们一个由三个家庭组成的小分队正健步走在往荷步的大道上,一路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 早在半个月前,三春夫妇突发奇想,邀培明、健瑜、启梅和我共三对夫妻,计划从云霄城关步行到荷步海边朋友的蟹池,去领略田园风光、品尝美味佳肴,一来健身,二来会友,两全其美。虽说这段路程近13公里,可大家热情高涨,我们这几位快奔五十岁的人乐的像孩子似的,分头备好电筒、军用水壶,换上休闲装,脚蹬运动鞋,选个有月光的良宵,就这样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临行之前,培明兄接到中医院急诊,做为领导的他身不由己,只好放弃这次童话般浪漫的“远足”了。 我平时偶有登山,可穿的是十几年前的军用鞋,既落伍又陈旧,妻子劝我去买了一双运动鞋。出行前,我不由自主地悄悄穿上了它,心想,这下走起路来一定很精神、很舒服! 我们五人一路纵队,三春兄幽默地喊起了口令:一二一,一二一,逗得大伙乐不可支!我哼着小曲,心旷神怡…… 一眨眼,灯火阑珊的繁华街区和宽阔整洁的漳江大桥已被我们甩在身后,迎面而来的是漳江入海口那潮湿清新的空气。 奔腾不息的漳江水此时突然变得很平静,银色的月光洒落在江面,微风轻轻吹来,波光粼粼,美仑美奂。鳞次栉比的厂房灯火通明,好象在向人们昭示“宏晟玻璃”和“东州冷冻”的辉煌前景。 一会儿功夫,雄伟壮观的北江水闸映入眼帘,唤起了我儿时的一段美好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还在云师附小读书的我就曾排队步行到水闸工地参观,记得是黄扬生老师领着我们一路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走过来的。在“远足”前的那天晚上,我兴奋得几乎没睡好觉,觉得夜怎么那样长,天怎么还不亮? 临行前,母亲为我准备了一牙杯的炒饭,一粒煮鸡蛋和一军壶的开水。到了工地,工人叔叔向我们介绍说,北江水闸建成后将拦住宝贵的淡水,为我县农业灌溉发挥巨大作用,为农业丰收贡献力量! 我的思绪还沉浸在童年的遐想中,眼前突然呈现出东坑村幢幢小楼,耳边传来农家小院阵阵电视节目的优美歌声。 此时,我们队伍中有人问道,走得动吗?脚不疼吧!大家异口同声说不疼。其实我的脚是真的疼了,这是我那双新鞋惹的祸。我心里暗暗自责,不该穿新鞋子远行。妻子知道后一旁搭腔道:鞋子还是穿旧的好! 我强忍着疼痛,艰难地跟在队伍的后面。要知道,从城关到荷步足足有13公里,眼下行程不足四分之一,这下有我好受了。 正在我有点灰心的时候,一阵动听的潮州民乐兴奋了我的神经,只见农贸市场戏台边人头攒动、商家云集,老人乐不可支,小孩追逐嘻闹,好一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风俗画卷,原来是船场村在演社戏。要不是我们赶时间,我非得过去凑个热闹不可。 可能是我们几个人平时常把登山和散步当成乐趣,才能有今天远足的干劲,不然怎能走了近十公里还没听到有人叫累,大伙的心里还这样热呼呼的,尽情地领略这美丽的山水和人文画卷呢? 好家伙,东厦万亩标准农田示范区和万亩蔬菜基地与大海的水平面融为一体,一眼望不到边,真象北方的大平原!新建的沈海高速公路穿行其间,奔驰的车辆犹如银河的流星匆匆逝去,又匆匆而至。巍峨的大梁山象群健壮的武士,手挽着手筑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守卫着万亩良田、万里海疆…… 再走不远,东方埭的蟹池群已依稀可见。离开水泥路,步入机耕道,我们继续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我的裤管好象有点潮湿,原来,小草已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仰望苍穹,月朗星稀。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已经过去,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几只淘气小狗的叫声,象是知道远方客人将至而提前禀告主人。主人热情地迎候着我们这伙城里来的客人。 三春兄感慨地说,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荷步村度过的,那时家里贫穷,常常肚子饿得咕咕叫,还好自己下决心苦读,相信知识总能改变人生,咬着牙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农校,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如今生活好了,家庭富了,便常常想起父老乡亲和儿时的伙伴,今天也正是因此而结伴夜行,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延续亲情和友情。 主人被我们的长途夜行深深感动了,把早已备好的酒菜一个劲地往上端。望着一张张憨厚黝黑的脸庞,听着一阵阵爽朗会心的笑声,闻着那醇厚扑鼻的酒香,一股暖流立刻涌遍我的全身。 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光芒洒满了大地,渔火点点、酒香阵阵、笑声盈盈、情意绵绵……
责任编辑:许巧英
阳光:入5大类家乡故情3小类风土人情。
2007年8月20日写于将军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