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55|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近代名家花鸟画鉴赏(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9:2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江水暖  陈之佛 1953年纸本设色   85cmx40cm  中国美术馆藏
   “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4-29 23:33: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正明!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3-4-28 17:45:38 | 只看该作者


真正书画大家之杰作!画技高超,令人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42:03 | 只看该作者

秋林散牧图  1929年纸本设色   130cmx66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秋林散牧图》是一幅表现以马为主体的画作,画中之马一棕一白,相依相伴,宁静安祥。画中虽无人,却给人有人在左右之感。此图选取草地一隅,图中的两株古树峭拔硬挺,树干斑驳遒劲,虬曲怒生,枝丫努力向上,树法取元人笔意.表现中秋时刚落叶树之状态。两匹骏马悠然自在,信步闲游,自得其乐,表明画家希望能像骏马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心境。白马取正面,棕马取侧面,姿势各异,互相比衬,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生动灵活气韵。(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37:29 | 只看该作者

赵时桐(18471945),字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浙江省鄞县人。早年为官,辛女革命后寄居上海。擅金石、书画,尤擅画马。精鉴赏,篆刻成就甚高。赵时桐习画日久,功力深厚,历代花鸟名作广临博采,传统修养达到厚积薄发,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于五代、宋元、明清诸家工写兼取,尤重工笔,达到入古出新,标领一时。《秋葵蜻蜓》取常见庭园一角,按景写生,可见画家写实功力的扎实。左侧湖石水墨晕染,玲珑剔透,韵味无穷,一枝秋葵见缝生长,劲挺生动,秋葵叶侧出旁生,真意倍生。几朵秋葵花迎风开放,吸引着蜻蜓前来嬉戏,一动一静使画面真实感扑面而来,使观者产生一种入画观赏,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36:16 | 只看该作者

秋荷  齐白石1951年纸本设色  150.8cmx62.8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齐白石的花鸟画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雅俗兼得。《秋荷》这张作品即体现出这种特色。图中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淡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32:39 | 只看该作者

枇杷双鸟  陈树人 1930年纸本设色  136cmx66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陈树人(18831948),原名政,以宇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早年师从居古泉(),与高剑父同门,后留学倭国,先后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东京立教大学,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国民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剽窃后,陈树人作为国民党的元老,对蒋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于是开始淡出政治舞台,与何香凝等一起组织画社,专心绘画的探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30:59 | 只看该作者

枇杷   齐白石1950年纸本设色  25cm x39.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他在作品中所表达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质朴的农民气质和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开。他毕生尤其晚年的创作信手拈来,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枇杷》取日常小景,通过酣畅的笔墨把生活摄入画面,遗貌求神,无论在造型、笔墨和结构、创意上都成自家风范,处处洋溢着欢乐、健康、开朗、旺盛的生命力和画家独创的风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9:29 | 只看该作者

拟元人棠上白头图   颜伯龙 1941年纸本设自  102cm x 33cm   私人藏
   《拟元人棠上白头图》集中反映出画家的花鸟画艺术成就。颜伯龙在广泛吸取元代以来花鸟名家创作经验及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创新形成工笔勾勒中伴有写意手法的绘画风格劲健清润神韵自然,趣味生动。在他的画中既有元代钱选、陈琳的清润淡雅又有王渊、张中的简逸秀淡。此图笔墨清爽浓淡适宜,赋色雅致。三只白头翁位立枝头动静俯卧相互呼应笔墨丰富生动各种花树意笔点出洒脱自然。构图满而不塞色彩艳而不俗,于豪放中含有温雅气势连贯极富生动自然之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8:29 | 只看该作者

拟丰道生笔意 黄宾虹纸本设色  78.5cmx44.5cm  中国美术馆藏
  黄宾虹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又说:”美在于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山川之浑厚在于用笔之“黑”“密”,草木之华滋归源于用墨之·简”“淡”。这两种不同的笔墨方法在画家胸中为一意耳——以“天真烂漫,意趣无穷”为宗旨。这幅小品,两株朝着同一方向伸展的花木,看似结构得毫不经意,可你细细琢磨后,就能从平淡中品出高妙来:老辣苍拙的运笔,浓淡自在的用墨,挥写出散漫中的严谨。枝干扶疏,双勾没骨,其自然之神韵,草木之秀美,在画家串意而为的笔墨运行中,流露出“无穷自在”的神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7:23 | 只看该作者

