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2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确保肉鸡食品安全(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确保肉鸡食品安全
深圳特区报   20110609
  日前,权威机构正式对外公布,所检测的鸡肉中各项激素均未检出。此项检测是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测定的,共检测了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来自超市、农贸市场和肯德基等餐厅的27个鸡肉样品中的激素含量,检测的激素种类包括可能导致性早熟并可能具有增肥、致癌效果的雌激素类、孕激素类、合成类固醇类、玉米赤霉醇类等共计32种。
  “消费者对于使用激素促进肉鸡生长的认知是个极大的误区。”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沈广在日前举办的“肉鸡养殖与消费安全”论坛暨消费者探访日活动上表示,许多消费者因为不理解肉鸡快速生长原因,错误地将肉鸡长得快的原因归结为在饲料中添加了促进生长的激素,甚至凭空想象出使用激素培养出长着多个翅膀多条腿的怪鸡。
  沈广表示,澄清这些不实流言,让消费者客观认识和消费鸡肉,将有助于更好地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国产鸡肉的信心,推动中国鸡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模化和科学管理,肉鸡安全有保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肉鸡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鸡肉产业是目前中国畜禽养殖产业中规模化养殖程度最高的产业。规模化养殖相比于农户散养更便于科学系统地管理。不仅如此,我国肉鸡在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采取严格控制,确保鸡肉产品“从农场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
  据了解,作为肯德基中国南方最大的肉鸡供应商,福建圣农按照肯德基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生产,原料肉的鸡只全部来自自有农场,生产过程严格按照HACCP计划监管各个关键控制点,按照经肯德基技术部确认的QAP进行生产流程控制,最终产品经化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产品配送采用冷藏车全程保持-18℃制冷运输,并根据肯德基要求配备自动温度记录仪跟踪验证。为满足肯德基对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该公司严格按照肯德基供应商STAR评估体系要求,建立了包括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上游供应商管理的生产管理制度,每年接受肯德基STAR评估,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不加激素, 肉鸡快速成长有原因
  规模化养殖保障了肉鸡的安全生产,大大提升了肉鸡的生长速度。相较于传统土鸡较长的生长周期,肉鸡较快的生长速度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心,“培养怪鸡”、“使用激素”的说法不胫而走。
  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表示,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发现在肉鸡养殖过程中使用激素的情况。激素价格昂贵,添加使用的技术要求复杂,而且添加使用激素在中国及世界上都是明令禁止的违法手段。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副所长文杰研究员表示,肉鸡生长快,出栏早,主要有5大原因:第一,许多国内外育种公司和科研机构长期从事肉鸡品种的研究和选育,不断培育出具有优良特征的新品种,如体型大、长得快等;第二,现代养殖技术根据肉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将玉米、维生素、矿物质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比,提供适合每个阶段的科学饲料配方;第三,有赖于洁净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第四,运用标准化的鸡场设施,包括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的全封闭环境、24小时的通风体统、自动供水供料等设备,为鸡的成长提供稳定舒适的环境。第五,利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条件,包括建立符合肉鸡生长规律的光照、喂料、供水、通风等程序,以及按鸡群生长规律分阶段饲养等手段,确保了肉鸡从鸡雏到出栏,快速并健康地成长。 (王 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肉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6-15  来源:湖北省畜牧兽医局
