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90|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回乡的历程(二)——生产队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3: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8-6 15:52 编辑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5-11 14:44
我们这一代,生活苦虽然苦点,但可圈可点的阅历亦是我们的财富!
    集共青团、民兵连、果业队为一体的青年突击队共约近40员(因照相突然、人员未齐全),男女参半。扛起锄头是农民、扛起自动步枪则是一支英姿飒爽的民兵队伍。本队对全村集体山地进行开垦、种植水果(主要为荔枝、菠萝)和茶叶;同时,也管理、采收水果,制作茶叶。本队都是同龄的青年人,我们团结、勤奋;也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顽强向上的精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47: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8-6 15:49 编辑

74届的几位同学(上图:后右4 林三定、前左4 林蒜花;下图:前左1 林绍有)都是队友;我们回乡知青不仅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还要承担“扫盲夜校”的教学任务。虽物质匮乏、生活艰辛;但我们勤劳勇敢、富有朝气!
     (上图后排中部那个个头偏低、脸色较臭的,下图那个傲视苍穹的是本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6 15:53:4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时代特色的老镜头,一个个朝气蓬勃,豪情满怀!
校友论坛至今第一次出现回乡知青的群体光辉形象,具有震撼性,考古价值非常突出,不仅是后埔村史有特殊意义的时代镜头,更是温烧县史难得的宝贵史料。
建云还有多少好料,希望多多奉献出来共享。热烈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8-6 15:54:2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猛料沉在底下可惜了,可以开一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6 16:2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8-6 23:05 编辑

林绍有敦厚的面容一看记忆犹新。伊初一系我们班的(那时叫2连5排)记得在望安山腰挖战壕时,绍有穿圆领海魂衫,埋头苦干,佤赞赏贡:绍有参军肯定无问题,叶明福就无可能了。林建成老师笑说:你跟绍有关系好,才这么说。
后来绍有不知为什么离开我们班失踪了,佤以为伊真的参军去了。伊高中还在一中读,佤却不知道,看了年段毕业合影才发现,可见这个老乡真是憨厚,不活跃。伊现在在哪里,做啥康?
青年突击队合影里的林蒜花,不是当年被佤误伤的那位,这样佤可避免被突击队清算的危机。此外红星初中也有林蒜花,一中4连4排那位名字被佤记作林蒜花。高8班那位林蒜花,到底是后埔的林蒜花还是红星的林蒜花,还是有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6 21:54:35 | 只看该作者
有男子汉气魄!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6 22:18:48 | 只看该作者
时隔多年,按原样再来一次比对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6 23:01:43 | 只看该作者
当时为啥米照这些合影?定有内情,请建云透露一下背景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0:27:41 | 只看该作者
彭伊 发表于 2012-8-6 22:18
时隔多年,按原样再来一次比对比对?

时间太窄,指缝太宽;往事只能回忆,无法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0:2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8-7 18:32 编辑

时代的幸运儿

         “阳光”老兄说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我同意其说法。自高中毕业回乡后,我的人生路确实走得很顺畅: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蘑菇、木耳均种得很好;但此路不能再走了,欲参加“三大革命”时正好碰上原在大队负责文宣的知青走了;我顺而代之,协助大队团支部开展文化宣传事务。1974年冬季,女团支书也光荣入伍了;很自然,团支书也就由我接了班。而‘果业队长’一职却是形势所逼、无奈之下接手的。
       1975年,随着部分地方私下‘分田到户’的暗潮微微涌动,大集体的机制开始受到质疑时,大队与生产小队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原果业队长面对着现实压力不是主动去化解,而是整天到大队部诉苦、提要求,甚至屡屡提出辞职进行要挟。看着大集体的产业不断被分化或破坏,看着老队长的无奈,我在大队干部会上主动请缨——由团支部为主体的民兵连接管果业队、协管“赤毛溪”耕山队,并留原队长为顾问。提议很快得到大队党支部同意,也获得年轻人、尤其是知识青年的支持!报名者十分踊跃,在考虑各个生产队的派人意见的同时,我尽量选择年轻的精英加入。考虑到我在大队需要应对的事务较多,我还任命了个现场‘队长’,但实际上总体事务还是由我负责。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当年轻人集中在一起时,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喜欢学习、尤其是对新鲜事物与技术爱好的风气浓烈。我还十分在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教导,充分尊重“半边天”的力量与促进作用;使整个团队自始至终保持友爱与团结。本队可发展与利用的领地遍及“三山”脚下的果园、还有几十亩的农田;产业有荔枝、菠萝、茶叶与粮食等。
    与家乡这帮年轻人在大集体体制摇摇欲坠的那两年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此生难以忘却!确实感觉:我是时代幸运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1: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8-7 16:39 编辑

