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日本人为何说中国没有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16:0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日本人为何说中国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王贵成/文
自从中国的GDP一路飙升以来,中国人的虚骄之气也跟着飙升起来,前些年甚嚣尘上的“中国可以说不”就是典型的明证。然而,这只是我们成了暴发户以后的自我感觉良好,属于“当局者迷”。倘若我们听一下那些“旁观者清”的说法,恐怕就不那么好受了。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有一本著作叫《低智商社会》,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这段话可能会触痛不少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有些甚至要气急败坏地咒骂小日本了:你怎么能这样损我们啊?不就是个读书吗?单凭这一点,你怎么就能判断“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呢?小日本就是见不得中国和平崛起,中国一发展壮大起来,他们就要用恶毒的心理妄加揣测了。
我能理解部分国人虚无发烧的民族感情,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日本人说得有没有道理?我们万万不可小看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读书标志着一个国家精神发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走向,是野蛮和愚昧的分水岭,要想成为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舍此读书还真的找不到其它捷径。
这个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是犹太人,国家当然是以色列了。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读书的好习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中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是,在犹太人的重要节日“安息日”里,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正是靠着读书,建国历史虽短的以色列,却已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以色列自然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才几十年,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
还有一个国家也是极其热爱读书的,只是一般人不太熟悉,这就是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
以色列和匈牙利不过是两个区区小国,只因为爱读书就源源不断地获得了智慧和力量,最后将毫不起眼的小国变成了让世界各国不得不服气的“大国”。
而反观当今中国,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而在这少得可怜的0.7本里面,我不知道是否包括青少年学生们最钟爱的教辅书籍,是否包括那些大行其道的励志书籍、商(官)场秘籍?
  当然,不读书的中国人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每天在麻将桌上修建中国“新的长城”,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除了看看电视,就是昏天黑地地上网,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不少人看电视也转移到网上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可以浓缩为搓麻将、上网和看电视这三大项了。即便是在最需要读书的各级学校,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少人已经弃读书如敝屣,大多数师生不是玩游戏,就是在聊天,或者是在购物。再看看将带领中国人民奔向美好明天实现“中国梦”的各级党政领导,一天到晚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可怜的读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本来,以往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中国人,总还是读点书的,可是现在的我们为什么却不爱读书了呢?除了现实社会中劣币驱逐灵币,让读书获得的智慧和力量无英雄用武之地外,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得到盛行几十年不衰的“应试教育”身上去找了。应试教育的盛行,不但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更让孩子们从小没有养成阅读这一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我始终固执地相信,祖国的花朵们都是聪明的,都有读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但在应试教育肆虐横行于神州大地的时候,在各级教育官僚和各级学校只对分数和升学率情有独钟的时候,在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都在为分数升学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学校里哪儿还有读书的时间!就算语文课本里难得有一两篇好文章,但被我们可爱的语文老师一施以大手笔的肢解手术,什么中心思想,什么段落大意,什么写作特色,什么对外国或本国腐朽黑暗现实的批判,呜呼!清纯善良的花朵们始则被吓得花容失色,继而则陷入麻木不仁之中,最后绝大多数花朵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加上政治课上时代传声筒们的照本宣科,历史课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糊其辞,花朵们除了坚强不屈地死记硬背些课本知识以便能为应试成绩添砖加瓦外,还读那些鸟书干啥!就这样,中国人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和动力,以至于我们越是叫嚷要创新,创新越是离我们远去,建国60多年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一个也没有获得;汶川地震需要大飞机了,我们却没有能力造出;想起造航空母舰了,只能从乌克兰的旧货市场上买一个二手货;好多高新技术的核心部分,我们还是得靠靠花钱购买……
  古罗马的大名士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书籍的屋子如同没有灵魂的肉体。”不幸的是,这样的屋子却鳞次栉比于时下的神州大地上,没有了灵魂只剩下一具躯壳的行尸走肉比比皆是。这就是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说“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的真正原因所在。
  是啊,离开了读书所形成的智慧和力量,不要说成为发达国家了,就是想独立自主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难,更不要奢谈什么实现“中国梦”了。


【推荐阅读】
日本8年6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何还要“忧思”

江青的“女皇梦”为何会彻底破灭

十大元帅中为何只有贺龙在文革中被打倒整死
严控死刑为何不从被逼杀死城管的夏俊峰做起

林彪为何要给叶群开“处女证明”
列宁临终前为何向斯大林索要毒药
邓小平终生不回家乡之谜
林彪如何走上“叛党叛国”的绝路
蒋介石何以落得“搞民主无量,搞独裁无胆”的评价
林彪为何不当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
揭开林彪吸毒的历史之谜
建国后党内敢顶撞毛泽东者的命运
林彪为何不出席十大元帅授勋仪式
林彪死后周总理为何嚎啕痛哭

