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81|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秋游故郡西林诗二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22:5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11-9 10:58 编辑

         故郡西林感怀
王师入闽息狼烟,建郡西林垦火田。
庠序工商欣并举,弦歌礼乐换新天。

            西林新貌
杨柳依依十里堤,云帆无复挂清溪。
楼台掩映花丛里,百果林中闻鸟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11-13 11:24:21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11 22:57
不用挑都自然到山水甲天下的天上人间定居了,真了不起!


嗨,言过了,随遇而安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2:57:41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1-10 12:05
那倒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小县城自有小的优势——生活便利,食品丰富,亲情友情浓厚。而 ...

不用挑都自然到山水甲天下的天上人间定居了,真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2:48:51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11-10 22:38
看来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这个“里”字,当然是可以用的,但是就有那几个小疑问。
      首先, ...

你也没有明白我的意思。目前主宰诗坛的中华诗词学会和各省诗词学会都要求格律诗词按古韵,而且是不分南北的。新韵目前尚未提倡,他们征稿都要求按古韵,作品押韵按古韵不失律就行,然后再看诗的质量,不会用普通话去甄别对于错,更不会说是否“温烧诗”。如果用新韵投稿,要注明“新韵”,但一般不会采用。
此首诗的两个“里”本来含义就不同,第一个是公里的“里”,下一个是里面的“里”。下一个里我怎么换都不如意,所以还是那样用了。字字推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弄巧成拙。最主要的是我目前诗词写作水平有限,作品自然有很多问题,要慢慢来,坚持按古韵写,待各方面积累多了,或许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正明你是科班、名校出身的,底子厚自然不拘小节,可我不一样,得规规矩矩学东西,你做什么都能与时俱进,我不行,若那样,我会彷徨不已和不知所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11-10 22:38:49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9 10:51
是的,诗歌来自有感而发,自然流露后再字字推敲。 “同并举”有重复字意,换“欣并举”吧。此首诗起的是 ...

      看来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这个“里”字,当然是可以用的,但是就有那几个小疑问。
      首先,不论“堤\溪\里\啼”古代分属什么韵,在现代的标准读音里,它们的尾音都是读i 。现代人写格律诗、填词,尽管还用平水韵等古诗韵词韵书,主要是为了分别平仄、韵部,以免把不同韵的字眼当同韵韵脚,把平仄搞乱了。但是现在读诗词,不管读古人还是现代人的诗词,除了某些特例,通常不是一定要读作古音,都是按照当代语音来念的。从小学开始教古典诗词,都是教普通话的读音。虽然这会出现某些韵脚不押韵的情况,但老师只是说明为什么会这样,而不刻意对某字改变读法。

