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6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望安山情怀 (二班) 张恒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8:0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阳光明媚 于 2014-1-2 19:28 编辑

                     望安山情怀   
                          (二班) 张恒辉

       1 9 7 4年7月我高中毕业于望安山麓的云霄一中,近四十来,在我众多的情怀中,望安山是我经常想念和牵挂的一个地方。望是云霄最具标志性的地方之一,望安山所在地孕育了云霄底蕴深厚的文化,令人感慨万千,思绪潮涌!     望安山下是盛名远扬的千年开漳圣地云霄县城。据史书记载:“云霄镇城为陈玉钤驻镇旧地。”(云霄厅志·城池),陈元光<落成会二首》云:“云霄开岳镇,曰月列衙瞻。”位于梁山以南七闽百粤之交的云霄,南朝时属于绥安县,为义安郡(治,厅在潮阳)辖区;隋朝并入龙溪,属古泉州(今福州)管辖。唐初,云霄是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南征开发闽南的始发处。垂拱二年(6 8 6年),陈元光开屯梁山之南、漳水之北,奉敕在屯所建漳州郡,领漳浦、怀恩二县。
    怀恩县即为云霄地。北宋,云霄设置为安仁乡浦东里,设临水驿,驻西尉。南宋乾道三年(1 1 6 7年),开设云霄铺,驻铺军在望安山下。元至元六年(1 2 6 9年),为防御寇患,漳州路同知、“南胜伯”陈君用修筑西林石城堡,并初议设云霄镇城。后来,云霄望高山之东南麓(今望安山)设云霄驿,派驻驿丞,以接待过往官员、传送文书物资等,因称驿后山。从此,望安山成为千年开漳圣地要寨,开漳历史在这里凝结,开漳文明在这里绽放。1 9 07年,百年名校云霄一中就坐落在这人杰地灵的望安山麓。记得当年课余时,我与同学登上望安山,遍地郁郁葱葱的草花灌木植物一派生机勃勃,台湾相思树姿态优美雅致,葱郁繁茂的枝叶,展示着它的坚韧和常青。农历七月,桃金娘成熟了,采食一颗一颗桃金娘果,甜美如蜜,堪称舌尖上绿色生态之旅。特别是每当秋天的脚步唤醒了山上三角梅,鲜红,紫红的花苞从任何一个角落开出,一朵挨着一朵,一簇挤着一簇,从树的顶部一直到树株的末梢,几乎把绿叶淹没,在阳光下肆意绽放。山上有一古城台,据说是当年吴原墓的组成部分。站在古城台上极目远眺,含韵千年的漳江帆影点点,石矾砥柱,渔歌唱晚;远郊近庄,阡陌纵横,炊烟袅袅;县城内外,屋宇毗连,街道交错,全城胜景尽收眼底,海天风物一览无遗,穿越漳江出海口,面海听涛,祖国辽阔蓝天,浩瀚的台湾海峡更引人思索,梦萦魂绕,胸潮澎湃,我们情不自禁唱起当时激情燃烧岁月响亮的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这蓝色海洋》: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遥寄了对祖国蓝天,海疆,宝岛台湾无限向往和热爱。
    大自然造化了望安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这里产生聚集了厚重的开漳历史文化。
    望安山下的陈将军庙,始建于唐嗣圣元年(6 84年),宋徽宗政和三年(1 1 1 3年)始称威惠庙。现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间(1 4 6 5年一14 8 7年)里人吴永绥重建,历代屡有重修。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海内外尊为威惠祖庙,有宋代县令吕王寿的<谒威惠庙》诗“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名句为证。陈元光是海内外开漳将士后裔所尊奉的陈圣王,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在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年).年仅1 3岁的陈元光就随父“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中原府兵南征入闽,安定闽粤边陲,实施绥靖开发,维护唐王朝实现国家多民族统一,父病殁后,元光袭职,拓地千里,开屯建堡,使边荒安定,岭表悉平。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请准在云霄漳江之畔(今西林村)建置州治,下辖漳浦、怀恩二县,首任漳州剌史。后创办府学,兴农惠工,发展经济,使漳州遂成闽南重镇。威惠祖庙占地近1 5 0 0平方米,建筑面积5 0 0平方米。大殿正中设木雕神龛,祀陈元光与夫人神像;座前置陈政神像。右侧设魏妈神龛,悬匾“女中豪杰”,祀陈元光祖母魏敬雕像,两侧撰联“巾帼长征临海峤,中原南下靖云霄”;左侧为许天正神龛,悬匾“建功南郡”,书联“同来启士标青史,共起兴文惠庶民”。大殿两侧设左右两庑,右为王女“柔懿夫人”陈怀玉殿,两侧镌行书联句“柔顺堪钦克佐父兄基业,懿恭作则事传巾帼芳徽”,为“太学生先登薰沐敬题”;左为“王子”陈垧殿,两柱镌行书“文武兼全壮鸿图于启宇,英灵丕著承燕翼以流馨”,大殿内存明代方形石炉一座,宽0.8米,通高、厚各0.5米,下立四足,正面镌“崇祯壬