林彪“叛党叛国”背后的惊人真相
毛泽东因何不下“罪己诏”

毛泽东坚持不设国家主席背后的苦衷
中国教育为什么落后
邓小平成功实施百万大裁军的内幕

毛泽东如何走上个人崇拜的神坛
文革中邓小平没被毛泽东彻底打倒之谜
本应长寿的周恩来为何只活了78岁
文革中毛泽东为何没有打倒周恩来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究竟是不是谣言
毛泽东为何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蒋介石在台湾土改为何没死一个人
邓小平有生之年为何没能收复台湾
唐山大地震被准确预测的真相
列宁缘何被斯大林毒死
18岁学生预测地震拷问地震专家良知
大跃进时“西南王”如何让800万川民饿死
毛泽东为何痛失了解放台湾的良机


                                 



您可能也喜欢:

日本人为何说中国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王贵成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王贵成:日本人为何说中国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中日能否在20国集团峰会实现首脑会谈?
中日东海之争谁将是最后胜者
安倍能否重启中日关系的“希望之窗”?73.上一篇 << 日本8年6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何​还…      下一篇 >> 不做培养应试机器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6 18:5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6 19:02 编辑
tianch 发表于 2014-6-5 09:41
日本究竟雪藏了多少隐实力?
  与外貌极为相似的邻居韩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隐忍,深谙“度心”之术。
  ...