      就像读这首七绝,第七字究竟如何读?难道会读Dei \Kei  \Li \Tei ? 虽然这样合乎古音了,但每句的前6字是用普通读的还是古音读的?假如是6个普通加一个古汉语,这怎么读?
      用温烧音来读这首诗当然都很顺,但是这就成为温烧诗了,别地方的人用他们的方言来读未必就朗朗上口。何况现在人写格律诗词,不会只是想给本地人欣赏的吧,应该要让全国都能读懂,那就只能用普通话的读音来读,而不能全照着古音读。在这样情况下,这四个尾字虽有平仄之别,按平水韵它们不成问题,但按照现代读音韵尾都是 i ,而格律诗第三句的尾字,按着惯例最好避免跟其他三个韵尾同韵母,不然吟咏就少了些抑扬顿挫。家喻户晓的古代七绝,基本上是不会安排四个字尾都读一样的韵尾。也就是说,古代“里”与其他三字尾不同韵,按现在的温烧话读也不是同韵,但按照读诗词应该用普通话的规则,它们就同韵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两个“里”字,实际上也不是大问题。一首古典诗词里两次或多次出现同一字(意思一样的),实际上不算少见,有的是有意造成回环反复,有的是前后照应,有的是避免不了,或无所谓。比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样重复词语还挺有味道。“十里”的“里”,跟“花丛里”的“里”,并非同意义字,一量词一方位词,而且在繁体字中本是两个字,是简化字把它们合二为一了,成为一个字两种用法。在此诗中,出现两个“里”,不是一个意思,假如既“花丛里”又“果园里”才算重复。
      我为何感觉最好能避用两个“里”呢?对于七绝、五绝这类小诗来说,区区28个字或20个字,能写出多少语境,表达多少含义,的确是很费工夫也很见功力的。每个字都有用,最好都能贴切、充分地发挥作用。十“里”是不可少的,变换了意思就跟着变,除非按温烧话说“两铺”,或者普通的“五千米”。但花丛“里”这个方位词是可以调整、改换的,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写,也许就不必再用上这个“里”。当然,这也是比较次要的问题。主要的还是感觉,这个“里”跟第四句的“中”,才是真正的词义重复。
      这个就是第三个疑问。虽然可不必强求避免“里”“中”同时出现,但作为写景的句式,这样并举,意境就显得不够开阔,诗情画意的表达也不够多样化。这不算格律方面的问题,只是词语修辞构思上的一点美中不足。所以我感觉换掉这个花丛的“里”,才是最值得推敲的。虽然就这么写也没有大碍,没有语病,也符合自然而然的思路,但写诗词还是需要反复锤炼的,精益求精。推敲也不可能是为了敲出拗口,如果能推敲出别的写法,有更合适的表现形式又朗朗上口,那还是值得斟酌的。
      说这些意思呢,就是斗热闹。我自己倒不怎么写诗词,仅是些直观感觉,权当偶尔鸟鸣几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11-10 12:05:31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9 10:56
哦,原来你在广西南宁已经买好房产了,云霄在地图上是很难找到的小县城,人家是不屑一顾的。 ...


    那倒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小县城自有小的优势——生活便利,食品丰富,亲情友情浓厚。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在哪工作,就只能在那儿安家落户了,由不得自己挑挑拣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0:56:40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1-7 11:23
广西山青水秀,景色秀美,空气质量也很不错,南宁被评为中国宜居城市之一。而云霄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海 ...

哦,原来你在广西南宁已经买好房产了,云霄在地图上是很难找到的小县城,人家是不屑一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0:51:56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11-7 23:36
作诗有感而发,自然流露本无不可,加以锤炼使之字字有讲究那更好。我不是说“花丛”与“园中”意思 ...

是的,诗歌来自有感而发,自然流露后再字字推敲。 “同并举”有重复字意,换“欣并举”吧。此首诗起的是平声韵,“里”字是仄声韵,作为转韵。正明你怎么总读成同韵呢?你用古韵读一下“堤”字,“海堤”牌香烟,厦门产的,“海堤”以前我们闽南话怎么叫?那就是古韵。“堤、溪、啼”旧韵与“里”字古音韵读起来相差很远,你回云霄我读给你听听。“楼台掩映花丛里,百果林中闻鸟啼。”出于实景感怀,朗朗上口,我认为不必要为多一个“里”字去刻意改变它,改来改去,读起来很拗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11-9 10:35:43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11-8 22:43
本来想让大家商议一下,各人提提看法,究竟要不要关停,但考虑到现在登录论坛的人不多,时间也也 ...



欢迎欢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11-8 22:43:17 | 只看该作者
江丽华 发表于 2014-11-8 11:04
我猜快了吧,要知道会长、刘主编等都是大忙人那。

       本来想让大家商议一下,各人提提看法,究竟要不要关停,但考虑到现在登录论坛的人不多,时间也也剩余不多了,没法讨论。就这样定了吧。明天发个启事做个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11-8 11:06:37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6 22:27
宴席总有散的时候,丽华你把这三年来论坛的喜乐、情趣留做美好的回忆吧,这也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往事。 ...



说的也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1-8 11:04:38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1-6 11:46
是的,有了同学论坛,同学之间交流沟通蛮方便的,岂知人的想法没有形势发展变化快。
  论坛快“分梨 ...



