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4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同窗生涯回忆录》 郭诗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23:5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3-12-8 21:35 编辑

                                                                                  同窗生涯回忆录
                                                                                              四班郭诗龙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十年的风云梦幻一晃而过。然而,许多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磨灭。它刻录着时代的印记,和那些酸甜苦辣。令人回味,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不少深刻的印象,永远不会淡忘。
      上中学是精力最旺盛,情感最奔放,吮吸知识最热切的时期。但我们在初中读书时却成了“镀金时代”。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学校成了受影响最深,遭受不幸最严重的地方。当时教师被称为“臭老九”,“反动派”。教师成了整个社会受批判受攻击鲜明的靶子。因此,我们的学习难以正常开展,多数时间都在学习毛主席语录,批判“反革命分子”。每星期至少要用毛笔字写一篇大字报贴在墙上。不仅学校里,连大街上也贴满了“药膏”。手臂上戴着红布圈(当时叫红袖章)的 “红卫兵”,不时把一米多高的纸帽扣在老教师的头上,双手绑着绳子,像牛一般牵在大街小巷游行示众,还不停握拳举手高喊着:“打倒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表现出了不共戴天的无比仇恨。当时教英语的方夏里老师就是受迫害的其中一个。老师们像吃了黄连的哑巴,谁还敢用心任教呢?我还记得高中毕业考试的卷子提前三天分发,三天后交卷。这并不奇怪,当时,正在热传着张铁生“交白卷”成为了“四人帮”的大红人,“大英雄”的动人事迹。
        196812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按语刊登了毛泽东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这是毛泽东向红卫兵发出的第二次号召。1969年是上山下乡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年,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股大潮。而我们还是幸运地在校读书,但下乡支农还是逃脱不了。
       1973年秋天,我们到下河乡孙坑村去支农。一听说要下乡,我们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因为可以抛开那因为无聊而厌倦了的学习,可以到另外一个环境中,像无拘无束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里任意翱翔。
      那天,天刚麻麻亮我们就准备好了背包、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吃过早饭,便像行军一样排着长长的队伍出发了。二十里左右的路,对于很少体力锻炼的我们,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多同学脚起泡了,但不得不忍着疼痛,拖着疲惫的腿,风尘仆仆地来到目的地。刚到时当地的农民很热情的接待我们,给我们安顿好住处。下午4点多,饭菜熟了。我们肚子都饿得咕咚地响,准备痛快的大吃一顿,可第一碗饭却是用牛皮菜、地瓜和麦皮熬成的“八宝粥”,那苦涩的味儿真叫人难以下咽。也许是家住城关的同学都紧皱眉头,望而生畏;其他的同学或多或少地“品赏”了一些。一位农民告诉我们,这一碗粥是“忆苦粥”,让我们尝后要牢记过去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才摆出了喷香的白米饭,两菜一汤的“思甜饭”。此时大家一拥而上,盛满了饭菜,顾不得斯文,狼吞虎咽地一碗又一碗,直到把肚子撑得圆鼓鼓的,连水都喝不下去了才甘罢休。晚上,十几个男同学像海港停靠的船只一般,挤在临时搭成的床铺上,渡过了难眠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太阳刚露出笑脸,我们便起床,吃过了早饭,八点准时到达田野。初临异地,啥都感到新鲜。目之所及,尽是无垠的田野,金黄的稻浪随风飘舞,仿佛向我们点头微笑。打谷机开始轰轰作响,我们捧着一把把稻谷给农民们脱粒。有的同学挥起镰刀争先恐后的割起稻子来。起初,大家干劲冲天,你追我赶,有说有笑,一片欢腾。挨近中午时分,太阳像火球,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大家都汗流浃背,男同学索性脱光上衣;女同学也顾不得腼腆,顾不得羞涩,脱下了外衣,只留一件单薄的衬衫。那衬衫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犹如一群刚被接上双手的维纳斯,在田间欢快的飘飞,加上如花似玉的脸蛋,日晒的红晕,长而黑的秀发,美若天仙。让男生们疲劳顿时消散,干劲倍增。