申( 1632)春王正月金浦刘登枢舍”楷书,字径6厘米,竖排7行,各行2字,是现存庙内年代较早的石雕文物。云霄威惠庙多年来海内外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庙内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金字牌匾,如“漳台圣宗”、“圣德覃恩”、“惠泽四海”等,都是台湾“开漳圣王庙”馈赠的文化礼品,又是两岸神缘文化的生动载体。目前台湾已有陈圣王庙逾三百座,南洋诸岛也有二十余座。近年来,台湾区开漳圣王庙团联-会已数十次组团莅临云霄晋谒威惠祖庙,并频频赠匾献幛,传达
了这些开漳后裔敬宗报本的良好风范。而云霄威惠庙的陈圣王神像也曾作为两岸人民的友好使者,两度赴台巡安交流。
     望安山南麓的吴原享堂,是云霄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系明代孝宗皇帝敕赐营造的一座高规格宏伟壮观的殿堂建筑,属于明代户部左侍郎吴原墓的配套部分,用于拜祭吴原。吴原出生于云霄,字道本,别号云坡居士,明天顺八年(1464)考中进士,官至正议大夫、资治尹、户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明廷京官。享堂建于吴侍郎墓前,现存前后两殿、内外及两翼部分厢房,占地面积约1 2 2 2平方米,主殿悬挂横匾“少司徒”,前殿悬挂横匾“享堂”。堂前原竖立华表一座,两侧依次列置羊、虎、马等石雕各一对;墓道东侧蹲花岗岩石雕龟跌一件,背负大理石御制墓表汉白玉巨碑,碑文由明代首辅李东阳撰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篆额,墓志铭太常寺卿姜立纲书丹,礼部尚书傅瀚撰文。吴原享堂规模宏大的建筑,为全国所罕见。弘治十一年戊午(1 498年)竣工后,皇帝特派福建布政司使李云亲临谕祭。吴原享堂系云霄现存布局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为研究明代殿堂建筑结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凭证。吴原为官三十二载,位居正三品朝臣,在他一生的仕途中做了弹劾宦官专权、奏议废除西厂、改良弊政、赈救灾民、防寇盗、抑豪强、筑海堤,塞矿穴及严禁生女不举等九大政绩,并瘁逝于任上。是一位颇具经邦济世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又是云霄历史上职位较高、为官最久、功勋卓著的明代先贤之一。弘治八年(1 4 9 5年),吴原逝世于北京,当时的孝宗皇帝特派专人以地卿之礼厚葬,灵柩由其子吴梦麒护送归乡安葬,并敕建了一座高规格、宏伟壮观的殿堂式建筑一一吴原享堂,用于拜祭吴侍郎,民众对这位著名乡贤的敬仰之情,逐渐形成了一股雄浑纯朴的吴原文化。现在,吴原文化已成为人们研究闽南古建筑、云霄地方史和明代社会状况的珍贵历史遗产。清朝时期,随着吴原的后裔陆续迁居台湾淡水等地,吴原文化也带入台湾。吴原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海峡两岸民众的心,使吴原享堂成为两岸民众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中国台海关系研究发展协会主任委员吴文隆先生莅临吴原享堂参拜吴侍郎,台湾中国两岸新闻文经交流协会多次前来参拜吴侍郎。吴原文化作为两岸友好使者跨越台湾海峡,架起海峡两岸民间民俗历史文化交流的金桥。
      望安山边的享堂村是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故居,摇篮。秋瑾的出生地,故居位于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建于清嘉庆八年(1 8 0 3年)。清光绪四年(1 8 7 8年),秋嘉禾(秋瑾祖父)出任云霄厅同知。次年农历十月十一日,秋瑾诞生与此。光绪十五年1 8 8 9年)五月至翌年八月,秋嘉禾再任云霄厅同知,秋瑾在此度过童年。尽管秋瑾从小跟随父母,足迹扁布福建,湖南,安徽,最后回到祖籍地浙江,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出生地,见到来自第二故乡漳州的水仙花,情不自禁吟出了千古名篇:“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我怀念望安山麓的母校,更难忘校园挺拔隽永,兀傲苍劲,已存在近五百年的榕树,作为学校的象征和历史见证,在每个校友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不久前,我到母校重睹榕树风采,它更高了,直插云天;它更繁盛了,枝密叶茂。我默默疑视它,记忆的门窗渐渐启开,思驰骋在无边的遐想里。当年我们7 4届高中二班教室
正好在榕树旁,古老的榕树,系住了我们多少黄金的岁月,萦绕了我们多少青春的美梦!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扎实的理论教育和基础训练,受到了崇高的理想和道德陶冶.还依稀记得,我们当年在这里读书的时,除了实在的课堂教学和严格的练习外,老师们还引导我们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探索一些新的课外知识,指导我们作好理化实验,引导我们在科学的崎岖小路攀登.知识如一滴滴甘露,洒在我们干渴的心田;也如一片片羽毛,不断地丰满我们理想的翅膀.可是,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实际上是批判当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风暴吹折了我们理想的翅膀.校园里,沸沸扬扬的所谓“大批判”替代了朗朗悦耳的读书声,古老榕树的树干上被乱钉大批判专栏,乱贴大批判标语,古老的榕树在历史瞬间,急剧地衰老。我们也毕业走出校门上山下乡,走向社会。记的离开母校的那天,我站在榕树前黯然神伤地默默发问:榕树啊,你何时再现生机一片?