我猜快了吧,要知道会长、刘主编等都是大忙人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1-7 23:36:56 | 只看该作者
       作诗有感而发,自然流露本无不可,加以锤炼使之字字有讲究那更好。我不是说“花丛”与“园中”意思重叠,而是感觉,一个“花丛里”,一个“园中”,句型相类似。“里”字既与“十里”重复,又与诗韵同韵,不如换个字眼。但确实也不太好找适当的替换字,比如“内”“下”“后”“处”,状态都不太贴切。但可以换句型,比如倒装一下,“花丛掩映楼台X”,或从别的角度写,比如“楼台半掩花枝茂”之类。有花有楼台,掩映的状态就体现在其中了。
       “同并举”,“并举”就有“同”的意思,所以此处“同”“并”重复了,白费一字,也可改一下,比如,“同”创举,“同”擘划,“同”肇始,“同”旺盛,等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1-7 11: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1-7 11:27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6 22:42
承夸了,是无聊的缘故吧。
王师指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入闽平乱的军队。
庠序是古代学校,意陈元光办教育 ...


    广西山青水秀,景色秀美,空气质量也很不错,南宁被评为中国宜居城市之一。而云霄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海鲜食品丰富多样,水果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堪称美食荟萃之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22:42:49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1-6 12:07
看来老同学对诗词颇有修炼,笔耕不辍,常有新作发表。

   第一首写的是历史变迁,看不大懂。有些特殊 ...

承夸了,是无聊的缘故吧。
王师指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入闽平乱的军队。
庠序是古代学校,意陈元光办教育教化土著民。
云霄很多乡村都很美,你退休后离开喧嚣、雾霾的福州回来云霄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22:27:19 | 只看该作者
江丽华 发表于 2014-11-6 11:00
我不懂诗,但看到你俩这样互相切磋蛮好的,赞一个!论坛创建三周年了,可惜你刚来不久,又面临论坛“分 ...

宴席总有散的时候,丽华你把这三年来论坛的喜乐、情趣留做美好的回忆吧,这也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往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1-6 12:0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1-6 12:10 编辑


   看来老同学对诗词颇有修炼,笔耕不辍,常有新作发表。

   第一首写的是历史变迁,看不大懂。有些特殊名词最好加以注释,如“王师、庠序”等。

   第二首描绘乡村新貌,贴近现实生活,写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楼台掩映花丛里,百果林中闻鸟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乡美景图。如今的山乡,舒适敞亮的楼房替代了旧日低矮的土坯房,更难得的是还有花丛、果林的映衬,听得到婉转悦耳的鸟类啼鸣。这也正是乡村生态环境优于城市钢铁水泥丛林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1-6 11:46:17 | 只看该作者
江丽华 发表于 2014-11-6 11:00
我不懂诗,但看到你俩这样互相切磋蛮好的,赞一个!论坛创建三周年了,可惜你刚来不久,又面临论坛“分 ...


    是的,有了同学论坛,同学之间交流沟通蛮方便的,岂知人的想法没有形势发展变化快。
  论坛快“分梨”了,不知啥时发布“分梨”告同学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1-6 11:00:56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11-6 09:49
我押的是平水韵上平——八齐韵;“里”是上声——四纸韵,转韵是对的。“十里”和“花丛里”两个“里”一 ...



我不懂诗,但看到你俩这样互相切磋蛮好的,赞一个!
论坛创建三周年了,可惜你刚来不久,又面临论坛“分梨”,你要是早点来,论坛就更热闹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4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11-6 10:09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11-6 00:17
秋游故郡乡野景色,满目诗意,自然引发思古之幽情,两首诗对景感怀,颇有韵味。
       “花丛里” ...


我押的是平水韵上平——八齐韵;“里”是上声——四纸韵,转韵是对的。“十里”和“花丛里”两个“里”一般是不喜欢在同一首诗里面出现,可在“花丛里”这一句,我找不出一字意更好的来取代“里”字,只好重用了。“花丛”和“园中”似乎相同,其实是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含义。“楼台掩映花丛里”是描述西林村华丽的新楼房坐落在很有规划绿化丛中,相互衬托、媲美;“百果园中闻鸟啼”是吟咏过溪龟山谷果林。“花丛”与“园中”读起来很容易以为重叠意思,把“园中”改为“林中”吧。
正明请你多来这里指点、切磋,多发些诗文供人欣赏,不然,“原创文学”快成为我演“独角戏”了,太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1:26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