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3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唐太宗的精兵简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8: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历史上公务员最少的朝代2013年12月16日 16:14  作者:吴晓波  (0)+1 我有话说(114人参与)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吴晓波

  现代西方经济学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唐朝似乎是一个古代版本。李世民算得上是史上最精明的治国者之一,他让富人出钱养官,让地方出钱养兵,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就变得很少,“小政府”因此而生。

  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  李渊开国之后,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在农业税方面,唐代的税收是取五十分之一,远低于西汉的三十分之一,徭役则是每年二十天,也比前朝要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后,当月就颁布诏令,把潼关以东的关卡全部停废,以让货物自由流通。

《册府元龟》卷五百零五:“唐太宗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是月壬申,诏曰:……通财鬻货,生民常业。关梁之设,襟要斯在。义止惩奸,无取苛暴。近代拘刻,禁御滋章。……非所以绥安百姓……其潼关以东,缘河诸关,悉宜停废。其金银绫绢等杂物,依格不得出关者,不得须禁。”

  有唐一代,还停止了商税的课征。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唐朝全免,宋朝征收过税和住税两种,税率分别为2%和3%,这一方面造成商品流通的空前繁荣,培养了国民的贸易精神,另一方面使得政府收入完全依赖于农业税和专营收入。

  中国很多朝代在开国之初,实行的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可是随着时日推衍,各种赋税便叠床累架地增加起来,人们归之于统治者的贪婪或挥霍。其实,根本原因是行政成本的增加,最刚性者,一为养官成本,二为养兵成本,是为“吏政之患”和“兵政之患”。唐朝的宽松政策持续了120余年,与李世民在这两项的制度创新有关。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8万人。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块“职份田”,此外还有永业田,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也有永业田二顷。此外,则可以领到一份年薪。即便是养那几百个官员,李世民竟还舍不得由财政出钱,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公廨钱制度”,就是对富豪家庭定向征收一笔“特别财产税”,以此养官。

  早在高祖李渊时期,朝廷就对天下的富商进行了一次资产清查,按资产多少定为三等——后来改成九等,并规定“每岁一造册,三年一造籍”。在把人数基本摸清楚的前提下,到了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达诏书,容许长安七十多所衙门,每所可选“身能估贩、家足资财”的商人九名,号称“捉钱令史”,每人贷予“公廨钱”5万钱,用于商业活动,每月纳利息4千钱,一年4.8万钱,以单利计算,年利率约为百分之一百。

  这一政策,相当于让长安城里最有钱的七百个富豪家庭,每年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特别税”。很可能的情况是,政府贷出的“公廨钱”仅仅是名义上的,而缴纳的利息则是真金白银(19.53, -0.14, -0.71%)。这一政策很快在全国各州普遍实行。为了鼓励商人接受公廨钱制度,唐太宗在全国特别设立了七千个基层官员岗位(“防阁”),只要纳满一年,家庭就可以派出一人当官,不过任期只有两年,之后由其他纳税的“上户”取代。

  公廨钱制度在唐代执行了很久,玄宗初年,年利率降低到70%,继而再降到60%、50%,每笔强迫贷款金额也有降低,被选中的商人所获权益,早期是当官吏,后来则改为免除徭役。唐太宗发明的这个制度,在后世的学界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褒之者认为,这一制度虽然“粗糙”却很直接,政府养活了官员又巧妙地避免了广征税赋。贬之者则认为,这是对富有家庭的一次强制性的制度盘剥,它虽然比汉武帝的算缗令温和一些,不过本质却是一致的,另外,百分之一百的高利率亦是对全国金融市场的破坏,富户很可能以类似利率放贷给一般平民,从而导致全社会资金流通成本的抬高,当时就有人批评说,其结果是“富户既免其徭,贫户则受其弊”。不管怎样,唐太宗想出的“公廨钱”的办法确实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唐初吏治为历代最好。

  在军费开支上,李世民的支出也很少,唐朝实行的制度是“兵在藩镇”,即由地方财政支出养驻军。李世民任用将帅执行了“三不原则”,即“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以防止他们拥兵坐大。

  由此可见,李世民算得上是史上最精明的治国者之一,他让富人出钱养官,让地方出钱养兵,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就变得很少,“小政府”因此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18:24:52 |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时代,全国只有1.8万公务员。清政府,县衙只有一个县太爷两个师爷,十几个衙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7 11:18:30 | 只看该作者
听说解放前云霄县政府只有六个官员加一个烧开水看门的,算半个=六个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18 13:44:26 | 只看该作者
tianch 发表于 2013-12-16 18:24
唐太宗时代,全国只有1.8万公务员。清政府,县衙只有一个县太爷两个师爷,十几个衙役。 ...

