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炮城泉州(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炮城泉州
权彬(泉州)
           泉州老城区别称鲤城、刺桐城、光明之城,现在又何妨叫它“炮城”呢?当然,这只是笑谈,无须当真。炮者,此处为闽南语说法,专指口舌之用,而非武器火药器具等。喜欢自我吹嘘,夸张“讲空”,本地土话叫风龟风神,在此地并非少见,并推而及之,在外人面前偏激地放大家乡荣誉,热衷于抬举故土乡闻,固执地争相夸耀特色能耐等,只要你生活在泉州,或跟泉州人相处,常看见到,甚至屡闻不鲜。此做派还会互相感染,形成你追我赶态势,江湖和庙堂共存,机关与市井媲美。
           当然,这种现象只能说时常存在,在某些场合、在部分人身上比较突出,没有理由无限扩大,更不能累及所有温陵圣人,这是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以免引起误会不满。
           2008年奥运期间,热闹气氛也弥漫于泉州上空,有别于外地的是,有句话让人特振奋,喊出来特能引起共鸣:“整个北京城都是泉州人的烟火!”当时泉籍前卫艺术家在张艺谋旗下做事,主管焰火,在奥运开、闭幕式上,成功地打出五环、大脚印等高空火焰造型。故乡艺术家的成功表演,让世人刮目相看,也让乡里乡亲骄傲,不好好张扬一下,更待何时?而此时,也只有用夸张的表述,才足以抒发内心。“满北京城全是泉州人的烟火!”一时在街头巷尾流行,说的人高兴,听的人痛快,大家共同满足。
           泉州沿海有“风头水尾”之称,农业生产条件差,历史上许多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异国他乡谋生,解放初期又是对台前沿,被现代工业所遗弃,是个穷窝。改革开放后利用侨资抢先一步,经济有较大发展,相比之下有悬殊,泉州人为此感到骄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过于膨胀,走向偏激,便有些可笑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泡沫,繁荣昌盛的背后有畸形,娱乐场所多于公共厕所,出现“麻龟”醉客多、对小姐出手“大方”的现象,反应快的小姐在惊讶之余,赶紧发加急电报:“钱多人傻速来”,好机相拍报,让姐妹们快来挖金拾钱。不但娱乐业兴隆,泉州酒市场也繁荣不衰,有酒国之称,“英雄”不少,有的人,一晚上要跑几场酒席。在这种气氛下,不乏些许炮客也乘机添油加醋、浑水摸鱼,吹嘘他最近某晚去了那个星级酒店,然后跑场与某某长官老总碰杯,之后又将去哪个重要场合捧场,炮得很舒畅痛快,过一把嘴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3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1 22:38 编辑

       泉州偏居一隅,远离政治中心,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把精力专注于经济舞台,未尝不利于发财致富,且泉州人口多,占福建省五分之一强,从概率上讲,富商多一点也属正常。只是,前后经济水平的落差易于造成心理落差,致富后难免兴奋,并希望借此提高身价,表现之一便是很想知道外人对泉州印象有多大改变,想知道其他城里人对这方水土的评价,以致出差外出时也经常不忘向酒店宾馆服务员交流。“有钱、慷慨。”这种话常能听到,可能一部分真实,也有可能是迎合,但不少人听了很爽,觉得话说到了心坎里。穷怕了,总算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回家后可以好好向朋友反馈,分享高兴。
           社会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难免泥沙俱下,炮,似乎也找到了土壤,有了生存空间。曾经私下问过炮客,为何乐于此道而不疲呢?答曰:“一吃嘴水,二吃风水。吹牛不犯法,过瘾随在人。有功用才能持久,炮有助于提高身价、促进交流,进而发展事业。至少,炮有养生健身之效:屈郁时一炮,心胸舒畅,昏沉时一炮,神清气爽,祛病疗疾、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健康是炮出来的,嘴巴是最好的医生。”