  肉品安全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好肉品安全工作,是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民生工程。但我国肉品安全仍存在许多问题,如1990年以来,我国对欧州、日本、美国等国家出口的鸡肉、猪肉、兔肉等肉品,由于疾病、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等事件屡有发生。在国内市场,种种肉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对肉品安全失去信心,很多人甚至不敢吃鸡肉、猪肉。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肉品安全监管第一线的基层检疫工作人员,对此深感痛心,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现浅谈一下自己对肉品安全的思考:
  一、目前影响我国肉品安全的因素
  (一)饲料品质不良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饲料的品质不良包括制成饲料的原料不良、饲料配方不合理及饲料加工工艺落后等。
  1、饲料的原料不良是指采用发霉等变质原料及原料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污染。用发霉变质的原料加工成的饲料,其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残留在肉品中,对人有毒害作用。用被“三废”污染的原料加工成的饲料,其中的汞、砷、铅等有害元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到一定的量,将引起动物组织器官产生病变或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肉品安全。
  2、饲料配方不合理是指饲料中某些成份缺乏或过多。如饲料中某种添加剂过量可使饲料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过多从而影响肉品安全。又如饲料中含过量带不饱和脂肪酸的鱼脂、鱼杂等原料,会引起猪的黄脂病,饲料中缺乏青绿饲料或缺乏硒和维生素E等元素引起猪的白肌病。据河南南阳市屠宰厂统计从1999年至2009年间共检出黄脂病猪3185头、白肌病猪643头,这些病猪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身健康。
  3、饲料加工工艺落后会使饲料容易受到污染从而影响肉品安全。
  (二)环境污染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环境对肉品的污染主要为工业“三废”、农药、城市生活垃圾等通过空气、水源、土壤、农作物、饲料等环节影响肉品安全。
  (三)肉品自身兽药残留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主要指在畜牧业生产中用来预防治疗疾病的某些兽药如链霉素、青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球痢灵、氯丙啉等驱虫药,由于超量或长时间应用,以及在屠宰前未能按规定停药,都有可能导致兽药残留在肉品中,并随着肉品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如皮疹、浮肿、吐泻等。
  (四)畜禽养殖过程中滥用激素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目前某些养殖场和个人在饲喂畜禽时随意添加生长激素,以盐酸克伦特罗为常见。盐酸克伦特罗对鸡、猪等动物有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的作用,但同时残留在肉品中可使人出现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心悸和神经过敏等不良症状,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五)动物疫病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主要是指动物疫病可以使肉品携带可感染人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人发病。
  (六)肉品加工过程不规范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肉品加工过程不规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肉品加工场所环境欠佳,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在加工过程中,空气、用具、设备上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直接污染肉品使肉品安全受到影响。二是屠宰方法不当影响肉品质量,屠宰过程中由于麻电不当引起的应激反应,会使猪体组织器官出现非病理性变化。三是私屠乱宰逃避检疫及加工过程中注水、灌水等情况严重。
  (七) 包装贮运过程对肉品安全的影响 
    指包装、贮藏及运输过程中达不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从而造成病原微生物对肉品的污染,影响肉品的安全。
  二、肉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肉品安全管理是由多个部门同时进行,属多头领导,部门之间不通气,甚至相互扯皮、推诿,缺乏有效监督,削弱了对肉品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管。
  (二)技术标准不配套 
    自从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后,已在畜禽产品、饲料等方面逐步建立了一套质量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中只有较少涉及到质量安全,无法与国际接轨。同时这些农产品质量标准也只是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的单兵作战,相关行业、领域之间的标准互相衔接还不够,没有从整个食物链的角度对各类肉品进行系列化工作,一些标准,特别是检测方法标准存在较大问题,具体表现为标准参数不合理,分类不健全、不系统等。
  (三)检测体系不健全 