     中午,我们在地里吃饭、休息。下午又投入紧张的劳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们踏着夕阳的余晖返回住处。这时我想起毛主席诗中的一个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似乎就是形容此时之情景。
     下乡支农的十几天,除了收割稻子等正常劳动,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有时到田野里烤薯烧蛋,有时到山上摘果捕猎,有时到溪里捞蚌摸虾,品尝许多野味,开阔无穷的视野。
      一个休闲日,当地农民黄叔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炸药,约了我、吴耀兴等几位同学去河边炸鱼。那天天空特别的晴朗,没有一丝云彩,好像猜透了我们好奇的心思,和我们一起欢快地游玩。深秋的十月,毕竟临于初冬,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一点儿也不感到热。来到河边,眺望着蜿蜒的小河,河边那绿的草,紫的花,宛如一条彩色的带子伸向远方。清可见底的河水缓缓地流淌,微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好一派山清水秀的乡村景象。
      要引爆炸药了,我的心蹦蹦地跳。黄叔很镇静地点燃了导火索,不慌不忙地将炸药包投进河里。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一股波柱冲出水面,掀起一丈来高的水花,震得河岸都在晃动。河底的淤泥翻滚而上,清澈的河水立即变得异常浑浊。霎时,一条兔子般大小的鲤鱼冒出了水面,我们几个会水的欣喜若狂,没脱衣服就跳入水里。哪知河水刺骨的冷,冻得浑身发麻,我们的心却热乎乎的,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逮住那条鲤鱼。由于过分紧张和经验不足,那条鲤鱼竟几次从手中溜走,不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我们失望啦!站在河沿上冷得直发抖,个个相互望着沮丧的脸,沉默了许久……忽然,黄叔急中生智,紧紧抱住一把稻草当棉被取暖,并做个鬼脸,逗得大家哭笑不得。
      在一个没有月亮、星星稀少的夜晚,还是在黄叔的带领下,我们带着火药枪去打鸟。那时,人民没有环保意识,伐木、狩猎、污染水源等均不列入违法行为。深秋的夜晚,野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鸟兽、昆虫等自然界的音乐家都寂然无声地进入了梦乡,显得格外幽静,偶尔听到飒飒的风声,潺潺的流水声,加上秋霜带来的寒意,真有点儿毛骨悚然,浑身颤抖的感觉。我们都打着手电筒,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来到了山边的几棵大树下,开始寻找猎物。忽然黄叔“嘘”的一声,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我们都熄灭火光,一动不动在原地站着。原来黄叔发现了一只大鸟。此时此刻,大家都屏住呼吸,只听到心脏扑扑的跳动声。“砰”一声枪响,一只大鸟从树上直掉下来,落到地上,不停地拍着翅膀。大家倏地围上去,逮住那只鸟。我们仔细一看,竟是一只斑鸠,足有七八两重背上那银灰色的羽毛,末端却染上了红褐色的半圈儿,细腻润滑,像刚抹过一层油似的, 闪闪发亮;脖子上套着一圈深绿色的花环;腹部还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衬衣。拿着它,心里乐滋滋的,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我们满怀信心地继续寻找猎物。后来我们又打到了田鸡、布谷鸟等几种不同种类的鸟,大大小小一共十几只。将近十一点了,我们满载而归。
      回到家里,大家马上动手做粥了。我们先把切好的鸟肉用油炸熟,才和大米一起放进锅里煮。又放入点姜片,无须山楂酱、老干妈等当作料 。饭煮熟了,尝其味道果然不同凡响,地道的山珍海味,就是神仙闻到也跳墙。那鲜美的滋味,只要您尝一口,定让您终身难忘。让你难忘那青少年时代的那种原汁原味。
责任编辑:张炳顺   梁伟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0:41:55 | 只看该作者
郭诗龙同学的画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4 09:06:31 | 只看该作者
   文图并美,欢迎诗龙同学再接再厉,出更多美文美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4 09:12: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24 22:09:03 | 只看该作者
郭时龙同学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22 22:06:04 | 只看该作者
郭诗龙也是佤不熟悉的老同学,真人不露相,有文有图像,确实有才。征文的回忆真情流露,饶有兴味,写的都是当年生活的真实场景,很朴实,很生动,仿佛就在眼前。事情普普通通,至今犹清晰保存着这份少年记忆却不简单,这是心中的一股源泉,时时滋润着心田,使之不因岁月的无情流逝而干旱。而今娓娓道来,也使得老同学都分享了一份会心的欢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19:15 , Processed in 1.2168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