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7 12:11 编辑
前面讨论诗词格律,对于写律诗应符合押韵、对仗、字句限定等要求,认识基本一致,仅仅对于平仄要求有不同意见。由于平仄要求对于诗歌的意境表达影响不大,一般人通常认为平仄无关紧要。且平仄严格对应往往难以实现。 最近浏览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所著《诗词格律》一书,其中对诗词格律有详尽阐述。摘录一些相关内容作参考。 1、关于汉语的四声 现代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代汉语四声和普通话四声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平声分化为现代的阴平、阳平;古代的上声部分变为去声;古代的入声在北方已大部分消失,仅在部分地区保留。 2、平仄 古代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包含上、去、入三声。两种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能使声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 存在疑问:现代四声与古代四声含义不同,平仄分类相应不同?现在写律诗时,平声是否包括“阴平”和“阳平”? 3、初唐以前写的“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束缚。盛唐以后写诗开始采用“近体诗”形式,“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主要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还有杂言、长律等等。 个人观点: 如果是写律诗,联州同学所说应该严格按照诗词格律,无疑是正确的。 若是没有明确注明写的是律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则不必严格遵从格律要求。至于写自由诗,新诗,就更加自由不受约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