南瓜  金城1923年纸本设色  97cmx45cm   私人藏
  金城的作品大都仿古,师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但也有些作品,显得富有生气。《南瓜》是一幅很有生意的作品。图中取南瓜熟时一个片断,画家按明暗、生长规律以没骨法勾出一个个南瓜,随类赋色,遗貌取神。为了不使南瓜掉下摔坏,用竹竿搭了一个架子,更使画面有一种悬空的感觉。南瓜叶用浓淡墨依向背写意画出,更衬得南瓜红透似火,有一种瓜熟蒂落的感觉。由此幅作品可见,金城已开始师法自然,重视写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5:00 | 只看该作者

牡丹双鸽  程璋 1917年纸本设色   162cmx43cm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藏
  程璋(18691938),宇瑶笙,安徽省休宁人。工花鸟画,亦能山水人物。牡丹有“国色天香”之誉,历来被视为富贵、昌荣的象征;鸽子为世人喜爱的宠物,被看作吉祥、和平的良禽。这幅画,恰当地把两者安排在一起,把人们积极向上、祈祷美好的愿望推向高潮。此图的布局严谨而疏朗,多以没骨法为之,石块与茎叶用偏冷的墨赭、墨绿的色调以衬托粉艳的花朵,立于石上的两只鸽子,一白一黑,顾盼相望,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画家用笔用墨,细劲工放,层次分明,用色渗彩冷暖相对,写敷适度,整体风格酣畅流动,清丽典雅。由此可见,程璋不失海派丹青妙手的写牡丹之大家风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4:01 | 只看该作者

牡丹蜂雀  于非音 1954年绢本设色   147.5cmx85cm   中国美术馆藏
  《牡丹蜂雀》图的主体是一株牡丹和几只小雀、数点蜜蜂。为把牡丹雍容华贵之姿表现出来,画家采用了低视点的表现手法,把地平线压得很低,整个背景不画一物,用一片纯净来衬托风姿绰约的牡丹。牡丹枝干遒劲,在碧叶繁茂中花朵盛开,数点蜜蜂忙忙碌碌,围着花朵转来转去,四只小雀在枝干间嬉戏。在画家精心的经营中,欣欣向荣的富贵之气溢满画面。从题跋中看出,此图画于我国宪法公布之日,画家借此表达自己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可一目了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3:07 | 只看该作者

牡丹  吴昌硕1916年纸本设色  169cmx78cm  中国美术馆藏
  此幅《牡丹》描绘富贵之花盛开的情景。花分两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形成对比。左下方的花以勾填法表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中心的一组花,以没骨画法,花办尽情舒展,色泽腴润.笔法凝练。画家十分熟悉所要表现的对象,将其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表现得恰到好处,真实、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重点追求的是表现牡丹花开的红艳和灿烂,展示花开季节的盎然生意,使画作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从而充满了感染力。吴昌硕作画用心良苦,推敲再三,反复斟酌,因此下笔能一气呵成,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2:09 | 只看该作者

墨松图  汤涤 1944年纸本水墨  lOlcmx52cm   朵云轩藏
  汤涤(18781948),字定之,自号双于道人,又号太平湖客,江苏省常州人。旅居北平,晚年居上海。工书善画,善写山水仕女,尤善画松、竹、梅。作为三友之一的松树,历来是文人借此寄寓个人品格,抒发个人旨趣的对象,其不畏严寒、风霜独立的特征同中国传统精神不谋而合,作为这种品性的象征也是自然的。《墨松图》取松树枝干的一段,树针不多,但枝干前后伸出,虬曲怒张,铿锵有力,斩钉截铁,一种傲然之气油然而生。此图可以看作有两个“旷字形相连而成,枝干转折方硬有力,干上老皮斑斑驳驳,凸显老辣,干笔顺势勾廓,再用淡墨晕染,几个枝丫或用焦墨画出,或是突梢挥洒,力显老干披霜,笔力劲健,粗犷、豪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1:17 | 只看该作者

