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8-5 12:22 编辑
说实话,我对格律诗和填词,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虽然,以前有听过一些对诗词很有研究的老师讲解过什么韵啊,平仄啊,有什么要求啦,等等等等“规章制度”。无奈我文化水平实在太低,学写的时候不是押韵凑好了,就是平仄搞反了,要换上都能对号的文字呢,字又不能达意,翻来覆去经常把灵感给弄没了。所以我对咱中国很多古代的伟大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怎么就这么厉害呢? 后来,遇到一个很放荡不羁的文学爱好者,他几句话就慨括了诗的来源,他反对用“规章制度”来凑诗的高论。他的论点很有趣,不妨写下来让大家评判: “‘诗’古人早就给下了定义了,诗=很土、很短的语言。你看‘言土寸’不是吗?‘诗歌’=古人把精炼的有押韵的短语凑起来。举个例子:关关雎鸠(平平平平) 在河之洲(仄平平平) 窈窕淑女(仄仄仄仄) 君子好逑(平仄仄平)这四句平仄就不好找了。所以,写诗的“规章制度”,只能说是一些古人在游戏文字时的一种游戏规则,当然,历代不乏出现了非常多的游戏高手。历代文人骚客已经把诗、词、曲、赋都写得登峰造极了,近代的文人又把小说、戏曲、电影,电视,小品,文艺演出都玩得没卖场了。都在改革,都在进化和消失,干嘛还拘泥于那些因词害意的迂腐的套路啊?只要你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要抒发的情感能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词汇跃然纸上这就是作文要旨了。” 所以,我就没再去玩诗韵和平仄了,有空读一读新体诗,学学打油诗,填补一下缺憾,就当是做一种情感日记。 当下的文学潮流形式的多样化,简直是日新月异,新文体既清新又活泼,新词汇让我们耳目一新,网络工具越来越多的精炼文字,代用文字,约定俗成的新造字,越发拉开了咱们50后和00后的文化距离,再加上我的文化底蕴薄弱,所识所学也是拼拼凑凑,捡拾之来的东西。能在论坛上发些小作品,其实,都是搜肠刮肚挤出来的,贻笑大方了。 另外,您对“买醉不需酒 心宽得自由”的理解可能是误解了,在诗里也罢,在现实中也罢,“醉”并非都是“愁”引起的,比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个醉肯定是一点“愁”都没有,这个阿娜尔罕不仅醉了,说不定全身还都“酥”了呢。所以这句“买醉不需酒 心宽得自由”应该理解为:在那恬静的夜晚和美妙的佛乐声中,放飞了身心的束缚,融入一种“陶醉”的舒畅。就一个:“爽”字来说。 您是玩诗词的行家里手,要向您学习。能和您在论坛里讨论文学知识,能得到您的指点是一件幸事 ,向您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