       添成老弟,理解你的忧虑,看衰中国的何止日本!为遏制中国崛起而制造的包围圈已日渐形成;我们为维护国家主权(祖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敌对压力。    然而,已经形成的浮躁、愚昧、短视、腐败等风气依旧笼罩着中国,中国要达到真正的崛起仍需时间、仍需不少的改进和努力!       您能有此居安思危之心,敬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09:41:2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究竟雪藏了多少隐实力?
  与外貌极为相似的邻居韩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隐忍,深谙“度心”之术。
  中日两国打了两千年的交道,但对于日本民族,不少中国人至今缺乏系统而深入的了解。与外貌极为相似的邻居韩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喜隐忍,深谙“度心”之术,他们强调统一谐调,同时又有浓重的忧郁性格。日本岛国的心理促使他们居安思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炒作中国崛起之风日盛,日本媒体冲锋在前,不断夸大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断夸大日本经济的停滞,而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常常因为以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譬如,目前,除核武器和战略进攻性武器外,日本的防卫实力在世界上已居于先进行列,但是,日本在军事转型的同时,却让自卫队秘密雪藏实力。
  据《解放军报》报道,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兵力约15万人,下辖北部方面队、东北方面队、东部方面队、中部方面队和西部方面队5个军区司令部以及一个独立装甲师,装备坦克、装甲车、各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海上自卫队现役人数4.3万,拥有各型舰船近170艘,总吨位约40万吨;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编制约4.5万人,分为4个防区、编成1个航空总队、1个航空混成团、1个航空支援集团等,拥有各式飞机10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约400架。
  光看表面数据,自卫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军事力量,不足25万人的总兵力在世界上“排不上号”,但仔细分析,日本自卫队却雪藏了堪称实力一流的军事力量。
  首先是雪藏军力于质量。规模往往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数量上的不足可以用质量去弥补。以日本引以为豪的海上自卫队为例,舰艇总数不多,但从装备质量上来说,海上自卫队的大中型舰艇数量却位居世界第三。日本海上自卫队水下力量同样不可小觑,虽然数量少,但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换代工作,因此型号新、信息化程度高、作战能力强。再者,从官兵素质来说,日本自卫队官兵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2011年度的《防务白皮书》透露,日本军事院校教师职工人数占服役人数的4.8%,远高于中美等国。这些教员来源广泛,裁军而富余出来的年轻军官和技术人员,以及飞机、舰艇数量减少而无处可去的飞行员和舰员,都被安排到了军校。
  一旦战争爆发,日本陆上自卫队可以在三五个月至年内,将现有规模扩充两倍以上。为了培养出更多的舰长,海上自卫队的舰长总是频繁轮换着。
  其次,真正的日本军力,雪藏于强大的工业体系之中。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丰田、东芝、索尼这些广为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日本企业,不仅生产电梯、汽车、笔记本、手机、相机等产品,更有着另一重身份--军工企业。日本从事军工生产的大型企业就有20余家,承包企业2500余家,俨然构成一个隐藏于民间的“军工帝国”。
  有数据显示,在10年中,川崎重工可生产反坦克导弹上万枚、三菱重工可生产空空导弹7000枚、反舰导弹上万枚;东芝公司可生产防空导弹近2000枚。日本还自行研制出了XAAM空空导弹,与美国同一类型产品相比毫不逊色。三菱重工生产的H-2A型火箭反映出其弹道导弹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如果加上日本储藏的巨量核裂变材料,日本完全有技术能力在短期内制造一定量核导弹。
  日本能够生产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日本具备可以仿制F-15战斗机、P-3C型大型反潜巡逻机以及MH-60型大型反潜直升机的能力。日本还具备自行设计和制造高性能战斗机F-2的能力。
  另外,目前日本主要由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一家就有3000辆的坦克年生产能力。生产火炮的主要企业有日本制钢、三菱重工、小松制作所等厂家。
  此外,日本还是世界上少数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土上林立的核电站,更让人们怀疑日本是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核武器生产潜力。
  第三是雪藏军力于动员。战后的日本宪法严格限制了自卫队的服役人数,然而日本却想出办法将军力雪藏于动员能力。一方面,日本自卫队十分重视军官、士官等骨干的培养,比如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舰长,海上自卫队频繁更换舰长。另一方面,就是采取部分部队平时不满编的办法,由骨干力量组成“架子”,战时则可以迅速由预备役人员或紧急动员兵力迅速补充。
  “团七成,连五成”,这是一句日本自卫队内部流行的谚语。陆上自卫队通常下辖四个连队(相当于中国团的编制)团,然而,只有三个连队团的编制齐整,剩下的一个连队团平时仅编入20%的现役士兵。战时,将由应急预备役人员随时填空。
  这些只有军官的“架子团”,正是战争机器中藏水的海绵,战事一起,就可吸收更多的兵员。
  日本刻意对外保持着一个“衰弱”、“可怜”的形象,在外界看来其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但其海外产业在这段时间内的持续扩张却很难被人们看到。事实上,暗地里打造一个“海外日本”的野心一直未减。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完蛋了”、“日本从此以后将潇洒地走向衰落”、“日本是19世纪的英国”等论调开始取代“日本神话论”、“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日本是不可战胜”等论调开尤其是2001年3月,已经年逾八旬的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亲自上阵宣称日本经济面临崩溃,正式拉开了“日本经济崩溃论”的序幕。
  在普遍唱衰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真如预见的那么糟吗?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指出,日本隐藏的经济实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如果中日打经济仗,基本上是中国的损失会更大,而且很被动,因为中国经济很多方面是依赖于日本。反过来,日本并不完全依赖于中国,它在全球市场包括传统的像美国市场、欧洲、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市场以及新兴市场有很多的产业,实际上并不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市场。”
  2010年夏天,英国《卫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的发展方式可能被长期误读:“全球经济正在衰退。在美国,失业率接近10%,中产阶级的退休前景堪忧。在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失业率始终不高,犯罪率很低,贫富差距现象不明显,全民享受医疗保险,人口预期寿命全球领先。
  2011年8月28日,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发表文章称,今天世界上,在日本本土国家之外,还存在“118个日本”。这“118个日本”指的即是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118个日本”是日本的雄厚“家底”,对其经济地位、经济状况的判断也决不能忽视。可以说,日本是真正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国家,而且只有日本才是。