尧舜时代,全国只有一个尧或舜,加几个巫师做助手,所以唐太宗时期1.8万官员还是太多太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18 14:03:24 | 只看该作者
tianch 发表于 2013-12-16 18:24
唐太宗时代,全国只有1.8万公务员。清政府,县衙只有一个县太爷两个师爷,十几个衙役。 ...

股神穿越到哪里去了。有无看过《20年目睹之怪现状》?晚清,光是花钱买的候补县、候补道等等就不知有多少万。
【再转一个网络问答资料】:
问:在清代县衙的编制都是什么职位?共有几人?
2009-10-18
答:帮你找了份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康市收藏爱好者罗先余发现了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紫阳县衙人员的俸银资料。该资料为手抄本,记录着从知县到轿伞扇夫的“年工资”。 在资料中详细记载了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共4年间,紫阳县在县衙领取俸银、工食银的相关情况。
       其中咸丰十一年资料表明,计有县衙各类人员105人领取俸银、工食银,年总需银两为833两1钱8分(同治元年至同治三年人员及银两收支情况略有变化)。其中知县方面共72人,知县本人年俸银20两4钱2分6厘。
  另有儒学(管教育官吏)方面,共9人。训导(管教育官员)本人年俸银40两,斋夫(教师)3名,每名年领10两;廪生(享有津贴的学生)2名,每名年补助3两4钱;禀膳(厨师)15名,每名年领3两3钱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18 14:0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12-18 14:11 编辑

广东肇庆发现清代县衙人员工资资料
       人民网913日电 记者刘圣清、通讯员石梅金报道:一清代道光年间,从知县到灯夫年工资的手抄资料,近日在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一居民家中发现。
        该资料详细记载了清道光年间开建县(南丰县旧属开建县),在县衙领取俸银、工食银的工作人员共有八十二人,年总需经费七百八十八两八钱的工资情况。
        资料显示,知县方面,共五十二人。知县本人年俸银四十三两五钱四分六厘,遇闰月再加三两七钱五分。
        此外,县衙内有门子(守门人)二名、皂隶十名、民壮役十名、快役四名、轿伞夫七名、库子(看仓库人)和斗级(管计量人)各二名、禁卒五名,仵作二名、铺(驿站)兵七名,这些人年领工钱(银)为六两。
        在典史(管治安官吏)方面,共七人。典史本人年俸银为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遇闰月再加二两六钱二分六厘。另有捕役六名,每名年领工钱(银)六两。
       儒学(管教育官吏)方面,共二十三人。儒学本人年俸银四十两,门子二名,每名年领(银)七两二钱;斋夫(教师)三名,每名年领十二两;廪生(享有津贴的学生)十五名,每名年补助二两四钱;膳夫(厨师)二名,每名年领六两六钱六分六厘。
        该资料还有一项支出记载:民工二十二名,灯夫二名,年支出一百四十四两,此项不列入在编人员经费支出。
       有关人士称,清代县衙人员工资资料的发现,为进一步了解清代县衙人员编制和待遇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来源:人民网 2002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2-18 14:40:04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12-18 13:44
尧舜时代,全国只有一个尧或舜,加几个巫师做助手,所以唐太宗时期1.8万官员还是太多太滥了。 ...

上帝管全球各国各民族各家各户事务,包括生前死后,随时随地,但只需一个圣徒彼得替伊看大门。这样一比,尧舜又太滥用官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18 14:43:47 | 只看该作者
清朝衙门的设置(摘录)
2007-05-05
1、要确切统计清代衙门有多少并非易事。根据光绪《大清会典》及《清史稿·地理志》等统计,至清末全国仅省、道、府、县四级主要行政机构设置的衙门就有2200多个,如果包括专属衙门及各分支衙门、佐贰衙门,清代地方衙门总数当不少于3000个。平均每个省有130多个衙门,一个县有2个以上衙门。因此,清代堪称是衙门泛滥的时期之一。
2、按照嘉庆《大清会典》核定的内外文武官员数目,除去编检、庶吉士、侍卫,以及准、回等部官员不计外,清朝额定官员二万七千多员【注,应是仅指朝廷部分】。咸同年间,冯桂芬指出,清代官员人数,“于古不为多,而大官之多,为汉以来所未有”,“不冗于小而冗于大,不冗于闲而冗于要,不冗于一二而冗于十百”。
3、据光绪《大清会典》记载的地方财政支出,文武官养廉银、官俸、胥吏的工食银相加,占总支出的19%。如果统算起来,清朝常年的财政支出第一项是兵饷,占60%,第二项就是养廉银、俸食银,占15%以上,其他为各级衙门的事务性支出。而用于支持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财政支出几乎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2-18 14:5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12-18 14:58 编辑