鸣喜图  陈之佛 1959年纸本设色  167cmx97cm   陈之佛艺术馆藏
   陈之佛和其他诸多现代画家一样,青年时期留学在国外。他曾在倭国专攻图案,为其以后的绘画风格奠定了技术功底。《鸣喜图》发挥了他细腻精湛的技艺,众喜鹊情态各异,叽叽喳喳地分布在花、树、石之间,与梅花、茶花、月季构成一幅“喜上眉梢”的喜气洋洋的生动画卷。画幅左上方题有“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作”字样,可见画家运用中国传统的谐音、象征手法寓意祖国吉祥美好。画家是在借鹊之“喜”来表达心意情怀,将喜“鸣”之。把吉庆祥和的气息透过生动活泼的情态尽现于画幅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梅花水仙  吴徵 1946年纸本设色   107cmx48cm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画上往往有许多固定的绘画符号,如怪石、各种花卉,它们的不同组合常常表达出不同的人文关怀,传达着中国文人精神和民族性格。梅花的不屈、水仙的高洁是画家无言传达出的真情。图中梅干虬曲怒张,侧锋干笔方硬顿挫而出.花瓣用浓淡朱色点染,变化丰富,横的长枝挺秀坚韧,枝梢露出笔的尖锋,更显得清新峭拔。水仙运笔圆润,前后俯仰,生态倍出,花瓣取势含蓄,用勾勒的圈瓣画法,浓墨点染画蕊,清润皎洁,抒写了画家清高孤洁的情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19:25 | 只看该作者

梅花双鸟  赵梦朱 1940年绢本设色   86cmx27.3cm   鲁迅美术学院藏
   古人云:“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赵梦朱的《梅花双鸟》把古人画梅的精髓和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完美和谐的境界。画幅上下作梅花两枝.一枝冲天直上,枝头花开正艳;另一枝宛转低垂,刚劲中带几分粟媚;枝上两只雀鸟,依偎相伴,一只俯头对望梅花,另一只则侧头左右顾盼。古人尝云:”写梅取骨。”这里艺术家没有过分强调梅花遒劲刚挺的骨力,而使柔枝与小鸟相映成趣,这种不似之似的意蕴表达出平淡天真的艺术旨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18:27 | 只看该作者

梅花  赵云壑 1936年纸本设色  75cmx41cm   中国美术藏
  宋郭熙说:“善书者往往善画。”悟得其中妙趣者当推吴昌硕。他以书法笔意作画,可从其所写的梅兰竹荷中领会出别趣来。他画的梅花,更能体现出凝重古朴的意味,其气势风韵难以言尽。赵云壑师从吴昌硕,在深得恩师艺学精髓之后又有新径,这梅花图是最好的说明。用笔凝重古拙的梅干,盘虬怪屈,劲如弯铁,任意交错,或竖立劲直,或委婉横刺,或猛回而上,或俯探而下,颇具古篆笔意。尔又梅萼点点,含苞欲放,自伸展怒放之余透皎洁清新之韵,山石略加勾染,淡敷色,布嶙峋,正为梅干后盾。右边三行行草自上而下,与梅相向,点化主题,正添诗意。通体信笔迅疾,气势鼓足——真乃暗香袭人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0:16:26 | 只看该作者

《芦雁图》 高剑父
   《芦雁图》中两只芦雁在苇丛水边低飞,意态悠闲,颇有野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对背景的处理,吸收了倭国画的一些表现方法。远处芦苇只有两三片苇叶用墨较重,其余叶片皆是淡墨,疏疏落落,隐现于大块面积的渲染之中。水滨用大笔画出,墨色也较清淡。在这种简淡笔墨的对比下,两只芦雁越显精细、精神。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1012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51622日卒于澳门。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10 04:06 , Processed in 1.2012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