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收藏卡品 乐在其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6: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4-1-12 13:09 编辑

                                                                                                                                                          

                   收藏卡品 乐在其中(修改稿)

                                                   江丽华


         收藏是一种体现生活情趣的爱好,也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热门,收藏爱好有多种,我唯独喜欢上了收藏银行年历卡、手机、电话卡。收藏这些卡,是因为我们省七建公司当时有位同事喜欢收藏这种卡,受其影响,我也喜欢上了。还有一个优势,因为我爱人在漳州市工商银行上班,他帮了我不少忙,帮我分银行年历卡、帮我换其他银行的年历卡,都出了名了。
   
    银行年历卡,基本上是年底前由各个银行发行的,想收藏就得去找别人要或找别人换,而且还很难一下子收集得齐全。手机卡、电话卡也一样,要找别人用过的,有时会因为一套卡中还缺少一张,急得团团转。有时为了自己心爱的一套卡,也会掏钱去买卡自己充值,或请别人帮忙充,然后再做收藏。有些卡则是通过和当地的或外地的卡友互相交换得来的,总之,有时为了这些收藏会弄得神魂颠倒。
   
    我收藏的大部分年历卡,多数是1996年后的。1996年以前的卡有些是前期留下的,有些是后来挖掘的。
   
    1999年,我这些卡参加我们省七建公司工会举办的卡展。展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麻烦:先把一张一张的卡分别装进小卡套里,再用双面胶粘将一面粘在一张A4厚纸板上,每一小张年历卡下面还得标出卡的名称和年份,还有(4—1)或(8—4)之类的,也就是一套卡有4张,这是第1张,或一套卡有8张,这是第4张。然后将其一张一张A4纸粘帖在大展览版上,开头的那一版还要写上序言,当年的序言是这样写的:1999年,我们将迎来建国五十周年大庆,迎接澳门回归。在这世纪之交的暮鼓晨钟交响之际,卡展,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知识,给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五彩斑斓的卡集,展出了有形的世界,无限的风光!然后在序言下面写上目录,即序号,参展年历卡的名称、年代,卡的套数或贴片数。整理好后,一版一版的看上去非常漂亮,美不胜收。当听到参观的同事夸奖的话语,心里美滋滋的,特别是同事带来的年历卡收藏爱好者在欣赏、称赞那些发行量比较少,他们收集不到的几套卡,更是得意。
   

    单位里有个同事,他很早就开始收藏了,收藏的卡除了年历卡、电话卡还有桥梁卡,五花八门。那才叫精彩和壮观!
   

    平时搜集、收藏卡品,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收不齐全的。自己手头有多余的,就要拿去跟别人交换,各取所需。当时我有个年轻女卡友,她在龙岩工行。我们经常写信、通电话,互相交流,比如她收集到了什么卡、有几套,而我这里有几套什么图案的,还有没有总行的、省行的、市行的等等。有时下班了还在聊,有时甚至是夜间10点多了她也会突然打长途过来,问我哪一套还有没有多余的可以交换一下,而且一聊起来就没个完。连我爱人看了都妒忌。
   
    交流好了,就要互相交换。又要写信、又要包装。交换时既要注意卡的品相,又要注意不能把指纹留在卡上,先套上一次性手套,再用卡套装好卡,然后用胶带纸把几张卡固定,最后装进厚信封,封口时一定不能让浆糊粘住卡,并且要寄挂号信。直到把信寄出去了,这时才能长长地舒了口气。一旦收到对方寄来的新卡时,常常会高兴得欢呼雀跃。总之整个交换过程常常忙得不亦乐乎。
   
    我还可以,不太迷,我那卡友,就痴迷得不得了。她的卡龄比我早、比我长,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卡友,这些卡友有年轻的也有上年纪退休的。平时哪里有人在交流卡,她就往哪里跑,人力、物力、财力肯定花了不少。可惜至今我还没机会去她那里参观,若有机会去她那里欣赏一下肯定是一种享受。
   
