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佳作《扣窑》结尾修改意见进一步的争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01: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3-9-5 02:08 编辑

   




       编者按:同学文集编辑组三位责任编辑对佳作《扣窑》结尾修改意见,激起了一部分同学对同学文集编辑工作的关心和热情,纷纷发表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尽管意见不一,众说纷纭,但这些意见对文集的编辑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无疑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编辑水平,特将部分同学的意见发表在此,欢迎更多同学发表意见。另外,先说明一下编辑组对征文修改意见的方法与态度。对征文中出现的须修改的地方,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经与原作者友好协商,沟通后,我们将尊重原作者的意见。讨论请按同学文集指导小组组长刘正明同学倡导的方法进行。
        刘正明:从办好代志的愿望出发,提合理化建议、意见是大家各自的权利,应尽的义务职责,心平气和,慢条斯理摆明自己看法、理由,说清楚讲明白即可。
       张素颜(编委):其实,作为文章的结尾,我认为两者各有优势,原文最后一句胜在有进一步的真情流露,贵在能将小伙伴们一起扣窑到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与如今生活中的事——一人喝酒和同学一起喝酒对应比照,但我的看法是,该句在与前文的过渡上稍显瑕疵,略显牵强。
   修改过后的结尾胜在布局,修改后使文章在整体结构上非常的流畅,可见修改之人意在让文章趋向完美。但我们也常说“人无完人”,文当然也无完文,原文的结尾句必也有原作者的一片深思熟虑。如果说是做纪念文集,纪念同学之情,我可能会倾向原作者本身的意向,而做实实在在的大文章,或许我会再三考虑后选择更加流畅的修改以后的结尾。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本身见识的文章还很少,水平不高,按理不该妄加评论,提出的想法也登不上大台面,以上的发言也只能做为大家的参考。
                 
         
          刘正明(论坛主编):首先应该说,章生的修改是认真的,许多文字改得准确,使原文更紧凑、精炼,同时力求内容呼应主题,突出主题。这些思路,原则上是对的,本意则是使文稿能更符合“精品、美文”的标准。

       由于着眼于单篇文稿形式上的加工,一删改,形式上讲究了,但内容上难免受到影响,有的未能体察作者本意,去掉了部分内容,主题思想意义就缩小了。
       文骅这篇“扣窑”,章生看重的是童趣,要求始终围绕这个主题。固然文中对往事叙述得很细致,细节交代很详尽,流露的感情很充沛,但作为回忆儿时的题材,有不少文章都描写过类似场面,抒发过类似怀旧情绪,这样写下来,只能说文笔不错,却难说有新境界。再说,这种童趣与74届毕业40周年存在何种关系呢?如果自始至终只谈扣窑及其乐趣,的确就只是记录忆旧情怀;修改版止于最后那感慨,又给人惆怅、失落的感受(章生似乎相当欣赏感伤主义的情调,所以觉得这样结尾更妙)。
       但江委员认为最后那几句不应删去,留着有画龙点睛作用。我有同感。这几句闲话,看似跟“扣窑”没直接联系,却有共通处。扣窑童趣不仅在于享受美食,更在于一伙儿童聚在一起做这件事,乐趣源于热闹,试想要是一个人自己扣窑,会有多大乐趣?这与一人喝闷酒有类似处。几人把酒畅饮,无拘无束,多少有点童年没大没小的影子,从形式上呼应了前面的场景;要是把朋友聚饮的场景延伸到当今,那心态可以说是返老还童,即使是暂时的,是醉眼朦胧的,也构成一种心理补偿。“大口喝酒,大声说话,大声吼歌”,乐在其中,张专家不是赞赏“老有老的骄傲”吗?新创歌词不是高歌“少年变老头……高兴还能吼一吼”吗?文骅这篇小品早就包含了这意思,时间上,《扣窑》去年写的,歌词后出现,不算新鲜了。
       所以我赞成江委员的看法,删了这几句,抚今追昔意义少了,与现实距离远了,尤其情调低沉了很多。
       当然,这几句与前文的衔接还不算浑然天成,可再琢磨琢磨。也许文骅写完“扣窑”一高兴,那天多喝了两杯,酒酣耳热,恍惚中捕捉到似曾相识的那种“少小情怀”,于是又添上这几句。此文并非为征文而写,当时他哪会有预感,三言两语带过。现在是精加工的时候了,趁还能吼几嗓子,建议文骅赶快灌个半醉,仔细润色这几句酒话。



         黄文骅(《扣窑》一文的作者):谢谢章生同学及各位编委的指正!这篇文章不敢谬称“精品”,只是看到阳光明媚上传“扣窑”相片,一时有感而发,说好听点就一小杂文。杂文叙事不用有头有尾,主要是写出一种感受,而往往是“卒章显志”。此文主旨不是表现"扣窑",而是感念一种小伙伴的情谊,一种同学、朋友情谊,所以说“我明白,是吃不出那种氛围”。但是最后一句没个过渡,显得突兀,这不足编委都看出来了,去掉是很好的建议,我同意。
      自己写的东西思维局限,局外人才是最好的老师。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别人的批评是最好的修改,文章不怕改,越改越好。再次谢谢同学们的指正!

       阳光明媚(责任编辑):谢谢文骅同学的理解。本来修改意见出来后,不见你回复,打了二次电话给你,想听听你的意见。你电话关机。修改意见有两种:一是去掉这段话,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二是进一步抒情,而且要紧紧围绕“童真童趣”,少年时光不能倒流这一主题,不能偏题。今天早上,四位编委又提出第三种修改意见,就是把要去掉的尾段话放到最前面,因朋友相聚喝酒时吃到了地瓜而引发了对儿时“”扣窑”的回忆.......,这样就很完美了。
     保留原结尾或接受编委的哪种修改意见,由你自行决定,并请回音。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9-5 08:2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3-9-5 08:23 编辑

    我为了引用借用了两位同学的看法:

   “纪念文集”,要突出的是“纪念”意味和色彩,目的是反映参与者的感情、感悟、感怀,所以,它与其他类型的文集就要区分开,不以文稿的精良优美、不同凡响为第一标准、主要标准,不是以“征文比赛”的形式收编,也不是作为“范文集萃”的形式编篡,重在围绕主题,广泛参与,抚今追昔,各抒己见,各抒己情。……——(刘正明)

    刘兄对“纪念文集”定义的很好!我想,在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广泛参与,百花齐放,将可能更好地达到纪念的效果;也将减轻主要编辑者的负担。编辑在对认为有可能纳入“纪念文集”的题材提出推荐和修改意见,尔后,反馈给作者进行修改。作者是否愿意修改、如何修改?应尊重原作者的意愿。然而,修改后的文章是否最终被接纳进入“纪念文集”,这些具体事可留待日后举行个编委会议讨论或表决。编委会现在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放在采集、推荐文章,并对可能被采纳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让作者作为是否修改、如何修改的参考。
   “纪念文集”的意义在于回顾与纪念,希望此‘文集’今后留给大家的是轻松、愉快的回忆!——(林建云)

   “编辑在对认为有可能纳入“纪念文集”的题材提出推荐和修改意见,尔后,反馈给作者进行修改。作者是否愿意修改、如何修改?应尊重原作者的意愿”(林建云)。赞同林建云的这种看法。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在(编辑小组)你们的手里修改和决定呢?“请回音”就有点这种意思,我认为你们提出看法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就可以大功告成了。最后请作者把文章整理好后交由你们发表就行了——(江丽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57 , Processed in 1.1544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