           炮客不但民间多,机关也不少,政府某局曾被称为炮楼,原因是局里有几大炮手,其中不乏局领导,他们爱炮、会炮,甚至无地不炮、无时不炮,以炮为乐,不炮不快,反过来为人们所炮打、所讥笑。终于,从梦中醒来,把炮纳入正轨,与工作相结合,对自己主管的传统艺术木偶、南音、戏剧等挖掘整理,并发挥特长一炮再炮,大炮特炮,本地炮完炮外地,农村炮完炮城市,最后炮到京城,炮到海外,成为联系侨心的纽带,搭起发展经济的平台,地方艺术焕发了光彩,有了新作为。由此可见,对炮也应一分为二,积极引导,如果远离无聊,方向正确,可以炮出质量、炮出内涵、炮出效用。当然,前提是要有炮的资本,“无米之吹”只能留下悲哀,无根之木缺乏生命,无源之水易于干枯。没有高质量炮弹,架势大而空洞,只能留下笑话,有实力才有魅力。
           炮的内容需要时时更新,重复话题、了无新鲜只能让人厌烦。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国家领导人来泉检查工作,在一次座谈会上,地方小官员汇报工作时讲了两句便被打断了:“你看你看,又来了。”原来汇报者按照老套路,开场白不新鲜:“泉州是著名侨乡,全国海外侨胞十分有其一,台胞祖居地,泉籍台胞占全台汉族百分四十,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老领导曾多次来泉,对泉州已很熟悉,而每次汇报会,甚至同场汇报会的不同人,都戴上同样的帽子,老是离不了名城、侨乡、宗教博物馆、台胞祖居地……耳朵听出了茧,能不生厌发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2:38:16 | 只看该作者
       事实证明,炮的内容需要时时更新,没有高质量的鲜货,引不起兴趣,产生不了威力,只有不断创新,创造奇迹,才能令人耳目一新而达到预期效果。
           置之死地而后生。好在泉州人性格受到海洋激荡,有“输人不输阵”的血性,不仅仅只有嘴上功夫,骨子里有豪气,在开放改革中抓住先机,创造了经济奇迹, GDP、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持续攀升,从一个乡镇规模的小城,跃居福建省第三大城市。咸鱼翻身,腰杆直了,有了炮的新内容,底气更充足,当然更是炮火猛烈、炮声隆隆,在各种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多了,且能不断得到各方认可,这也算是炮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吧?
           炮客多了难免论座次、比高下,当然,一炮二炮不能某个人说了算,更不能自封,于是,民间评委会便自觉不自觉地应运而生了。谁炮的功夫好,人们心里多少有数,茶余饭后总要分析、比较、评价一番,讨论得那么津津有味,逐步形成了诸如一辛二何三梅四袁等意见。为了更具说服力,需要权威人物出面拍板,以免杂嘴九肛门,莫衷一是,于是,有人便抓住机会,在众多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在场时,乘酒入腹中兴致好,把纸笔拿出,请他们题写“泉州第一炮”,五位主官一人一字,如此算是名花有主、尘埃落定,掌声响起来,江湖纷争暂告一段落。
           “第一炮”光彩照人,名声响亮,在庙堂和江湖都很有魅力、感召力,让某人独享实在可惜,于是当地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创立时,便“割稻尾”吃现成,移植过来作为栏目。由于能够发扬炮的传统,敢炮会炮,炮活炮热,且有群众基础,人脉旺人气足,市场潜力大,“泉州第一炮”收视率极高,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变成极为醒目的地方品牌,可谓炮出了水准,炮出了规模,炮出了产业和效益。
20100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1 23:00:5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在泉州工作,系佤大学同学,普通拢贡没正,写微型官场小说却有一定的水平。此篇同是着眼闽南地方特色,却反其道而行之,抖露本地人的世俗心态,写法别具一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9-2 00:55:22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泉州人爱“炮”。我细细一比,世界咱不知道,但是全国的“炮”长还真非泉州莫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6:02 , Processed in 1.1232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