    后来,有些卡很不好收集,收不全,我也就慢慢放弃了。而最近两年好像很少看到银行发年历卡了。据说,今年更严格了,各个银行都不能发年历卡了。
   
    其实卡的收藏也是挺有讲究的。好像银行年历卡,虽然是同一个生肖、同一个图案,只要是出自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地区,它就是不同的卡,要注意及时收集起来。手机、电话卡也一样,尽管不是很漂亮,尽管是同一种画面,但她的厂家不同、名称不一样,也同样是不同的卡。在展示或上传藏品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图应展示正反两面,正面让大家看清楚图案,反面让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年的、哪一个单位的卡,这套共有几张,这是第几张等等。拍照时,卡要取掉薄膜袋,这样拍起来较清晰,又不会反光,比套着的好看多了。最好是单独组成就行,不要放在整版卡套里,这样比较随心所欲,一套有几张就传几张,不受限制。也不用勉强要凑成整版。写说明才会对应。有条件的话扫描效果比拍照的好。
   
    为了到校友论坛上凑凑热闹,我拿了部分年历卡到照相馆扫描到U盘,师傅说这样一页一页的效果会不大好,要一小张一小张抽出来排好。我一听傻了,这得花多长时间啊,挺繁琐的。我说就将就扫吧,能看清楚就行。这一将就也得等了足足的1个小时。
   
    前期的卡册是不大透明的、好像有点磨砂的感觉,也不可拆成单页的,所以第一次为了要去扫描,要一小张一小张抽出来,再装进后期买的卡片夹。后期买的比较透明,还可以一页一页拆进拆出,这样就方便多了。
   
    因为收藏各种卡品,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更加忙碌。卡的收藏、整理,过程是漫长的,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当你一个人在静静的收藏、整理时,会慢慢的投入到那琳琅满目的小小卡片中,让你进入画的世界、花的海洋,欣赏名山大川,领略民俗风情,了解社会发展。既赏心悦目又增长了见识。每当闲暇时,和卡友一起品品名茶,一起翻翻那一本本的卡集,谈论各自的收藏动态,真是乐在其中!



                                                        修改于2014年元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3-5-17 15:26:48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休闲生活题材很合适,别开生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1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3-12-5 09:25 编辑


    今天和媳妇谈到当时月嫂提供的一种经验之谈,我俩说法不同,我想打开《我的十几天“月嫂”体验》看一下有没有答案,可惜,一打开全版都是英语。(后来只好把这问题向网络服务商反映了)。接着我又打开其他几篇,有些正常也有些不正常。在打开《收藏卡品  乐在其中》时,才发现炎昭同学已经把我的文章修改好了。

    在此,谢谢炎昭(刘编辑)同学!但在谢谢的同时也提点意见,文章修改好了,应该告诉作者一声,要不是今天凑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卡的收藏也是挺有讲究的。好像银行年历卡,虽然是同一个生肖、同一个图案,只要是出自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它就是不同的卡,要注意及时收集起来。手机、电话卡也一样,尽管不是很漂亮,尽管是同一种画面,但她的厂家不同、名称不一样,也同样是不同的卡。(比较规范的做法是,有条件、有空间时,)(在网络上)上传藏品(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图应展示正反两面,正面让大家看清楚图案,反面让大家知道哪一年的、哪一个单位的卡


    上面这段短文中的(在网络上)上传藏品(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应更改为(在展示或)上传藏品(比较规范的做法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09:4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4-1-5 09:51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刘炎昭 2013-12-1 01:36 编辑
  
  
  
                          收藏卡品  乐在其中
  
                                        江丽华
  
                                                             2012-4-11
  

       收藏各种卡品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要有兴趣,(然后)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收集、去交换、去整理。
  
       比如银行年历卡,基本上是年底前()各个银行发()的,(关键是)(想收藏就得)()去找别人要()找别人换,而且还很难(一下子)收集得齐全。手机卡、电话卡也一样,要找别人用过的,有时会因为一套卡中还缺()一张,急得团团转。有时为了()(自己仲)爱的一套卡,也会(掏钱)去买卡自己充值,或请(同事们)(别人)帮忙充,然后再()收藏(那些卡)。有些(卡则)是(通过)和当地的()外地的卡友互相交换得来的,总之,有时为了这些收藏会弄得神魂颠倒。但当你有空时翻翻那一本本的卡集,(真是)(会觉得)乐在其中。
  
       我收藏的大部分年历卡,(可能)(多数)是1996年(才正式开始收集)()的。96年以前的卡有些是前期留下的,有些是后来挖掘的。当时我们省七建公司有位同事喜欢收藏这种卡,(互相)(受其)影响(),我也(参加)(喜欢上)了。但整个公司参加的人也没超过10个。当时我收藏这些年历卡有一个优势,因为我爱人在漳州市工商银行(上班),他帮了我不少忙,帮我要卡、帮我换卡,都出了名了。
  