    我国肉品质量检测起步于80年代,但主要以微生物等常规检测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集约化及产业化的发展,肉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日益严重,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的检测工作有所加重。但这项工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设备落后,人才短缺等问题十分突出,不少残留检测项目尚不能开展,直接影响了肉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三、加强我国肉品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肉品安全工作的认识。我国的肉品安全工作起步晚,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肉品安全的重要性宣传不够,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不能很好衔接,人们对动物产品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的肉品安全观,提高舆论监督势在必行。充分认识肉品安全是从饲料生产、动物养殖,再到餐桌的一个系统工程。安全肉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检测只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肉品安全只能通过生产过程从源头控制,而不能单靠检测产品本身。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
  (二)改革兽医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制 
    参照国际惯例通行的做法,由国家兽医局统一管理全国动物卫生立法、兽医医政、动物疫病防治、进出境动物检疫、兽医药政、饲料管理、动物源性食品等各项兽医行政事务。要改变肉品安全管理部门分割的局面,根据我国肉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参照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和经验,由国务院明确权限,建立起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肉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管理。要逐步实行肉品安全的行政“垂直管理”,打破地方分割局面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减少各部门的重复设置和避免地区之间的矛盾,提高行政效能。
  (三)加快肉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肉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从肉品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实行全程法制化管理。在现有《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拟制定和修改完善的法律主要有《动物饲养法》、《动物屠宰和动物产品加工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肉品一旦进入市场流通,应严格按《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规范,逐步减少不规范的肉品市场。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肉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首先要根据肉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认真规划,合理配制检测体系和检测设备,加快产地、屠宰、市场三级检测网络建设。产地检测重点是饲料、土壤、空气、水源及规范用药、违禁药物、疫情风险评估等。屠宰环节主要检测违禁药物、动物疫病检疫检测等。市场环节主要实施肉品质量、药物残留等监督检测。其次要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形成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检测网络。第三要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和完善检测手段,为肉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依据。
(五)建立和完善肉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标准化体系
  “三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定认证体系,积极推行优质安全肉品品牌培育,实行名牌发展战略。
  总之,肉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发展。必须从饲料生产、动物饲养、疫病防治、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抓起,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全程监控,才能确保肉品的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39:43 | 只看该作者
食品安全权威报告之水产品  
2006-12-7
