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及经典诗词(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3: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7 12:40 编辑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转)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3:2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3 17:54 编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追思先人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4-3 17:11: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2:4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7 12:47 编辑

清明诗词赏析(转)

    清明作为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和文人墨客的极大关注。
  
    说起清明诗,唐人杜牧的《清明》可谓最负盛名了。诗的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曲笔描写祭拜扫墓和追思先人的情状,读来教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清明又称“踏青节”,正是大地回春、举家出游的良辰,所以该诗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轻松多了,很有“阳春白日风花香”的悠闲意境。这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之所以世代传唱,大概正因它兼有悲伤与欢乐两种情绪,令人回味无穷吧!与杜牧的《清明》相映成趣的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明》,其曰:“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中虽有生离死别贤愚难辨的人间悲情,但面对大地复苏桃李争艳的自然景观,那些“野田荒冢”就淡化了。“雷惊”、“雨足”促成的“龙蛇蛰”和“草木柔”,更令人们心情舒畅,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很有点“风梳万缕亭前柳”、“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意韵,难怪该诗也被入选《千家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2:4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7 12:59 编辑

    ……
    再看诗圣杜甫笔下的清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正月,56岁的杜甫出三峡东去投奔好友衡州刺史韦之晋,翌年清明前夕到长沙,作《清明二首》。诗中除写漂泊异乡和渐入晚年的况味外,更有“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的描述,江南三月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派诗情画意,可见诗圣的清明节也颇为乐观。
   
  “南国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这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笔下的清明节,和风、马鸣、如豆的青梅、如眉的柳叶……南国的清明被这位大作家演绎得何等潇洒俏丽!另一位宋人吴维信的七绝《清明诗》,也突出了游春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此诗形象生动笔触细腻,“半出城”仨字凸显了清明踏青的盛况,读之栩栩如在眼前;“万株杨柳属流莺”一句更写活了柳亸莺娇的婀娜春色,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2:5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7 13:03 编辑

     清明节毕竟是祭奠先人的日子,总少不了哀思与缅怀。正如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那郊野扫墓悼念亡人的哀伤场面,历历在目令人凄然。古时称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人们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故曰“寒食”。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的《寒食上冢》云:“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意境空灵,空灵中却不乏对岁月流逝、人事更迭的喟叹,读来令人深思。
   
   还曾读过宋人王禹俏的《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来当时作者的处境比较窘迫,非但“无花无酒”、“似野僧”,甚至要向邻居借火点灯来读书。此诗也从反面证明清明应该是有花有酒、有情有意的春天的节日。“扬州八怪”的郑燮,在一阕《浪淘沙》词中写道:“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板桥不愧为诗书画大家,一个“湿”字,写活了清明的天象与心境,情景交融,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水交织着泪水。泪水是凝重、酸涩的,雨水却充满希冀与活力。当泪水被清明的雨水冲刷,悲情也被绿色的希望取代了。所以人们会走出“围城”,去沐浴、拥抱清新的阳春,让心田变成一片蔚蓝的天空。但愿人们通过清明祭祀、春游与植树,让生活更加充实、更添绿色、更富诗意。(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3-4-7 17:16: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7: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4-9 17:20 编辑


    写诗难,读诗却是休闲消遣。
    茶余饭后清闲时,手捧一本好书,或欣赏一首好诗,品味诗情画意,领会人生哲理,的确是美好的精神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4:05 , Processed in 1.1388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