     现在榕树毕竟复苏了,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翠叶接天充满无限生机,它诸根盘结,侧干众多,团团簇簇,围抱生长,同享雨露,雄伟挺拔。榕树是母校的化身,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博大和旺盛。我返回母校时,老师向我介绍:母校秉承“笃志弘毅”的校训,以“抢抓机遇,争创一流”为目标,形成“团结、求是、开拓、奋进”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精育”的教风、“立志、勤奋、守纪、求真”的学风。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的办学理念一一“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科研兴校”。现有近二千八百多名在校生,5 0个高中教学班;占地1 02亩,建筑面积3 5 7 32平方米,怀有望安楼、高中楼、育才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楼、艺术楼等八座教学楼和一座行政办公综合楼;有现代化塑胶体育场;装备了省一流的实验室设备;建成千兆校园网、学校网站和“教育资源点播系统”。图书馆面积达到1 8 6 2平方米,藏书已达9万多册,电子阅览厅里电子读物1 0万册;有高中专任教师1 9 5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7人,占总数的34. 36%;中级教师104人,占总数的87. 6g%;拥有8名省级优秀教师,9名省级骨干教师,形成了三套具有丰富高考教学经验的高中毕业班教师队伍,是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高考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目标任务,其中许多同学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生态文明,森林文化融入校园建设,加强对学生森林碳汇宣传教育,践行低碳生活的生态意识,大力开展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活动,当年梁老师还种了许多珍贵的海南花梨木(降香黄檀),校园树木花草生长茂盛,四季长青,名木古树保护良好。有体现教育宗旨,办学特色的园林建筑景点如亭,雕塑等,在望安山麓矗立起校友亭。近年来,还从校园到望安山还种上三千多棵县林业局赠送的樟树,降香黄檀,桃花心木,黄花槐等十几种名贵树,被福建省绿化委授予“花园式校园”称号,被漳州市绿化委评为“森林景观校园”。而今的母校,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教学成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像。
     榕树的互相攀缘缠绕展示着同学缘份不曾因岁月的流逝、境遇的变迁而退色、而淡漠,缘份把同学紧紧相连。记得当年我上峰头水库工地,户粮关系还曾一度在正明同学下乡的农场,正明同学不怨其烦,每月兑换粮票交给我,也许现在8 0后,9 0后的年轻人不懂得粮票,可在当时却是吃饭凭证……。我再一次仰望着母校榕树高高耸立的博大形体,心里默默地说:不忘老师培养的恩情,不忘同学们相处的友情,更不能忘记的是我们母校的哺育之情。因为我们在这里获取滋
养,在这里生成了人生的梦想,在这里,我们试翼飞翔。我们是早春的蓓蕾的时候,我们绽放在这里;我们的爱在这里,我们留恋这里,不论我们走多远,走多久,我们的根深深的扎在这里。我把这些感悟倾诉出来,谨表达对母校,望安山的深厚情怀,望安山,愿你明天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9 10:29:40 | 只看该作者
张局长一肚子学问,摇身一变旅游局长,如数家珍,把望安山周边文史典故一网打尽,更晕染了一中地灵人杰的背景色彩。悠悠岁月,绵绵情怀,抚今追昔,可圈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4-1-4 18:52: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4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恒辉同学对云霄的历史很有研究,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5-5 05:03 , Processed in 1.1700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