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靠江吃江、靠海吃海,淡水、咸水的水产历来是云霄家庭三餐主打菜肴。我特意转到卖水产品摊位瞧新鲜,这角落,空气中有股似曾相识的淡淡海腥味。 过去白带鱼很寻常,咸带鱼更受乡下人青睐,现在大概快被吃断种了,摊上二指宽小带鱼都成为价高货少稀罕物。大篓里的小银鱼、小篓里的巴浪鱼都是蒸熟的(可晒成鱼干),早餐配稀饭的寻常小菜,不需特别烹调,豆油精一蘸就稀饭,鲜味令人大开胃口。 云霄海产品资源丰富,一年四季不断,种类数不胜数,在市场里只卖三几种货色的小摊,简直就只能当作客串一把。有点规模的水产摊位,无论鲜货还是干货,经营品种都比较丰富,仅大大小小鱼干便有数十种,上好的与劣等的一斤价格相差几十元。 从前赶上渔业“流水”,夜市就成筐成箩的卖蒸熟的“蜞仔”(梭子蟹),此物体型大,遍体红白蓝紫,看着吓人,却螯细腿长,无甚肉,吃个海蟹咸味而已,价格一直不高,本地人没把这海产太当回事。七八十年代那时,年轻人流行的暗语称“找女朋友”为“撇蜞仔”,不知源出何典。 过去偶见市场卖鲨鱼肉,现场宰割零售,一斤5毛。鲨鱼肉呈粉红色,肉质较粗糙,有股特殊膻味,本地人不爱吃,一般与酸菜一起炖汤,或做鱼肉松、鱼丸。岂料风水轮流转,而今物以稀为贵,不但鲨鱼肉成为高价美味,以前主要供作沤“虾油”原料的虾蛄(皮皮虾)、海蜇等物都上了宴席,奇货可居了。 水产摊位多是摆开红白蓝绿塑料盆,大盆小盆,盛着蛏、蛤蜊、竹蛏、花蛤、小海螺、蚬子,这些海水或淡水的常见贝类都是老百姓盘中美味,以往堪称价廉物美营养丰富。黑壳大蚬适合葱炒,黄褐壳小蚬适合煮汤,都很鲜美,滋阴明目。以往卖蚬子的多为妇女、少年,用粗竹筒量,大蚬一筒5分~1毛,小蚬一筒3~5分。现在论斤约,5、6元一斤。奇怪的是蚬子生活在溪里,家家户户都吃,后来又成了小饭馆、街边食摊一种小炒,却多少年吃不断种,看来这种软体动物繁殖力超强。海涂里人工养殖的蛏却显得货源少了,早时,蛏属于大路货,一斤1毛5左右,穷人吃得起,一买3、5斤;而今一斤8元上下,但比起吃猪肉,还是合算。 这些贝类只是云霄水产品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从闻名遐迩的血蚶,到价格低廉的泥螺;从人人皆知的牡蛎,到不见经传的“西施舌”(多吃会闹肚子的一种鲜美贝类),从拳头大的河蚌,到小如黄豆粒的“虷仔肉”(海涂产的普通小贝类,黄褐色,蒸熟去壳后卖,主要当小菜)……云霄人啥都吃,都敢吃,都能吃出风味名堂。 一个摊主大婶,约莫年近60,黑又壮还镶金牙,略像非洲女人,见我对着大盆又是端详又是拍照,就开始招徕生意。这么个方寸之地的固定摊位,据她说,每日得交10元摊位费。得知客自远方来,她指点说,回去坐飞机的话,用塑料袋装贝类,洒点水保湿,放进泡沫塑料箱,再搁些冰块,保鲜3、5小时没问题。说话间这大婶居然耸肩摊手,露金牙而笑,口称“OK?”显出是跟老外打过交道见过世面的。煞是有趣。为谢其热心传授经验,向她买了两斤蛏和蚬子,聊助摊位费吧。 再参观过去,有些正输送氧气的盆里和保鲜泡沫塑料箱里,养着活水产,草鱼、鲫鱼、鳝鱼和小螃蟹之类。更多的高档水产,如鲍鱼、鳗鱼、乌鱼、石斑鱼、甲鱼,南市有专事批发的大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