    近一段时期,多宝鱼、鳜鱼连续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成分孔雀石绿,弄得市民谈绿色变。记者昨日从市水产局了解到,由于目前养殖密度加大,生物病害程度加剧,我国有些养殖业者往往不规范使用渔药,存在滥用药与盲目增大剂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等现象,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损伤、引起过敏反应、引起基因突变等潜在危害。目前,我国规定21类药物在养殖水产品等动物食品时禁止使用,对允许使用的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量、停药后至上市前的间隔天数都有明确规定。同时专家也提醒市民,在食用水产品时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一定要把肝脏摘除干净。
    水产品可能出现4类安全问题
    细菌耐药性增加:目前渔用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剂量的日益扩大,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性发展为多重耐药性。同时抗菌药残留于水产动物食品中,同样导致人体出现人耐药菌的增加,耐药性的增强。由于致病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使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低,必须不断加大剂量才可能有效,甚至完全无效。这使得抗菌药物的寿命也逐渐缩短,要求不断开发新的品种以克服细菌的耐药性。
    毒性损伤:药物残留可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硝酸亚汞、甘汞等制品对鱼类小瓜虫的治疗效果好,但其在鱼体内易残留,当人摄入后可引起肾损伤和肾功能降低。一些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在水产动物产品的残留也会造成一些潜在的危害。如:呋喃唑酮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和急性肝坏死等。
    过敏反应:在水产养殖中有些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很易引起变态反应。当这些抗菌药物残留于水产动物性产品中进入人体后,轻者可表现为有瘙痒的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迅速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水产上常用的治疗水霉病的药物孔雀石绿,是一种强致癌物,现在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禁止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近来的研究认为长期使用除了会对肝、肾造成损伤外,当人们长期食用这类动物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在人体内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35:50 | 只看该作者
死鸡如何变烤鸡,食品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0-9-26 10:52 时空网
  香精加麦牙酚加“日落黄”染料,成了烧鸡的“调味料”
  江门市郊近日清除三个用死鸡加工熟食的窝点,一次过清除用来加工熟食的死鸡3100多只。消息传出,江门市民坦言谈“鸡”色变,纷纷表示不敢在街市买盐焗鸡、烧鸡等熟食。
  沥青烫过后,用化学品漂染
  910日,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工商分局兵分多路,在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奇榜村查处了三个加工窝点。羊城晚报记者随队来到其中两个窝点现场。
  当天约1125分,联合执法组第一路工作人员赶到奇榜三鸟批发市场后一排小商铺的加工窝点,没有门牌的商铺卷闸门半掩,拉开卷闸,一股臭气扑面而来。60多平方米的商铺内有两个大冰柜,里面有300多只拔完毛的死鸡,外皮已经变色,部分死鸡身上有不少淤血肿块,现场还有一些拔毛、制作的设备。联合执法组确认,这个加工点无工商执照,更没卫生许可证。记者见到,该窝点的制作间有五口大锅,冒着热腾腾的气泡,味道令人作呕。一个装着黄色液体的大锅里正煮着死鸡,锅内漂满了白色泡沫,死鸡在里面煮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变成了与市场上销售的盐焗鸡一样的黄色。经现场清点,在这个加工黑点查获的死禽共2000多只。执法人员强行打开紧锁的一个房间,里面摆满了用于调味的加浓麦芽酚、柠檬黄、鸡肉粉精以及亚硝酸钠。
  停工的工场加工人员向执法人员坦认:他们用热水甚至沥青烫,再将死鸡放入褪毛机,褪毛后放在水中清洗,以尽量去除其身上的淤血。为了除去这股臭味,加工人员都会将清洗一遍的死鸡放在已经添加了氯酸钠(是纸和纸浆的漂白剂的主要原料)等化工原料的盘子里浸泡。经过加工的死鸡一般都会先放在冰柜里储藏,等晚上拿出来放在大锅里煮,并用工业用盐、过氧化氢、亚硝酸钠、“日落黄”等染料进行漂染。挑出一些“好些的鸡”开膛破肚,用过氧化氢、亚硝酸钠等处理后加工成烧鸡。这些病鸡死鸡经过一系列化学原料的加工后,“华丽变身”盐焗鸡走上市民餐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3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2-10-21 13:56 编辑

食品安全:看看肉鸡41天出笼记,你还敢吃鸡吗?
2011-01-30   凤凰网
      古有“拔苗助长”,今有“肉鸡速成”;以前养鸡要喂一年才能长大,现在养鸡仅需41天就可上桌;以前公鸡胆大,可当“斗鸡”,现在肉鸡胆小,一个喷嚏就会吓掉魂;以前满山遍野鸡飞狗跳,现在温室鸡太阳都不敢多晒;以前养鸡撒把米了事,现在养鸡要掐着点喂食;以前的鸡从不喂药,现在的鸡天天吃药……调查现代鸡的“成长故事”。