清朝县衙官吏(转载)
20110514
       官员:按定额包括,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薄一人、典史一人;这其中知县和典史大致上每县都有,县丞和主薄则不一定,有的县有县丞无主薄,有的县有主薄无县丞,有的县则两者均无,还有极个别的有两个县丞或主薄。此外还有杂职官数人,包括巡检、驿丞、税课司大使、仓大使、闸官、河泊所官等,这些杂职官根据需要设定。
       需要指出的是,清朝是实行知县负责制,这些官员往往有职无权。他们主要完成知县交办的工作。如典史的工作是缉贼捕盗,有的说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但实际上典史连捕快也领导不了,因为捕快是知县直管的。所以除知县以外的官员又被称为闲曹、冗官。
       除以上这些官员外,县里还有属省直辖,不在知县领导之下的学官、教谕,主管一县的教育工作。
       书吏:书吏负责一个县的日常行政事务,分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他们是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据1899年《清会典事例》记载,绝大多数的县书吏定额为10-14名,有的县定额在16名以上,多的如甘肃中卫县定额25。而且《清会典事例》还规定,不得超额配备书吏,超额书吏要解散,超额雇用书吏的官员要受到降一级的处分。
       但这种规定从未严格执行过。实际上,一个县雇请的书吏远远超过定额。侯方域《壮悔堂文集遗稿》估计一个县衙雇用的书吏可能超过一千人。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估计大县约一千人,中县约七八百人,小县一两百人。清人游百川是1862年进士,他在《经世文续编》中估计大县二三千人,小县三四百人。
       衙役:衙役既包括相当于现在公安局的捕快、仵作,也包括相当于现在工勤人员的马夫、轿夫、伙夫等等。衙役的定额由各省确定。根据《湖南赋役全书》记载,湖南茶陵县、衡阳县衙役定额99。估计其他县也大致也是这个数。
       但实际上一个县雇请的衙役也远远超过定额。额外多雇请的衙役称“白役”或“帮役”,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城管或者协警之类的。
       据清人《牧令书》记载,一名定额的衙役手下通常有三四名白役。又据《培远堂偶存稿》记载,湖南省一个县的衙役,包括正式的和额外的一般是数百人。《清实录仁宗》记载,包括正式的和额外的,浙江仁和县和钱塘县衙役达一千五六百人。《清会典事例》记载,山东大县衙役在千人以上,小县也有数百人。巴县知县刘衡在《蜀僚问答》说,他任职的巴县县衙的衙役最多时达七千人。
       师爷:师爷是知县雇用的行政管理专家,协助知县管刑名(政法)、管钱谷(财政)、管征比(收税)等等,放在现在也是公务员从事的工作。师爷没有定额,由知县私人支付薪水,所以知县一般不会超过实际需要多雇。一般行政事务繁重的县需要十多个师爷,行政事务不多的县也有两三个师爷
       长随:长随也是知县雇用的私人性质的仆役,但知县委派给他们的工作相当于现在县委和县政府办公室的工作,如掌管知县印信的“用印”,负责文书签送的“签押”,负责县衙安全和文件保密的“门丁”等等。所以也将其算入公务员之列。
       据《牧令书》载,担任过知县的何士祁说,一个知县至少有十个长随,大的县有二十个,在江南漕粮征收任务大的地区往往会雇用二十到三十名长随。当然也有少的,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载,他任湖南宁远知县时只雇用五个长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09:53:12 | 只看该作者
全国现存南阳内乡县衙,只是个小四合院,应该容纳不了多少人。临时工,也可能有事时会多一点。但不应该有那么多,县太爷自己出钱,不会雇太多的人。不然自己工资不够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2-19 15:52:02 | 只看该作者
tianch 发表于 2013-12-19 09:53
全国现存南阳内乡县衙,只是个小四合院,应该容纳不了多少人。临时工,也可能有事时会多一点。但不应该有那 ...

股神钻研红尘课题总系相当迂腐。县衙系县太爷办公室,后壁系县太爷宿舍,岂能把手下卡小拢集中在这里共产共妻。只要花名册上有就算数。至于工钱,县太爷的智商有的是办法解决,就像现在县长的工钱够买高档烟抽吗?难道就吃不起三餐戴不了三个进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52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