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同学文集、图集封面封底设计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5:3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29 17:50 编辑


纪念文集封面封底设计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5:3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29 17:48 编辑


纪念图集封面封底设计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9 15:48:36 | 只看该作者

同学文集、图集封面封底设计说明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29 16:51 编辑

朝阳(纪念文集、图集)封面封底
设计构想
   
       1、文集封面以朝阳初升、满天云霞的摄影作品为背景,下方选择云霄一中旧校门及朝阳楼历史照片,给人以亲切怀旧之感。
       2、书名“朝阳”二字选取毛泽东主席诗词“还看今朝”和“残阳如血”中的字体,潇洒大气,既体现了云霄一中高中74届、初中69级(含红星班)学子们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及时代特色,又回避了选用现代书家可能引起的纠结和产生的费用负担。
       3、右上角“岁月如歌”采用中国篆刻的表现形式,古朴厚重;左侧分别选用同学的诗文,体现了文集、图集的主题。
       4、图集封面以摄影胶片的形式展现一幅幅老照片,岁月的影像和青春的倩影一幕幕展现在读者面前,亲切感人。封底采用设计者最新摄影作品《老榕树》和《校友亭》,意义深远!
       本人在设计之前参阅了许多资料,与电脑设计师花了几天时间,力求以最好的视觉效果向同学会交出最佳答卷。昨天章生同学将设计初稿带到漳州与会长及其他同学探讨,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设计稿是再修改后既体现我的设计风格又让编委会多数成员较为认可的。如果同学们有更好的方案尽可提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高志强
                                        2014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9 17:1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1-30 01:02 编辑

由于网络问题,重复上传了好几次,致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9 17:52:35 | 只看该作者
zbs 发表于 2014-1-29 17:19
由于网络问题,重复上传了好几次,致谦!

我把两图分成两楼,这样便于观看和提意见,显示也较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9 18:4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1-29 18:47 编辑

志强的效率非常高,整个构图,取材,颜色,涵义都很符合文集、图集的内容。困惑很久的事,给他一来就OK 了。改成两楼确实能更好的方便同学鉴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29 21:23:08 | 只看该作者
      采用原一中大门影像作为封面,气势恢弘,而且具有历史纵深感;金黄色的主色调光华绚丽,令人联想到一代学子正像冉冉初升的朝阳,充满希望。画面构思及调色都很不错。
   封面一行文字采用另色衬底,反差较大,略显生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2-1 20:38:29 | 只看该作者
高志强 发表于 2014-1-29 15:48
朝阳(纪念文集、图集)封面封底设计构想           1、文集封面以朝阳初升、满天云霞的摄影作品为背景,下 ...

封面设计的很好。看到纪念文集封面“朝阳楼”就如昨天……又把我带到学生时代。很好很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2-2 01:5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4-2-2 02:16 编辑

       两件封面封底设计算是我献给同学会的春节礼物,谢谢同学们的关注与点评!我会采纳大家的建议和想法加以修改,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满意,希望大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但话又得说回来,艺术设计就像一件时装一个发型或一套住房装修一样,一定会体现设计师的风格并倾注其心血的,但尽管如此也总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同时拍手叫好,百分之百喜欢,因此也才有了艺术的多元化和风格的多样化,相信每位设计者的作品都会体现自己最佳的一面,尤其是本人,整个创作过程几乎都是在饱含激情中进行的,而且是在视野宽了以后创作的,但不足之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我将尽力克服,力争完美。
       再次感谢热心同学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同学会给了我一次奉献和展示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2-10 14: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2-10 14:29 编辑