      一般农户都知道,年初孵小鸡,年底杀鸡过年,大约需一年的时间。而现在有一种从美国引进的白羽肉鸡,从孵出小鸡到成熟,仅需41天,且能长到四斤以上!
      李广(化名)的肉鸡养殖场位于河北保定的一个小山村里,几年前村民主要以交通运输为副业,这几年养鸡业也开始在这个小山村兴起,村里大大小小的养鸡场已不下100家。
      进鸡舍前,李广告诉记者,“走路尽量慢些,说话声音别太大。肉鸡最怕吓了,只要有点动静,鸡就会四处乱窜,魂儿都吓跑了,严重时能把鸡吓死。”
       他们每次给鸡添食加水时也都会小心翼翼,尽量忍着别打喷嚏、咳嗽等。李广还听说,肉鸡内脏都比普通鸡小1/3
       走进鸡舍,感觉就像走进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有些闷热。温度和湿度对肉鸡的生长很重要。温度低了,不利于肉鸡采食生长,温度和湿度高了,细菌如大肠杆菌、球虫可能就会暴发。
       李广介绍说,小鸡刚入鸡舍时,温度控制在35℃~36℃,以后平均每一天降0.5℃,最后维持在20℃~21℃左右。湿度要保持在65%左右,就好比夏天中午刚下完雨太阳出来后照在地面上热乎乎湿乎乎的感觉。4天后湿度要下降5%7天后再降5%,好比夏季长时间不下雨很干燥的感觉。
       为控制温度,鸡舍必须配备鼓风锅炉,能定温,并自动开关。
       记者看到,鸡舍外还有几个直径达1.5米的电风扇,鸡舍的窗户是双层框,内框装有窗纱,外框装有塑料布。李广说,电风扇是夏天用来降温通风的,窗纱是夏天防止苍蝇飞进来,而塑料框是为了冬天保温。
       在鸡舍的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温度计和湿度计,李广笑着说:“这是为了随时能看清楚温度和湿度。毕竟是第一回养,时间长了根本不用看,进来凭感觉就能知道温度和湿度。”
       记者看到,鸡舍内的灯有十几个。李广说,除了温度湿度,光照对肉鸡的生长同样重要。光照过强会造成鸡群神经质兴奋不安、奔跑,容易惊群,饲料转化率低等。光照强度过低又不利于采食和饮水、生长发育。
       白天如果采光较好,就不用开灯。晚上是必须要开着灯的。一般前35天用40瓦,以后用15瓦就可以。
       雏鸡刚送来时,必须准备好20℃左右的温开水,加入3%5%的葡萄糖水,然后装到若干个小桶里,给鸡喝。雏鸡从北京运到河北需要几个小时,进舍时应控制饮水量,以防脱水严重的雏鸡一次饮水太多出现水中毒。
       李广说,养肉鸡最累的是在雏鸡来后的几天里。鸡是站在铁网上的,这样鸡粪就会顺着铁网落在下面。但是雏鸡入鸡舍时,由于爪子小,在铁网上站不稳,所以必须垫纸。
       运来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喂料了,将饲料放在料盒里。13日鸡龄是每两小时左右喂一次。因此料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鸡不能一下子给喂饱,而是既能保持食欲,又能两小时后继续吃食。“这跟过去农家散养鸡不一样,散养鸡撒一把小米,自个吃去吧。而这种肉鸡4日龄后,每3小时给1次料,比喂婴儿都费劲。”李广说,这些经验在养鸡前,就向其他养殖者打听过。
       三天后垫纸就可以撤掉了。4日龄后,同样吃完后不能马上添食,要本着少食勤添的原则。
       饲料由合同公司提供,分为三种,雏鸡吃的就像小米粒大小,中型饲料就像黄豆粗、长约半厘米的褐色的饲料,大型饲料就是玉米粒大小了。
       5000只白色雏鸡放在400平方米的鸡舍里,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但仍显宽敞。不过待养成大鸡后,平均每平方米能养1015只,基本上就是鸡挨着鸡了。
       白色雏鸡是艾维茵肉鸡,这是美国引进的白羽肉鸡品种。第一次养肉鸡,李广的感觉是除了出笼前3天,每天都离不开“药”,有营养的,抗病毒的,还有疫苗等。十几种药靠脑袋是记不住的,李广就把每天用什么药详细地记在本子上。
       比如,在营养方面,肉鸡刚入鸡舍时,就需要喝3%5%的葡萄糖水。17日内每天都要吃由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制成的赛维,兑在水里给鸡喝。1113天时,一天喝五袋金维康。
       在疫苗方面,“9日龄时,就要给每只鸡滴眼药,预防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而且必须一次性滴完。为了给5000只鸡点眼药,我找了六个人,花了3个小时。”李广介绍说,到了21天时,还需要“做苗”,这是专业说法,就是打预防禽流感的疫苗。
       为了预防疾病,抗病毒药物使用最多了。比如在13日龄期间,要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并且增加食欲的艾氟宁,100毫升药兑在三百斤左右的水里,集中一次喝完;710日龄时,每天要喝四袋施瑞宝(复方阿莫西林)。
       1517天时,要吃一种治大肠杆菌的药“普杆先”。
       1723天时,每天喂食时需要在饲料里喷洒芪黄素。主要预防各种病毒性传染病,比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流行性感冒、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还能快速恢复体能,提高健雏率快速恢复采食等。
       2223日时,用肝肾康,用于通肾。一天两瓶,兑水后饮用。
       2528天时,还要使用抗病毒药。不同养殖者会使用不同的药,有用利巴韦林,有用阿奇霉素的,主要防治呼吸道感染。
       2931天时,使用抗大肠肝菌药物头孢杆欣。这种药主要是应对肉鸡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精神沉郁等。100克兑450斤水。
       3138天开始催肥,使用黄橙素,可明显提高肉鸡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兑到水里给鸡喝,此时最好再加上赛维。