  日本政府很早前就有构建“成熟的债权国”的图谋,首要之一就是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以与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深层博弈。
  上世纪80年代,受国内生产的高成本影响,一些大型制造业不得不将部分生产环节移至国外,在低成本地区生产,形成了产业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战略转移。亚洲金融[-0.30%]危机后,亚洲新兴国家出口成本降低,大大挤压了日本的出口市场,日本进行了第二次产业大规模战略转移,而这次则是包括制造业、物流业等在内的全方位转移。
  两次“战略性”转移外加80年代日元升值导致的日本海外权益疯狂收购,铸就了当前日本巨大的离岸经济。
  2012年2月16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日本对外投资额达1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日本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收益比上年增长34%,达到38136亿日元(478.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来自海外子公司的企业分红收入实现25000亿日元(约合312.5亿美元)的顺差,同比增长6%,连续8年保持增长。
  其中,日本三井物产(属三井财团)、三菱商事(属三菱财团)等七大综合商社在2011年对外投资总额达3.18万亿日元(约合397.5亿美元),大幅超过历史峰值2.35万亿日元(约合293.8亿美元)。并且,这七家公司2011年来自海外子公司的分红收入就超过125亿美元。红利收益主要来自海外油气田、矿山的资源开发权益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收益。
  2012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10财年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当年日本海外法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总计18599家,工作人员499万人,日本全产业海外销售额达到183.2万亿日元(约合2.2万亿美元)。
  5月22日,日本财务省公布2011年底海外资产负债余额。公布资料显示日本企业、政府和个人持有海外净资产253.01万亿日元(3.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时隔两年再次实现增长。日本连续21年保持全球最大债权国位置。
  6月14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引用日本银行业巨头瑞穗金融集团首席执行长佐藤康博的话:“日资公司感觉自己别无选择,唯有奋力开辟海外市场。”该报更是认为,受充裕的现金储备和日元走强推动,日资公司正掀起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热潮。
  就是这样,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中享受着“失败者”的喜悦,香港《每周财经动向》曾在2003年11月17日的文章中说:今天你若去东京,穿行在银座大街摩肩接踵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很难想象这里会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日本融入西方世界的程度远比中国高,而其也长期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上,以博得世界同情。因此,日本发展军事的国际社会环境,远比我们认为的宽松--诸邻国不可能为了二战旧恨,而拿眼前的实际利益去赌博。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右翼势力趁机兴风作浪,“军国梦”搭上“空海一体战”顺风车。
  他们愿意让日本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一个强大的力量,美国同样这么认为,而欧洲诸国二战中并未受到日本的实际侵害,相反,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可能远比一个二战战败国崛起的恐惧来得厉害。国际社会完全可能纵容日本进一步发展军事力量,并最终让日本实现航母时代的回归。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撰文指出,当今日本整个社会及政坛日益右倾,举国越来越公开地纪念“光荣”的帝国历史,诸如此类追忆昔日“大日本帝国”的光辉时分的活动,越来越时兴,举不胜举。恰在此时,安倍内阁为军国主义推波助澜,希望把日本从“专守防卫”中松绑,并想废除日本和平宪法对交战的约束力。
  薛理泰认为,美国应该正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崛起的危害性。日本依然会对美国控制西太平洋的格局提出挑战。对于美国说来,挑战来自中国或日本,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再说到科技水平,日本人善于学习、精于科技,在下列领域掌握着领先技术。  
  超导技术:`日本开始研究超导新干线,预计时速将到达500公里。实力公司包括:日立,东芝,日本车辆,三菱重工等。
  材料技术:NEC,东芝,日立,古河电工,神户制铁所,住友电工,东京电力,等等;  
  纳米技术:高速通信技术,NEC,日立;下一代DVD技术:SONY;东芝;下下一代DVD技术:日立;平面显示屏技术:佳能,SONY,双叶电子;硅技术:东京微电子,尼康;
  MEMS:三菱电机,夏普,松下;
  宇宙:石川岛播磨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东芝,NEC,三菱电机;在传统行业领域,世界现状大致如下:钢铁:第一名是卢森堡的公司,第二荷兰公司,第三名是新日本制铁;第四名是JFE制铁(日本);中国的宝钢排在第六位(与日本合资);化学:三菱化学排在第五位。前四名是美国和德国瓜分;旭化成第九位。汽车:GM暂时排在第一,估计会被第二位的丰田超过;日产第8;本田第九;
  家用电器:前十五名被日本包揽:松下,日立,东芝,夏普,三菱电机是前五名;半导体:日立和三菱合资的半导体公司排第四位,英特尔高居榜首
  通信领域:NTT独占鳌头。
  一般认为,新技术从研究到成熟是一个阶段,从成熟到应用是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时间10-15年。换句话说,如果现在想应用一项新技术,它必须在10年之前就已经成熟了,否则不能应用。日本正在计划建设超导新干线,也就是说,他的超导方面的研究,在十年前就已经成熟了
  日本在某些领域面对的强大对手依然是美国。偶尔有某些欧洲老牌公司在销售额方面领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对手,因为中国无论在传统领域还是在新技术方面,都不值得一提。上述所有行业,以前15名为基准,只能看到一个中国公司的名字:宝钢,还是采用日本的技术的合资企业。
  “我们对日本的误读还一直在报道,并没有理解真正日本的实力,让中国老百姓有很多误解。这让我们看的问题并不是真实的。”白益民说。
  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冲认为,中国GDP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然是可喜可贺之事。然而,高兴之余还是要关注到差距,日本在许多数据方面依然领先我们很多,不可漠视。(B.W.C.H.I.N.E.S.E.中.文.网.李.金.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12 11:16: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注意,是“不读书”,不是“不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无用”。
一.土豪都是没读多少书的,而硕士、博士都是为土豪打工的;
二.高科技由少数精英去读书研发就行,不可能大家都读成精英;
三.当今社会无论办什么事是靠钱铺路,读多少书都不管用;
四.犹太人乞丐都读书,读书读成乞丐不如不读。
理由还很多,不一一列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2:39 , Processed in 1.185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