      春节度过了,离5月越来越近,要抓紧时间。大聚会的各项安排应该进入倒计时,很多具体事务都要提上议事日程。文集、图集的后期编辑也迫在眉睫。目前又遇到论坛网络稳定问题,更需要快马加鞭。
      对于文集/图集封面封底设计,首先感谢高志强在进修学习百忙之中,发挥特长,精心构思设计,几易其稿,拿出了封面设计图,为后面工作奠定基础;加上编辑组的参与,群策群力,都下了许多工夫,融会贯通,初步形成了文集/图集封面、封底的整体方案和风格,纪念主题需要的若干元素也包括其中了。这是比较成功的一面。
      另一方面,由于文集、图集的内容、编辑方式、框架结构、开本大小各自不同,我认为在艺术设计上不必都采取一种风格,也不必同一个书名。这一点起先我没有提出,想等到两个集子初稿基本完工再说,故没及时通气,所以出现目前这样的设计构思。
       按图集的收编进度,目前处于归类选择阶段,一部分图片像素不合适,还需要弥补;又根据部分同学意见,反映40年一次大聚会,纪念图集主题应尽可能丰富多彩,5月聚会的各方面镜头最好也能容纳进去,首尾呼应,免得缺了最激动人心场面,意犹未足。这样一考虑,图集可能待大聚会活动完成后再补充部分现场镜头,付印时间延后一点。错开文集、图集的印出时间,也可以使大家先文后图,分别品尝,好料不要一口吃完。
       因此,以下对设计图所提的修改、调整意见,就是对文集封面封底而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2-10 18:18:36 | 只看该作者
      依据以往的经验,设计封面封底之外,还需要设计扉页(有图案、书名),讲究的在封面与扉页之间还有一张“环衬”(空白的,或带颜色的,可供签名题词);分成若干版块后,每个版块还有一张“版块页”(写版块名,背景为图片或图案)。目前文集要分多少版块,每个版块名、内容未定,版块页暂不能确定,但是得有。书籍出版物,封面、封底,现在一般还带宽几公分、向里折的折边,有的折边是空白的,有的是封面、封底图案的延伸。书脊宽度,根据总书页(厚度)而定,其上的字体大小、位置也要根据最后情况安排。
      权衡两个封面设计,我倾向用带图片的那个(即原图集封面)作为文集封面的基础。目前的设计没有折边,可以考虑延伸封面、封底宽度,作为折页。感觉现在封面文字、图像较多,可简洁一些,取消竖色条和文字,或把文字分两排转移到折边。
      因为是纪念文集,应该把纪念主题在封面上表达出来,否则时期“1974—2014”,局外人不容易看出具体纪念什么,是一中校史,还是校友会成立年头。篆刻上有小字的“1974—2014”,就不必在中间再列。在书名下,列个副题:“高中毕业40周年纪念文集”或“纪念(献给)高中毕业40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2-10 18:56:43 | 只看该作者
      再下来,落款,“云霄一中高中74届、初中69级(含红星班)同学会”,有点别扭。这提法是为了尽可能包容广大同学,初中、高中、读完没读完的、红星班,但实际上不存在这样的同学会,“含”也不符合历史情况,无论当年的学校体制上还是至今的联系上,一直没有包含。解决的办法,我觉得是否可以用两个同学会共同署名方式?即“云霄一中高中74届(初中69级)同学会”和“红星初中班同学会”。虽然高中毕业40年不是红星班的事,但编辑这个文集是两边都出力了,相当于红星班是协作单位,其人员也大部分是高中74届同学,分别署名,体现平等性。文集不用写“编”,同学会是出版单位的署名;“编”是编辑组或编委会的事,可在封底折边列出编辑名单。
       封面不用写编辑或活动的年月日,这个可移到扉页下端。扉页上,除了跟封面同样的书名、副题,同学会名称可落可不落,一般不要,因书脊上还有署名。
      封面、 封底的折边上,如果没有文字,各可印一个象征性的图案;如果有文字,封面折边印原来在封面的字;封底折边,列编辑人员名单(主编、副主编、编委会),封面底设计人、题字人、制版人名字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2-10 20:0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2-10 20:04 编辑

      封面的主图采用老照片的朝阳楼,与书名呼应,并且带着怀旧情调,晕染了纪念主题。如果是原来文集的第一图,显得略空阔单调,变化不多,加了胶片式的小图,既增加画面层次,也表达了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生活剪影,内涵比较丰富。感觉胶片比例可以缩小点,并且再加一个框“军人”,会否更全面些。弯曲度也可以变化一下。朝阳楼很关键,但又没有更清晰、角度更好的画面(这是我原来用傻瓜机青菜拍的,效果不很理想,清晰度不够,若重新扫描一下照片会更清晰点),目前这个是高志强费心抠图、补图,创新出来的,实属不易。图片上方表现霞光,志强说与原设计稿比较色调有点失真,偏黄了。另外,我觉得朝阳楼边缘应该完整、清晰显示出来,不要用渐变的光晕笼罩(有点像北京的沙尘暴了),背景霞光可以淡一些,因老照片是黑白的,对比度不要太强,色调上比较协调,也显得朴素、沉稳一些。
      封底不是主要的画面,淡雅一些较好。封底配图用校友亭,新旧映衬,含义不错。但比例上,这个椭圆显得偏大,画面像满月悬挂,有过于充塞的感觉;尤其上有大片彩云,下有浓浓霞光、深色山影,色调和轮廓感觉有些喧宾夺主,挤压着中间。如把彩云消掉一部分,淡淡的一抹红霞亮色,下面不要山影,让画面开阔一些,或换作一线漳江曲流;椭圆里,校友亭体积稍缩小,使亭的边缘空间增多一点,可能更清爽醒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2-10 20:58:2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书名“朝阳”,因有多种“朝阳XX”思路,都难以充分反映丰富的主题,就用此二字也可以,留些想象余地,涵括多重解释。顺便说一下,文集用二字书名,图集也只能随着用二字,目前没想到合适的,还是在标志性、象征性角度考虑,以大榕树为例,比如“榕影”(取四十年剪影、与母校根连根含义)、“榕韵”、“榕缘”、“榕风”之类,哪个更合适,或者其它的命名,欢迎提供意见。
      书名字体采取集毛体字,从艺术特色看是个创意、亮点,两字配合得也比较和谐,显见设计中很下功夫。另一方面,我觉得文集是纪实的,还是尽量突出真实感;将来文集散发面也会比较广泛,可能有部分人尤其老知识分子感情上不一定欣赏这样的设计手法,不用集字,中庸一些,也许更单纯,省口舌。同学里乡亲里的书法高手,有愿意一展身手的,不妨采用,我们是非正式出版物,不求名家增色,书法底子过得去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1:39 , Processed in 1.279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