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生命的衰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7-7 11:00 编辑

生命的衰老
      
    衰老是生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自然且复杂的退行性现象。衰老是机体生理、病理过程和生化作用的综合体现;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变化和机能的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在生理学上,把衰老看作是从受精卵开始一直进行到老年的个体发展史
枫树叶因衰老而变红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3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7-7 10:22 编辑

     一切生命都会逐渐出现衰老,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不论是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包括人类皆然。植物的叶、花、果、茎、根都会衰老,如许多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整个在地上的部分每年都会衰老死亡,而地下的茎和根依然活着,来年春天再次发出新芽,重复发育、生长、衰老、死亡的历程。落叶植物亦然。一年生植物,如大豆、玉米、小麦等,在经历了开花、生殖(完成遗传任务)之后,整株植物走向死亡;……。不同动物也各有其特定的寿命极限。如蜉蝣成体的寿命只有一天;蝇类成体有30多天寿命;而龙虾的寿命最高可达30年;哺乳动物的寿命差异也很大,鼠类寿命约3年,大象约70年,而人类可达110年。有些动物也会在完成其生殖后随即走向衰老、死亡——无脊椎动物类的飞虫(具有保护色的尤为明显),以及脊椎动物类的鲑鱼等。
一年生植物的衰老、死亡
根部长出的新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3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7-7 10:36 编辑

人类机体退行衰老的特征

       人类机体随着年龄增大在很多方面发生显著的改变。出现得最早的老化现象可能是眼睛——不容易聚焦在近物上(老花眼)。大约在40余岁左右,许多人发现不用眼镜就很难看书、看报了。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脂肪的分布也发生改变:皮下脂肪减少,而腹部的脂肪增加;因此,皮肤起皱纹、脆弱了,体形也发生了结构的变化。机体的其它组织与器官也明显出现衰老的变化:

       骨组织因衰老而钙质渐减,骨质变脆,易骨折;关节活动能力下降,易患关节炎;脊柱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缩而变薄,致使脊柱变短,身高逐渐下降,脊柱变得弯曲,难以挺起。
       真皮乳头变低,表皮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真皮含水量降低,皮肤失去弹性、皱褶增多;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使之失去年轻时的光泽,显得干燥、粗糙。局部黑素细胞增生而出现了老年斑。头发一根根地白了起来,渐渐地变稀了。
       老年人的肌纤维数量逐渐下降、直径变小,使整个肌肉显得萎缩;肌重与体重之比下降;逐渐出现运动性障碍——行为动作迟钝,步履缓慢等衰老行为。
       神经细胞逐渐丧失,人脑萎缩;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不集中,语言常喜重复;近期记忆比远期记忆减退得更严重,故而比较喜爱怀旧。视力减退,趋于远视;听力、味觉等视听感觉敏感度也逐渐下降;面部表情渐趋呆滞,在选择做出某些决定时,反应能力变得迟缓。
       随着年龄加大,心脏体积增大,起搏细胞的数量却减少,窦房结与结间束内纤维组织增加;动脉内膜也有不同程度的加厚,因而致小动脉管腔狭窄。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逐渐降低;心脏病发作的概率较增加。
       肺泡管与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大,肺泡容积相应减少。肾滤过率减少,膀胱肌肉的伸缩性下降,其后果是人失去了憋尿的功能,需要经常跑卫生间;排尿时尿道的尿液不能彻底排空,容易导致尿道被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3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7-7 10:41 编辑

衰老机理学说

       随着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对于衰老的机理研究取得不少进展,并提出不少于20种的学说。

       1、衰老基因学说 该学说认为衰老与生长、发育一样,均是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因为生物体内有很多与衰老相关的基因(目前确定的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已数十种)。但是,人类的寿命是有体内成千上万种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几十个衰老基因所能控制的。遗传基因学说也难以解析同一受精卵分裂的双胞胎寿命不同,甚至相差14年的事实。

       2、端粒缩短学说  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正因如此,细胞每有丝分裂一次,就有一段端粒序列丢失,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细胞停止分裂,导致衰老与死亡。但是许多问题用端粒学说还不能解释,有人发现,鼠类的端粒比人类长近5-10倍,寿命却比人类短的多。

       3、自由基损伤学说  认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生物体的衰老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超氧自由基,会破坏生物膜,形成脂褐素,会引起DNA损伤、破坏蛋白质结构,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目前证实,几乎所有老年退行性疾病都与自由基所造成的损伤有密切关系。但是,自由基是新陈代谢长期的次级产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发性原因;自由基学说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应及其产物是引发衰老直接原因的实验依据,该学说也存在着争议。

       4、生物分子自然交联学说  该学说认为机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可以通过共价交叉结合,形成巨大分子。这些巨大分子难以酶解,堆积在细胞内,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交联反应可发生于细胞核DNA上,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的蛋白胶原纤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分子交联程度不断地增加,而活泼基团却不断地消耗减少,原有的分子结构逐渐改变,这些变化的积累会使生物组织逐渐出现衰老现象。该学说与自由基学说有类似之处,亦不能说明衰老发生的根本机制。

       5、衰老的免疫学说  该学说分为两种观点:第一,免疫功能的衰老是造成机体衰老的原因;第二,自身免疫学说,认为与自身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在导致衰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衰老并非是细胞死亡和脱落的被动过程,而是最为积极地自身破坏过程。然而,生物实验表明:免疫系统虽然对生存期可以产生影响,但并非决定因素。
      ……


       对于生命的衰老过程,科学家们已提出一系列理论学说,尽管还没有一个学说被公认,但每一种理论的某些部分都可以作为解释为什么生命会逐渐地衰老和死亡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4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5-7-7 10:44 编辑



       衰老是生物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机体生理、病理及生化反应的综合性体现;是体内外各种综合因素(遗传、营养、精神、情绪、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阻止衰老的进程。然而,当人们采用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开朗性格,并适当地运动锻练(各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肌肉与中枢神经的功能、并延缓其衰退),就可能有效地延缓衰老,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1、遗传:约占15%; 2、社会经济因素:约占10%;3、医疗服务技术:约占8%;4、气候环境:约占7%;5、生活习惯、卫生行为、精神面貌、保健意识等:约占60%。由此看来,个人的健康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去“打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6:07 , Processed in 1.0920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