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惹蜂叮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8: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0-7 20:30 编辑

惹蜂叮头
        最近,频发的黄蜂致人伤亡事件引起人们出现 “恐蜂”现象。黄蜂,又称为胡蜂,是分布广、种类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其中又分为许多科。雌性黄蜂身上有一根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蜂类,是一类辛勤为农作物传播花粉、消灭植物害虫的利大于弊的昆虫。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受黄蜂螫叮者绝大多数是有意或无意攻击蜂巢时所遭到的报复。此外,人类所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黄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或饮酒的人也易受到黄蜂的攻击。

    一旦遭到黄蜂螫叮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若是遭黄蜂蜇伤,要立即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或可涂皮炎平。如若在野外被黄蜂蜇伤,最方便的解毒方法是‘用小便拌泥土’敷在伤口处,或许尿酸、氨等成分可以降解蜂毒的毒性,故也有效果。


    蜂,并不可怕,它们基本不以人类为敌、不主动攻击人类。但,蜂是惹不得的。一旦被激惹了的黄蜂,将会发疯式地倾巢而出,群而攻之——惹蜂叮头,因为蜂最爱蛰叮的是黑色的地方。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只要是活动的物体,狂暴的蜂群都要加以攻击。故,若没有专业经验者,千万不要激惹黄蜂或其它蜂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8:2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0-7 20:31 编辑

春暖时分   雌蜂独自筑巢(4月初,一只雌蜂选择俺家阳台筑巢

       每年秋后天渐冷时,雄蜂与雌蜂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独自外出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筑一小巢,产卵于其中,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从而开始建立一个群体。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
蜂的群体中有3个级别的社会体:1至数只蜂王、少数几只雄蜂,以及数量较多不育的雌蜂——工蜂。
到了8月,赤蜂蜂丁兴旺展开翅膀的蜂是对威胁者表示不满的警告
    工蜂咀嚼吞下干燥的植物材料(通常为木质),又将其回吐出,并与唾液混合,用以构成纸样的巢,巢越筑越大。其巢由一层至数层垂直排列的巢室组成,开口向下。雌蜂在所筑的巢室里产卵,一室一卵;工蜂负责筑巢、饲育幼虫以及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巢室内所贮存的猎物食品。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8:4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0-7 20:33 编辑

    巢筑于树干或屋檐下,形状类似于“葫芦包”的黄蜂(又称马蜂、胡蜂),体型较大、毒性也大,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云霄人称之为“葫芦蜂”。  巢筑于土壤中的腔穴内、蜂的体型更大,毒性更强的黄蜂称之为“地鳖”。
巢筑于老家窗缘下的“葫芦蜂”窝  
在俺家阳台上经常有野蜂前来‘旅游观光’   我们互不惹怒   和谐共处   相互欣赏

   “‘赤’(凶)得像蜂一样”,这是老家人在对性格暴躁、凶狠的人所经常比喻的一种形容。其实,蜂也很无奈,因为它们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多,如不凶猛一些、偶尔主动发起进攻,就可能会被其他动物消灭。富有进攻性是群蜂得以保存下来,繁殖后代的有力手段。

    “惹蜂叮头”,这又是老家的一俗语。尽管知道惹蜂将可能被螫叮,但是在童年的时代,捣蜂窝却是经常干的事——不管是赤蜂、“葫芦蜂”、还是“地鳖”,只要一被发现,待到合适时机必捣之无疑“葫芦蜂”窝、挖“地鳖”蜂窝是比较危险的,一旦被螫叮将会红肿、不舒服好几天。因此,准备工作需要做得比较充分,包括开始前撒一泡尿拌红土、随时准备敷伤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13-10-6 19:57: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8 00:5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3-10-8 01:05 编辑