        几年后,我这些卡也曾经参加过我们(省七建)公司工会举办的卡展。(展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麻烦:先)把一张一张的卡分别装进小卡套里,再分别用双面胶粘在一张A4厚纸板上,()每一小张年历卡下面()标出卡的名称和年份,然后将(A4的纸)()一张一张地粘帖在大展览版上,开头的那一版还要写上序。整理好后,一版一版的(看上去)非常漂亮,美不胜收。()单位()有个同事,他(很早就开始收藏了,)收藏的卡除了年历卡、电话卡还有桥梁卡,(五花八门),(而且很早就开始收藏,)那才叫漂亮和壮观!
  
       平时搜集、收藏卡品,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收不齐全的。自己手头有多余的,就要拿去跟别人()换,各取所需。当时我有个(龙岩)女卡友,她在龙岩工行(上班)。我们经常通(长途)电话,互相(探听)(交流),(比如)她收()到了什么卡、有几套,而我这里有几套什么图案的,还有没有总行的、省行的等等。有时下班了(还在聊),(有时甚至是)夜间10点多了她也会突然打长途过来,问我哪一套有没有多余的可以换一下,(而且)一聊起来就没个完。
  
       交流好了,就要互相交换。(又要写信、又要包装(交换时既要注意卡的品相,又要注意不能把指纹留在卡上))用卡套装好卡,再装进()信封,(封口时一定)不能让浆糊粘住(),(既要注意卡的品相,又要注意不能把指纹留在卡上,还要增加信封的厚度,怕被压坏。)(并且要寄)(最后用)挂号信(寄出)。直到(把信寄出去了,)(这时)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一旦)收到(对方寄来的)新()卡时,(有时会)(常常会)高兴得欢呼雀跃。总之(整个交换过程常常)忙得不亦乐乎。
  
       我还(不怎样)(可以),(不太迷),我那卡友,()痴迷得不得了。她的卡龄比我早、比我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卡友,这些卡友有年轻的也有(上年纪)退休的。平时哪里有人在交流卡,她就往哪里跑,人力、物力、财力肯定花了不少。(可惜至今我)还没机会去她那里参观,若有机会(去她那里)看(一下)(),(那也)(肯定)是一种享受。
  
        )后来,有些卡很不好收集,收不全,我也()慢慢放弃了。而最近两年好像也没看到单位发年历卡了。
  
       其实卡的收藏也是挺有讲究的。好像银行年历卡,虽然是同一个生肖、同一个图案,只要是出自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它就是不同的卡,要注意及时收集起来。手机、电话卡也一样,尽管不是很漂亮,尽管是同一种画面,但她的厂家不同、名称不一样,也同样是不同的卡。(比较规范的做法是,有条件、有空间时,)(在网络上)上传藏品(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图应展示正反两面,正面让大家看清楚图案,反面让大家知道哪一年的、哪一个单位的卡。
  
       (这次)为了到校友论坛上凑凑热闹,我拿了部分年历卡到照相馆扫描到U盘,师傅说这样一页一页的效果会不大好,要一小张一小张抽出来排好。我一听傻了,这得花多长时间啊,挺繁琐的。我说就将就扫吧,能看清楚就行。这一将就也()等了足足的1个小时。
  
       前期的卡册是不大透明的、好像有点磨砂的感觉,也不可拆()单页的(卡集),所以第一次为了要去扫描,要一小张一小张抽出来,再装进后期买的卡片夹。后期买的比较透明,还可以一页一页拆进拆出的比较方便。但刚开始经验不足,由于藏品比较多,卡片夹拆散了(会排乱)(没注意)次序,等扫描图放到论坛上,才发现整理得不大规范,有些上下(位置)放错了,有些没有(整理)(归类)成同一系列。
  
      通过)在校友论坛多次上传收藏品图像,让我又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1、拍照时,卡要取掉薄膜袋(扫描除外),这样拍起来较清晰,又不会反光,比套着的好看多了。
  
       2、单独组成就行,不用放在整版卡套里,这样比较随心所欲,一套有几张就传几张,不受限制。也不用勉强要凑成整版。写说明才会对应。
  
       3、(还是)扫描效果(比拍照的)()好。但若要一小张一小张来排列、扫描,既费钱、又浪费时间,(而拍照就省事多了)。(总之,两者)各有千秋。
  


                                         (2012-4-11 ~~11-27帖子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3:14 , Processed in 1.1544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