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2: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九个头条网讯:一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展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无独有偶,马英九在各种场合中都提到,台湾要做"世界中华文化的领航者",并称不担心此举会触怒大陆,因为大家各凭本事,谁能够把文化展演得更好,才配称文化的领航者。


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杨照近日就此发表评论认为:真要领航中华文化,台湾是有这个基础的,从文化上来看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台湾保留了繁体字的基础,在解读中国传统的时候,这个工具是很重要的。就像我曾经写过的,到故宫里看得懂对联和牌匾的都是台湾人,很多大陆人看不懂、问导游也不懂,但是台湾人很轻易就能认出来。另外一件事,就是当时两岸隔绝的时候,台湾搞了复兴中华文化运动。


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大陆在经历“文革”时期,“文革”中的一些事件,对国民党来说震撼是很大的。1967年年初,蒋介石还曾经跟美国人提过,要借由当时“文革”的混乱状况反攻大陆,当然这一定是会被美国制止。国民党被这件事情弄得很激动,老蒋就做了一个决定,要在台湾搞复兴中华文化运动。


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在杨照看来,这原本只是蒋介石的“意气用事”,甚至有一段时间,台湾社会批判的声音不少,认为这种教育很是莫名其妙。直到有一天,台湾人突然发现,当初这种政治考量的产物,竟然达到了某种文化方面的效果。


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中,台湾刚好开始办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大量地选用了文言文以及中国文化教材,基本上就是《四书》的选读,高中的时候再增加文学概论。现在台湾40岁以上的人,他们基本上都是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不管喜不喜欢,不管立场是什么,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候,必然就会接受很多的中华文化。


杨照认为:很多中华文化的要素可能是保留在大陆,但谈起对这些东西的亲切感,反而是台湾社会受过这段教育的人比较有感触。我举个例子,有个台湾人被跨国公司派往大陆工作,有天总公司发了一份文件,上面引用了一个叫“LiEr”的人的话,几个人七嘴八舌讨论“LiEr”到底是谁。她刚好经过,瞄了一眼那句话,随口说出———李耳就是老子啊!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老子》里面的话!


这种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就好像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如果没有这种亲切感,同时也会少掉很多好奇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你不觉得它跟你有关系,你也不会想到要去认识、去理解。整体来说,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就没有办法全面地搭在一起。


台湾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保存与发展


台湾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1949年以来。台湾学校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已在2008年被中国大陆引进出版,更名为《国学基本教材》。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远近闻名10台湾的经典文化也造就了一批学术巨匠。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人是公认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几乎都出自台湾。杜维明为徐复观、牟宗三的弟子,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余英时为迁居台湾的钱穆弟子;成中英和刘述先都毕业于台湾大学。台湾培养的国学巨子不止于此,还有:在大陆有广泛影响的方东美的弟子傅佩荣,在两岸推行“读经运动”的牟宗三的弟子王财贵,著名老庄研究专家陈鼓应……。台湾的经典文化还孕育出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可以在《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这些细腻凄婉的曲词里感受到古代诗词之美。喜欢看电视剧的人可以在《新白娘子传奇》里发现古典夫妇情谊与宋代儒学、佛学精神的完美融合。喜欢舞蹈的人可以在林怀民那里领悟到民族舞蹈的现代魅力。


台湾保持着传统的伦理秩序。台湾的家庭关系很传统。台湾的媳妇是小媳妇,伺候孩子、洗衣做饭是分内的职责,要是婆婆不高兴、一瞪眼,媳妇还要赔不是;老人是台湾家庭里的爷,儿女如果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到台湾旅游的大陆人总会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台湾比中国更像礼仪之邦。首先,游客会被台湾的地名吸引。如台北市区从北往南排列着几条主干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出自“四书五经”的路名(“四维”出自《管子》:“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在宋代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近代则指孙中山等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只有到了台湾,大陆游客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中华民族提倡的“温良恭俭让”。


台湾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应该归功于其传统教育。台湾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固有道德”。当年国民党为台湾各级学校立下了“礼、义、廉、耻”的共同校训,今天台湾的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视修身养德。“小学开设《生活与伦理》课程,重点加强对小学生‘社交礼仪、生活起居、孝亲敬长、善友乐群、待人接物、爱国’等方面的教育。国民中学(初中)开设《国民与道德》课程,重点强化对初中生‘修己善群、立身处世、互助合作、济人利物、民族意识、民主法制、国家尊严’等方面的教育,意在‘弘扬中华优良文化’。高级中学则开设‘公民’课程,在‘学养、知能与价值观念、健全品格、弘扬优良文化、培养法制精神、建设和乐社会’等方面作为教育的重点”。可以说,“礼仪廉耻、温良恭俭让”已经成为台湾人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东西。


台湾继承了传统的宗教。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释道。佛教和道教也已经在大陆败落,可是在台湾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台湾寺庙特别多,香火鼎盛。与大陆相比,其一大特点就是进庙不需要买门票,这使寺庙真正发挥了承载民众信仰的功能。目前台湾信仰佛教的人口为5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24%,掺杂佛教信仰的人口占全岛总人口的比例则高达80%。佛教在台湾主要有四大宗派:星云法师创立的佛光山、圣严法师创立的法鼓山、证严法师创立的慈济功德会、惟觉和尚创立的中台禅寺。台湾佛教的弘法手段非常现代化,他们不仅采用讲经、讲座、共修等传统的方式;还有自己的出版社,出版书籍和音像制品。他们大多创办有自己的网站,甚至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台湾共有五家佛教界的电视台,如佛光山的佛光卫视,慈济的大爱电视台等。


2013年,中国大陆中华书局援引台湾高中必选课程《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修订出版《中国文化基础教材》做为中学教材,在多所知名中学成立传统中华文化教学研究基地,逐步推展至全大陆各中学。台湾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实重地,大陆向台湾取经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从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看中华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复兴


但是,大陆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因为任何没有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即没有亲身感受创造中华文化摇篮地,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学者,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甚至也掌握不了汉语的神韵。如同任何离开英伦三岛的人无法真正把握英语文化一样。因为文化是有诸多因素决定的,你没有对这些因素的直接感受,就无法体会一种文化的精神。 我们从习近平主席一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就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复兴。


——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一个多月后的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两天后,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习近平主席也经常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在莫斯科,他说,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出国访问时,他专门会见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看法;在友协的纪念活动上,他系统阐释中国的“和”文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由此可见,领航中华文化,需要两岸携手。大陆在恢复故有的文化精魂,台湾也在发展。



本文整合自以下相关文章:

杨照:台湾凭什么领航中华文化?

新华网 媒体盘点习近平都在哪些场合阐述过传统文化

由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看大陆

石毓智 港台人无法理解正宗中华文化




推荐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4 12:35:11 | 只看该作者
继承传统文化,台湾比大陆早走一步了,确实要向台湾学习重视五千年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1-6 01:07:35 | 只看该作者
       “一件是台湾保留了繁体字的基础”,看得懂繁体字就算比较有文化?这种看法未免浅薄。以此类推,那么看得懂篆文、钟鼎文、甲骨文的是文化大师了吧?不过,估计台湾能看得懂这些的人没有大陆多。
    汉字历来是由简趋繁,最后又由繁趋简。小篆是对大篆的简化,隶书、楷书是对小篆的简化,俗体字是前人对繁体字的简化,自古就有。推广简化字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台湾、香港也有不少学者认同简化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6 10:07:29 | 只看该作者
简与繁各有优点和缺点。很多繁体字的笔划太多,实用不方便;太简也不见好,把传统的形声字、象声字都变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06:37 , Processed in 1.1388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