       期间,合同公司的技术人员每隔几天会到养鸡场观察鸡的活动状况、鸡粪颜色等,以便及时用药。
       “3841天时,鸡就不用任何药了。不过在鸡出笼前68小时之内,需要把鸡舍内的温度降到4℃~18℃。这主要是因为让鸡能适应运输车上的环境。而且不能喂食,但水不能断,还要加入3%~5%的葡萄糖。”李广翻看着笔记本说。
       在此地,人们饲养肉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合同鸡”,即雏鸡、饲料、药物、运费等都由公司提供,个人只出养殖场地和设备。公司按照约定价格负责收鸡。养合同鸡风险小,不会大赚,也不会大赔。要想挣得多,只能以量取胜;另外一种是“市场鸡”,从买雏鸡到卖成鸡全靠个人操持。这种养殖方式风险大,相应地说,利润也会大。
       为了积累经验,李广选择了合同鸡,与北京昌平某畜产公司合作,对方出雏鸡、技术、饲料等。而且只养了5000只,这是公司要求的最低养殖量,目前场地也只能养这么多。
       除了养殖者,鸡舍轻易不让外人进入。这主要是担心外人把细菌带进来,得了传染病如感冒的人就更不能进来了。养殖者每次进入鸡舍都要在门口的消毒池里把塑料水鞋进行消毒,消毒液两天换一次。李广说:“养鸡的最怕鸡得病,尤其是传染病。那样往往会赔得很惨。”
       尽管养殖肉鸡对环境要求比过去高,“但俺们自己从来不吃这种肉鸡,因为没有过去自个家里养的好吃,鸡肉味没过去好,也没过去的鲜。”
       更重要的原因是“肉鸡吃了这么多药,虽然这些药都是正规渠道买的,但谁知道这些药对人体是不是有害呢。”
       这些肉鸡一般都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25:34 | 只看该作者
震惊!南方市售鸡均被喂食精神类药物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拉响警钟
2012-05-24    深圳晚报
    新浪网友“深圳喉哥”日前在微博再次爆料指,深圳、广州等地市场上卖的鸡,大多数都吃了利血平、氯丙嗪等精神类药物。而且中小养鸡场还有其他药物超标使用现象。
    加药成本低效果好
    鸡为什么要吃精神类药物?对此“深圳喉哥”解释说:“我国南方养鸡场普遍大量使用利血平作为鸡群的应激反应的预防药物。所谓鸡群应激反应,就是当温度超过28℃,特别是32℃以上时,鸡群往往由于体温调节及生理机能趋于紊乱而产生热应激,严重影响到鸡的采食量、生产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产品质量,并可导致鸡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损失。”
    “深圳喉哥”说,我国南方一到夏天气温比较高,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物,成本低,效果明显。“有清远的一位养鸡场的朋友跟我说过,南方养出来的鸡,百分百会放利血平、氯丙嗪。”
    记者咨询养鸡专业人士得知,鸡群应激是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事。由于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常常会给鸡的生长带来一定影响。所谓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对抗反应,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指营养水平及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如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极端变化、饲养密度过大、运输、嘈杂等,都会使鸡群处于应激状态。有的初期影响不大,时间一长就会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为了克服应激反应,很多养鸡场用氯丙嗪预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运输途中还在喂药
    记者查询得知,氯丙嗪也叫冬眠灵。作为一种镇静类兽药,氯丙嗪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并随尿液逐渐排出,但因排出过程缓慢,容易产生药物残留。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氯丙嗪药物残留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氯丙嗪随尿液排出部分可经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而利血平则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若每日摄入超过0.5毫克,偶可发生抑郁性精神病,长期服用利血平有可能引发乳房肿瘤。据“深圳喉哥”说,养鸡场通常把利血平用于育肥催膘。在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2~3毫克/公斤的利血平,可提高增重10~12%,饲养周期缩短3~4天。
    “深圳喉哥”特别强调,这两类药物在给人看病的药店里面都属于处方药,长期服用对人体有极大伤害。用这样的药物养鸡,万一有比较高的残留,对人体,特别是对怀孕的妇女将会造成极大危害。
    记者向有经验的兽医了解,按照规定,养鸡场使用盐酸氯丙嗪片必须在上市前28日停药,否则药物的残留就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影响。对此,“深圳喉哥”特别做了说明:“按规定,盐酸氯丙嗪片必须在上市前28日停药,但是事实上,很多养鸡场和鸡贩子,考虑到运输途中的闷热等高温情况出现,为了减少鸡的死亡等损失,在鸡从养鸡场出栏前,和运输途中,还会给鸡喂食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2:39 , Processed in 1.138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