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4 19:48 编辑
【中】 有一句古话:“士不吸烟饮酒 ,其人必无风味”,此话有人不爱听,也稍有偏颇。不过,阅览古今,中外伟人、名人嗜烟者众。不妨从头叙来: 无产阶级革命的老祖宗马克思嗜烟如命,有人说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把图书馆的地砖磨凹了许多;也有人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劣质香烟熏出来的,他吸烟又快又猛,吸的不过瘾时,把另一半放在嘴里嚼,当他发现一种烟每盒便宜一个先令时,欣喜有加,就改吸这便宜的烟,并向周围的人宣传,说这种烟吸得越多节约越多,这位“剩余价值”理论的创始人关于抽烟的价值学说,大概没有多少人愿意恭维。 大家都说吸烟影响健康,列宁却说是健康影响他吸烟,他17岁开始吸烟,后遇刺,因身体原因,医生告诫,才不得已戒之,并在会议室上贴出“禁止吸烟”的条子,但每逢开会,与会者照样呑云吐雾,列宁当众把条子撕下,说:制度无人执行,如同废纸。与会者自然就不敢放肆了。 斯大林烟龄50余年,他的烟斗陪伴了他功过的一生,有人评价他时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唯一不被猜疑的伴侣是他的烟斗。”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生命临终前的一刻,还将一支烟装在烟嘴里,抽上一口烟,然后说了一句:我头非常痛。溘然长逝。有人说:人在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事。想不到一个大国总统,在他生命最后一刻的举动,竟是如此大众。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很爱吸烟,后来在一次会议上当众宣布戒烟,他的晚年很痛苦,承认这个承诺折磨了他很久,要不然在退休后,口含雪茄,怡然自得地写他的回忆录,多么惬意。他告诉那些有意戒烟的人:千万不要把决定公诸于众,以免受其束缚。这句话其含义不光是说戒烟,可以引伸很广: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了诺、允诺,让自己很痛苦;失诺,又很没面子。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二位国人皆知的风云人物,政治上势不两立,在对待烟上也是吸烟派与非吸烟派两大阵营,后来吸烟派成了胜利者,“中华”烟便成了胜利者的象征、成功者的标志。大凡权势者或商贾们皆以抽“中华”烟为荣,而台湾人也只好吸吸“长寿”牌香烟聊以自慰了。邓小平嗜烟。一次,与新加坡总理朗伊会谈时,一面抽着熊猫牌香烟,一面说自己戒不了烟,朗伊幽默地说:“如果你抽的是熊猫牌香烟,要戒掉是不难的”。邓小平听后笑了。的确,据说当时熊猫牌香烟每年只生产四箱,属特供品。其实,伟人抽烟能产生什么样的政治或经济效益并不重要,更与其德政无关联,重要的是伟人与普通人一样,他们在心理上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有一种附丽。 说起名人,不由让我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文豪鲁迅。我想,如果鲁迅不吸烟,那眉是竖不起来的,那指骂千夫的手指,若不夹着烟,那指亦无甚力量,那“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篇,只有配以先生持烟沉思凝望、缭绕氤氲的肖像,才有雷霆万钧之气势。在许广平的回忆录中,有一段凝聚爱与悔的叙说,说鲁迅抽烟不太讲究,并告诉夫人不必买贵的烟,说他自己吸烟是不吸进去的,结果,任劣质的香烟熏了先生一生,最后把肺熏坏了。说起此事,许广平后悔不已。以其当时家庭生活条件而言,抽稍好一点的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说香烟是力量的源泉,那是戏言,说香烟里有真情,那是实话。 说烟话,不得不提起朱自清,人们大都读过他的《荷塘月色》,其文之清美令人拍案。其实,他写的《谈抽烟》一文却更真实自然,他把抽烟的意境描写的绝对不亚于《荷塘月色》。不妨录上三麟两爪与君共享。他说,抽卷烟时不妨“打开匣子或罐子,抽出烟来,在桌子上顿几下,衔上,擦洋火,这其间每个动作都带着劲儿,象做戏一般……再说那吐出的烟雾,袅袅地缭绕着,也够你一回两回地捉摸……,一叼上烟,真能悠然遐想,他霎时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身子,无论他是靠在沙发上的绅士还是蹲在台阶前的瓦匠”。他还写道:“抽烟是一个伴儿,回家抽上烟,水一样的空房子借点暖气。黄昏,点上一支烟,香烟头一闪一闪的,象余密密低语。生气了,使劲抽上十来口,就算迁怒一下了。客来了,若不想说话,可以拈上一支烟将嘴堵上等待对面的人,若他也这么办,便尽时间在烟子里爬过去。”最后他说:“烟有好有坏,味有浓有淡,能够辨出味的是内行,不择烟而抽的是大方之家”,这几句总结说的很妙,说的是烟,讲的却是人生的思辨,所谓大方之家应是无可选择罢了,什么是好东西,无可选择的唯一是最好的,如果有千万种选择,就没有一样是好的。所谓这山看着那山高,何止抽烟,世事皆如此。 我原有一上司喜烟,由于家口多,且烟瘾大,一天要抽好几盒,经济上不允许抽好烟,一直抽一种“友谊”牌无嘴烟,三五元可买上一条,无论谁敬烟,他一概不受,这样既不失尊严,也怡然自得,心理便能保持平衡。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后来所有的烟都有了过滤嘴了怎么办?他只好把过滤嘴摘掉,这样又过了一、二年,其间职务升了,有一回见面,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抽烟这么多年有一个重大发现。我好奇地问有何高见,他说:这大中华的确比友谊牌烟好抽。我听了哑然失笑,说:你还会升官,因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是需求促进生产,而烟品的需求恰恰可以刺激往上攀的欲望。当然我的话有点刻薄,只当玩笑。他并不是名人,但有名言,不妨顺便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