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9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定格在记忆中的云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4: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23 16:44 编辑

定格在记忆中的云霄
(4连3排)郭石皇


      凝视着少年时代的旧照,似曾相识的你我他,逝月尘埃,流年雨露,尘封的记忆一旦打开,见涓涓细流,缓缓而来,仿佛又回到遥远的时光……
      六九年秋,我们兄弟俩跟随父母下放到云霄县东厦公社竹塔大队,有过一段短暂又情怀依依的日子。
      当年下放干部送别的场面历历在目,福州“五一广场”红旗猎猎,标语如林,车嘶人杂,随着出发的号令,锣鼓声、鞭炮声大作,道别声、哭泣声压抑,场面宏观,声动九霄。
      竹塔是个大村,东临东山海湾,南近大埔山脉,北隔近海远眺东厦公社,西有羊肠小道通往城关。贫穷、落后、封闭、自锁是本村的旧状;一望无际的天然滩涂,星星点点的原始城堡,满街悠闲的鸡鸭猪狗是本村的特色;这里地处漳江与海交汇处,盛产着至今难忘的海鲜美味,如断舌泥蚶、长竹蛏、巴菲蛤、褶牡蛎等,是云霄当时最大的外贸经济基地。
      父亲被安排在大队养殖场,整天裹着严实的大罩巾随员工在海滩上种植各种贝类,过着普通渔夫的日子;母亲是个医生,长期在县医疗队工作;我和弟弟则在离家20里地的县城一中念书,一家人聚少离多。每当周末,全家合聚的时候,父亲总是使出浑身解数,弄出几样当地最好的饭菜犒劳一家。回想当年,真是苦中有乐,其乐融融。
      母亲虽然医术不算高精,在村里已是圣人。每当周末,她坐着载客的单车回村的时候,村里的热闹程度只能以“沸腾”来形容。片刻间,排队看医的人连成一条长龙。母亲就坐在简陋的桌边听诊、把脉、开药,直到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才匆匆的扒几口饭。随后,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父亲的陪伴下,披着夜色去走访探望村里的那些痴傻孤寡、病魔缠身的人们。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近百个,无一事故,不收任何费用,在当地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几乎成了村里的道德楷模。几年前她因病去世,村里专程前来吊唁的人,其动情的述说、凄楚的泪水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中就学的日子是丰富多彩的,新鲜、美丽、富有吸引力。但不知当时少数老师仅用闽南语授课的方式是否有变化?学校大门前28级宽阔的台阶是否还在?参天大榕树应该长得更繁茂了吧?后山顶上雄踞一方,俯瞰方圆几十里的大方堡是否还在?食堂前的深水井呢?还有井边的“石敢当”碑?……
      当年县剧团排演《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因专业演员不够,从学校借调了一些同学充当临时角色。形象好的汤志强、沈克等演红军战士,吴克、程建生和我则扮演耍大刀的团丁,虽是笨拙的脚步,匆匆的客串,毕竟是此生难忘的经历,只可惜没留下剧照。
       夜幕降临的校园生活也是值得回味的,晚自习、瞎嬉闹、唱样板、打球锻炼、踢锅锅……记得高中有几个常山农场的侨生,人高马大,篮球打得特别好,屡战屡胜,威震八方。其中有一位人称“高粱杆”的师兄,真是可圈可点。对本班的刘正明和刘炎昭印象颇深。他俩的成绩好,是班上的骄傲。记忆中的刘正明瘦瘦高高,站队、座位总在最后,头发浓茂随意,略显苍白的脸上棱角分明,透露着一股执拗与干练,好像天生就不怕冷,即便在冬天也穿着很单薄的衣服,惹得我们羡慕不已。刘炎昭系云霄糖厂子弟,为人谦和朴质,总带着勤奋乐观的精气神。本人有幸坐在他的前排,偶有偷窥之举,他总是枪抬一尺,放宽通行。他俩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我的年少的记忆中。而今,正是有了这些学友的努力和热心,有了网络平台的便利,我们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交流,断层的记忆得到修复的土壤,在此深表谢意。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昔日的稚气未脱已成今日的沉稳持重。凝视旧照,感慨万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5年的人生长河,太多的事已忘却;唯忘不了的是满头的青丝仅剩下稀疏的白鬓,唯忘不了的是登云入霄那一段浅浅的记忆,淡淡的思念;唯忘不了的是绿荫下的童真和辛勤的园丁。几位在榕的旧友有幸相聚,几行老泪,几声唏嘘,穷其一时献出珍藏44年的旧照并补上44年重逢后的新照,寄上深深的问候和满满之爱。在新年的钟声临近之际,我们祝福72届初中、74届高中的同学们快乐幸福,一切都好,让云霄更美,让一中更美。想念你们,永远……


前左郭石浩、右吴克
后左汤志强、右郭石皇



左起:石浩、志强、石皇、吴克、小健
于2014、01、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 14:41: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长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4-1-21 15:2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1 15:3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文章真诚,感人,更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1 16:35: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石皇同学,你的弟弟石浩是我初中的同学,请他也写篇征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1 17:16:48 | 只看该作者


近照中左一这位认不出来,其他几位同学都很好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21 17:17:26 | 只看该作者
877315305 发表于 2014-1-21 15:37
回忆文章真诚,感人,更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1 22:47: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郭石皇在百忙之中执笔写下征文,为纪念文集再镶嵌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
       郭石皇当年插班到我们4连3排,也是个性情中人,性格开朗,相当活跃,与大家能玩到一起,我和他常在一块儿说说笑笑,尤其佩服他有天赋的好嗓子,喜欢并擅长歌咏,唱起样板戏唱段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读着这篇充满深情和感慨的忆旧佳文,脑子里一直浮现当年郭石皇的清秀面容和活泼形象,回放着亲密相处的一幕幕开心情景。在余韵不绝的叙述里,洋溢着浓厚的真挚情感,萦绕悠长的人生咏叹。下放干部子弟在云霄的磨难经历,在他的发自肺腑的笔触下,化为了特殊而珍贵的人生记忆,那是越来越值得怀念的一段青春时光,越来越凸显同学情谊的一个岁月烙印。文中对父母的深深缅怀,让我们了解到他的父母在云霄的一些经历,他们都是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富有博爱精神的好人,是众多正直、勤奋的下放干部的缩影,都是值得我们敬仰与缅怀的长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1 23:28:29 | 只看该作者
       间隔40多年的两张照片并列,很有沧桑感啊。与郭石皇40年没再见面,几次听着电话里的声音,脑子里闪现的都是过去那个少年模样,差不多就是老照片里的样子,汤志强、吴克的模样也都恍若昨日,仿佛时光仍定格在初中阶段。看最新的近照,吴克差不多还老样子,那小健也可以一眼认出,汤志强容貌变化大,曾让老同学不敢相认,而今不看说明,又认不出谁是石皇,谁是石浩。看来看去,感觉中间这位儒雅人士,从嘴型、笑容依稀能看出石皇的早年轮廓。石浩的模样比石皇变化更大,小小孩童一下子以壮年形象出现在眼前,因先有提示,还能猜想到,假如乍一会面,很可能对面不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4-1-22 09:24: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4-23 17:44:11 | 只看该作者
回想当年随身同父母下放的情景,恍如昨日。正是这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们结识了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云霄同学。只有这些云霄同学的辛勤付出下,才有我们五一聚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1:17 , Processed in 1.1700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