幸运还要有拼劲

       接手果业队长后当时最为紧要的事是:把前团县委书记(郑合辉)带领开发的山地种上果树,否则,快要再度荒废了。欲种果树、树苗是关键!要买果树苗,即没钱也买不到。于是,我们集中学习“圈枝育苗法”进行本地荔枝苗嫁接;很快,原有的荔枝树的嫩枝都被逐株“圈切去表皮、包上易生根的营养土”(牛粪、泥巴、磷酸钙等混合物)。几个月后,待细嫩的根系长出来后,整枝锯下、种植。不出一年,该种植的山坡地基本都种上了荔枝树,并套种上菠萝,形成了果园。     “战地留影” 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偶遇上熟悉的照相师顺便给照的,裤腿依旧是卷着的、脚仍然光着脚,除了脸部表情外,全无作秀!
      制茶,是件即花工又辛苦的技术活!茶嫩叶长到3~5 片叶时就必须采摘,否则,很快老化。老化的茶叶既影响茶的质量又妨碍下一期的采收。   采茶是要求早起上山,在阳光尚未把露水晒干前就必须完成采茶任务;采收回后的茶叶先进行适当发酵、晾青、杀青、揉茶、炒茶、再揉、再炒……。揉、炒过程十分辛苦,炒得十分烫手的茶叶用白布巾包裹、乘热进行揉搓,要揉得最后成硬团才能成型。在当时还没有机器设备的条件下,一切都是手工进行操作!尤其是夏天,汗水从头上滴下、沿着手臂流下注入了茶叶中,丰富了茶叶的风味,……。 早起采茶、连夜制茶,往往有些人的体质坚持不了,“中暑”是经常的事!
       每当遇到这种困难的时候,我总必须以身作则,从头坚持至尾。并且,不管是否违规我总是要保障队员们的基本生活——咸肉菜饭的供应!有时,来点精神的激励也是必要的。如,“合影”就是在制茶的过程听到某照相师来村里照相时我突然宣布全体去照相的。照相,对于当时乡下人来说是一种奢求!一听要照相,姑娘们大多跑回家去梳个头、换件衣服;因为,他们或她们很少有机会去保留下当年青春的风采!      由于事发突然,有些在山上处理菠萝的队员、包括林绍有同学,没能参加此次合影。此乃一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12-8-7 08:23: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2:1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8-7 15:43 编辑

创新与积极向上精神
        年轻人好学、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果树新品种以及增产新技术,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对比试验。这是我们针对荔枝结果后一阶段易落果所进行防落果的控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没有照片的那么理想,且药物的价格不菲,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当时的试验经费全是队里自掏腰包,没有任何“科学基金”可供支持;我们的创新精神可见一斑!

       年轻人求上进心理强烈,我们每年增兵时总把思想、体魄健康,积极向上的队友送到军队大熔炉里去锻炼。  1975年底,队里购进一部手扶拖拉机,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鉴于女队员的兴趣与积极向上精神,我们推荐2位女队员(一位上山下乡的、一位本乡)参加司机培训。那个年代女司机特少,尤其是在乡下;自此之后,324国道多了一道“女手扶拖拉机司机”的靓丽色彩!   
       然而,不是所有的改革与创新都会受到欢迎。大队部原来是随便个干部写张条子就可以来要茶叶或水果,可到我手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对各部门均予以限量供应;特殊供应必须在大队书记签字后、由我再签字方能生效。这下子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8-7 15:02:20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8-7 00:29
时代的幸运儿
         “阳光”老兄说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我同意其说法。自高中毕业回乡后,我的人生路 ...

写得很好。在我们下乡知青无奈地在农村混日子时,建云却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这样一步一脚印的奋斗过程,生活气息浓厚的亲身经历,值得大书一笔。慢慢回忆记叙,就是一部又鲜活又有时代意义的回忆录。
那个“1995年”,是“1975年”笔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8-7 22:41:02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8-7 00:27
时间太窄,指缝太宽;往事只能回忆,无法比对。

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4-28 09:57:33 | 只看该作者
题材资料酌情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5-4 20:49 , Processed in 1.1544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