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1 22:24 编辑
再闻闻骑楼街里的书香吧,这有助于我们对石码人秉性的进一步了解。不少骑楼宅院,除了各种居住功能、几进天井穿插布置花木盆景直至“微型山水”之外,一般会有一间书房。通常,书房会设在朝南、向阳且较为宽敞的房间,而且藏书不会少,有些人还会在书房里摆放古筝或古琴。如此一来,深深骑楼院就成了一所所静谧的书院,晨曦初现或夜深人静之际,伴着悠悠乐曲,将幽幽花香与书香撒满三十六街,沁人心脾。若此刻从里面踱出一位羽扇纶巾的翩翩书生,恍如时光倒流,似乎并不让人惊讶。 君不见,单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创造奇迹的三十年时光,差不多是把石码抛弃了。理由很简单,一个城市,尤其是一个小城市,在经济腾飞的大盘中,要么背靠大树,像珠三角的小城镇,自然红火;要么处在交通要道上,不火也难;要么拥有独特的甚至是稀缺的资源。没有这几个前提,发展依托什么呢?石码的交通便捷程度,连许多热点城镇都难比,但,这里是个角落,外来客来干吗呢?虽然高速公路直接穿镇而过,那几乎日夜不停的车流却仅仅是倏忽掠过,很少有车在“龙海出口”下高速。除了乡亲省亲、返乡或有着其它渊源的投资者落脚古镇外,多年来,石码人成日里眼看着南下广东或北来的华南商人、运货车队匆匆过境而不入,眼见多少商机与自己擦肩而过,心里头那种滋味、那份着急,难以形容。 尽管如此,作为拥有过“大码头”辉煌的石码人,仍然有自己的路子,有着自己前进的章法与发展的模式。他们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凭借着并不殷实的家底和从祖辈那儿继承下来的勇气、智慧和耐性,不慌不忙地打造着一个新天地。那是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带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新的城市,那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设置科学条件良好的工业园、功能齐全并富于人性化设计的住宅区、整洁靓丽的商业街和气派的商贸中心,当然还有布局合理、富于现代气息的学校、医院和体育娱乐中心,以及大片的绿化地、街心街角公园和大型主题公园等等。 如今新石码即龙海新市区,已经初步成形,崛起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一片平畴之上,乍一看,有如疏密有致的水墨丹青,令人赏心悦目。而深入进去,你会发现在这儿处处体现出设计者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处处渗透着三十六街特有的文化习俗、习性的传承与发扬、处处蕴藏着石码人的低调、不张扬但十分用心、富于创造性的品格和纵然与世无争、实则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不仅于此,从各种建筑和道路、桥梁的设计一直到城区大的格局的规划上,可以看出一种明丽而清新的风格,透着淡薄而雅致的情调。 也许,竟是三十六街穿越时空的华丽转身,依旧那样迷人、那样地充满梦幻色彩。 原载《厦门文学》电子版 时间:2010、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