     七几年时,我还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驻清流县,有一次上山烧木炭,走在我前面的那个人,无意中踩到一根树根,从树根下飞出一只“虎头蜂”,大约有三个指头长,有小拇指粗。我在后面,刚好右脚跟着也踩上去,那只虎头蜂一飞来,就往我后脚跟外侧的脚跺下狠狠叮一下,留下半厘米长的刺头在外面,飞跑了,那种剧痛无法形容,当我一拐一拐走十多里地回到连队时,脚都肿得不能穿拖鞋,当时又没有什么特效药,卫生员只有给止痛片和消炎片别无它法,大疼24小时,从脚板到膝盖肿得比灌水长筒胶鞋还粗。中疼又24小时,一直折腾一个礼拜……我是没惹蜂只叮脚不然被那种蜂往头上,往脖子上一叮,估计是死翘翘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2:2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0-10 12:34 编辑
zbs 发表于 2013-10-8 00:58
七几年时,我还在福建生产建设兵团,驻清流县,有一次上山烧木炭,走在我前面的那个人,无意中踩到一 ...


      “虎头蜂” 是胡蜂类的俗称,胡蜂类的“地鳖” 与“葫芦蜂” (或称‘虎颅蜂’)因其头所占的比例较大(类似老虎)、身上长有黑黄相间的虎斑纹、性情凶猛也像老虎,故而民间称之为“虎头蜂”。 筑巢在地窟的胡蜂个头较大,蜂毒的毒性较强,尤其是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还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而休克。有些蜂螫叮之后,其毒刺连同毒囊都留在皮肤上;如果用手去拔,可能会把毒囊里尚未被输入体内的蜂毒也挤压入体内,使得毒性增强。因此,被蜂螫叮后若发现带有毒囊的毒刺,要用工具(或树枝)挑掉。

       蜂窝里面的幼虫蛹体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且味道鲜美。童年时代习惯把它视为改善生活的佳肴。故,一旦发现蜂窝,均千方百计摘取之,挑出其幼虫、蛹体煮稀饭。为此,也曾付出‘惹蜂叮头’的代价;有一回,被“葫芦蜂”在脸上螫叮了二下,整个脸肿胀得几乎变形,二、三天不敢出门。

       现代医学发现蜂毒的药用价值极高,尤其对风湿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乙肝等效果显著。国际市场上已有多种蜂毒产品出售,其价格相当昂贵。蜂疗,是将中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同蜂蜇疗法相结合,即采用蜂尾螫作为针具,依据经络原理,在患者穴位实行蜂针刺而治疗疾病。   或许说,您已经不由自主地接受了一次蜂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10 18:14: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代价太大了。和被蜜蜂叮相比那是差别太大了,当时简直就是全身都在痛,连续痛24小时,最疼时有一两个小时,当时不懂是怎样熬过来的。估计是我在拔刺时,就像您说得那样,把毒液挤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0-11 13:2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10-11 14:17 编辑


  两位同学曾和马蜂结下“不解之缘”,能逃过大难,必有后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12:3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1-30 13:26 编辑

葫芦与“葫芦蜂”窝     两不相干的东西    却因形状而被联系在一起
     虎头蜂(葫芦蜂)的名字只是民间俗称,应属胡蜂类。因为其头大的像老虎,性情也凶猛似虎,身体长有虎斑纹,所以人们就叫它们“虎头蜂”;又因为虎头蜂窝巢形状很像挂在树上的大葫芦,所以,闽南人又称之为“葫芦蜂”。葫芦蜂脾气狂暴,毒性很大,具有一经挑战就群起而攻之的特性;对人畜的伤害比较大。其优点是十分“勤劳”。

    惹蜂叮头”,会长说“惹不起躲得起”,有时也不一定。由于受到其它动物的骚扰、或秋季为了准备冬眠所需要食物的烦恼,葫芦蜂的脾气会变得更加狂燥,人稍有疏忽,或将受到其叮咬攻击。其毒素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不过,惹不起的,最佳的办法还是尽量躲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6:08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